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开不待叶":桃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等不及叶子长出来相伴,
"密缀欲无条":密集地簇拥、点缀在枝头让人快看不到枝条的模样了。
"傍沼人窥监":靠近池塘边的人在水中窥视着桃花的倒影如同在照镜子一般,
# 窥:从隐蔽处察看。,傍:依傍,临近。
"惊鱼水溅桥":鱼儿受惊跃起,溅起的水花飞溅到了桥上。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对桃花的形态进行了细致刻画,“争开”生动地描绘出桃花竞相绽放的热闹景象,富有动态感;“密缀欲无条”则突出了花朵之繁茂,密密麻麻地缀满枝头,几乎看不到枝条,将桃花盛开时的繁盛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动静结合:前两句着重描绘桃花静态的繁茂之美,而后两句“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则引入动态元素。人在池沼边观赏桃花在水中的倒影,却不小心惊动了水中的鱼儿,鱼儿跃起溅起水花到桥上,以动衬静,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具生机与活力,丰富了诗歌的意境。白描: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以直白的笔触勾勒出桃花盛开的景象和周围的环境,如“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用简单的文字就将桃花的特点表现出来,具有自然清新之美。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描绘出桃花竞相绽放,不等叶子长出,花朵密密麻麻地缀满枝头,几乎看不到枝条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桃花盛开时的急切与繁茂,突出桃花的生机勃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池边的人在观赏桃花,如同对着镜子一般(水中映出桃花影子),而水中的鱼被惊扰,溅起的水花洒到桥上。这两句通过描写人的行为和鱼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桃花的美丽动人,使得周围的人和物都因桃花而产生互动,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与动态感。
上一篇:宋·陆游《书梦》
下一篇:宋·黄克仁《七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