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zhí
xiù
cá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wàn
yún
shān
qiú
zhàng
duān
xián
guà
bǎi
qián
yóu
chē
shū
liú
ér
èr
qǐng
tián
yīng
wèi
móu
shuǐ
shēng
liǎng
shān
zhōng
qiān
tóu
jīn
xiāng
suí
hǎi
shàng
rén
shí
hóu

译文

身穿一件破裘衣游历万里山水,百钱就这样随意地挂在手杖上。丰富的藏书留在家中给儿孙诵读,鹤田山上还有两顷薄田。住处幽雅,溪边有蛙欢叫,果树成荫,不用担心衣食。我愿头戴幅巾随你归隐江湖,只是海滨无人与我相识。

逐句剖析

"万里云山一破裘":身穿一件破裘衣游历万里山水,

"杖端闲挂百钱游":百钱就这样随意地挂在手杖上。

# 杖端:用西晋阮修的故事。《晋书·阮修传》说,阮修,字宣子,时常持杖出游,杖头挂百钱,到酒店,便独自畅饮。

"五车书已留儿读":丰富的藏书留在家中给儿孙诵读,

# 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二顷田应为鹤谋":鹤田山上还有两顷薄田。

# 二顷田:指供温饱的田产。典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曰:“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为鹤谋:被鹤谋取,意即因闲游而荒弃田园。王子直家住鹤田山,所以这样说。

"水底笙歌蛙两部":住处幽雅,溪边有蛙欢叫,

# 蛙两部:用南朝孔稚圭故事。《南齐书·孔稚圭传》载,孔稚圭不乐事务,门庭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他高兴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犹百乐队)。”

"山中奴婢橘千头":果树成荫,不用担心衣食。

# 橘千头:用吴丹阳太守李衡的故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载,吴丹阳太守李衡派人往武陵龙阳县种橘树千株。临死,对儿子说:“我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要求你供应他们的衣食。” 木奴,指柑橘树。

"幅巾我欲相随去":我愿头戴幅巾随你归隐江湖,

# 幅巾:古时男子用绢一幅来束发,这是一种儒生的装束。

"海上何人识故侯":只是海滨无人与我相识。

# 故侯:犹言旧时官员,作者自称。这里作者以秦亡后在长安东门种瓜的故东陵侯邵平自比,意谓当随王子直归隐而耕,但谁又能识得当年做官的苏东坡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子直秀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属酬赠之作。前三句描绘王子直闲居田园的潇洒生活:薄有山田、门庭蛙声不断、山坡果树成荫,虽清贫却显洒脱。尾句抒发感慨:因作者一生屡遭贬谪,故极羡慕好友的田园生活,乐意随其终老江湖。此诗既表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亦含独自漂泊的孤独之感,风格朴素亲切、情味盎然。全诗善用典故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巧妙组织、改造典故词语,构成工整新颖的对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一首酬赠诗,当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苏轼被贬惠州之时。元祐八年(1093)守旧派当权人物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趁机一度成为朝廷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遭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因一贯立场,加之身为元祐党人领袖,被变法派全面排挤,最终被贬惠州。此诗即苏轼被贬之际,与好友王子直离别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借友人王子直的田园生活图景,展现了作者归隐之志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抒发了诗人对宦海浮沉的疏离感及对纯粹精神生活的追慕。

2. 写作手法

用典:“五车书”“二顷田”“蛙两部”“橘千头”等典故均与数字相关。作者的高明在于,这些典故所涉人物多为智慧与情操出众的高人,因此用典不仅取其字面,原典中未直接移用的文字也被引入,辅助表达思想情感。

3. 分段赏析

全诗写法颇为特别:前三联苏轼以好友王子直的视角描写其处境,尾联则回到第一人称,抒发自身感慨。首联通过“身穿破裘”“手挂百钱”等细节描写好友相貌特征。颔联与颈联聚焦其家境,从“五车书”“二顷田”等表述可见其家境不愁衣食,再联系上文“杖头闲挂百钱游”的描述,更可推知好友王子直实为富裕之人。“五车书”“二顷田”“蛙两部”“橘千头”等典故均与数字相关。作者的高明在于,这些典故所涉人物多为智慧与情操出众的高人,因此用典不仅取其字面,原典中未直接移用的文字也被引入,辅助表达思想情感。又借“杖头百钱”“两部鼓吹”“千头木奴”三个典故描述王子直,既连带称赞其与阮修相似——“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家无儋石之储而宴如也,常自得于林阜之间”;又将原典中孔稚圭“风韵清疏,好文咏,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的潇洒气质投射到这位秀才身上;更从侧面褒扬其与李衡相仿,虽不汲汲于治家营生,却有远见卓识,能为后代谋划,使其足用免饥。尾联则写苏轼即将被贬、与好友离别之际的感慨。王子直虽是苏轼晚年方结识的朋友,却在苏轼贬谪惠州的艰难岁月里结下深厚情谊,故此赠诗写得朴素亲切、情味盎然,亦见苏轼愿随其终老江湖的心意。诗中善用典故刻画人物形象,叙写当下之事,巧妙组织、改造典故词语以构成工整新颖的对仗,然连续三联均以数量词对仗,终因变化不足,显逞才炫技之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赠王子直诗》云:“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隶橘千头”。谁不爱其语之工。然《南史》:“孔德彰门庭之内,草莱不翦,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效蕃?””即无笙歌之说。

宋严有翼《艺苑雌黄》

# 以鼓吹为笙歌,正是妙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

# 苏子瞻尝两用孔稚珪鸣蛙事,如“水底笙簧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虽以“笙簧”易“鼓吹”,不碍其意同。至“已遣乱蛙成两部,更邀明月成三人”,则“成两部”不知谓何物,亦是歇后,故用事宁与出处语小异而意同,不可尽牵出处语而意不显也。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用词多以数字目,大小相形,清艳两绝。

清高宗敕《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朝云》

下一篇:宋·释道行《偈十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