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谩相识":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
# 谩相识:轻易随便地认识、结交。谩:随便。
"此翁殊不然":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 殊不然:根本不是这样。
"兴来书自圣":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
# 书自圣:书法上自然而然地超凡入圣。
"醉后语尤颠":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 颠:颠狂。
"白发老闲事":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
# 闲事:无事。,老:在这里是久经其事的意思。
"青云在目前":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 青云:这里是青云直上之意。指玄宗召张旭为书学博士一事。
"床头一壶酒":床头上放着一壶酒,
"能更几回眠":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 几回眠:几回醉。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通过描绘张旭酒后挥毫、率真洒脱的日常,展现其不拘俗礼的性情与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生活方式的欣赏,也隐含着自身难以排遣的寂寥心绪。
2. 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首联“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先以“世上”的泛泛之交作铺垫,再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通过对比手法使张旭的形象更加鲜明。虚实结合:全诗首联虚写张旭的总体印象,后三联实写其书法、性情与生活,虚实相生,使人物形象既具体可感又富有层次。用典:尾联“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化用《世说新语》中孔融子偷酒的典故,以诙谐口吻表现张旭的醉眠生活,既增添趣味性,又暗含对其洒脱性情的推崇。
3. 分段赏析
首联“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运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鲜明地烘托出张旭卓尔不群的形象。诗人以对比手法开篇:世间众人纵使朝夕相处亦难留深刻印象,而张旭先生却独树一帜。“翁”字敬称中暗含深情,通过这一抑一扬的巧妙转折,张旭的形象宛若奇峰突起,在强烈的反差中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顿生敬仰之情。此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起笔如千钧之力。颔联“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生动展现了张旭的艺术特质与狂放性情。张旭工于楷法,尤以草书冠绝当世,其笔势奇崛跌宕,如龙蛇竞走,自成一家,故有“草圣”之誉。其人嗜酒成癖,每至酣醉则挥毫泼墨,或奔走狂呼,或以发蘸墨,醒后观其字迹,竟觉如有神助,不可复得,世人因称“张颠”。此联妙用互文见义之法,传神描绘出张旭在酒兴勃发之际,书法臻于化境,言辞愈显狂放的天真之态。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张旭书艺与人格的倾心赞叹,更暗含艺术真谛在于性灵的自然挥洒,唯有摆脱束缚,方能达至出神入化之境。颈联“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以凝练的笔触升华了张旭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此中“青云”暗喻隐逸之志,与“白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位超然物外的老者形象——银发萧疏却神采飘逸,不涉尘俗而自得天真。诗人以白描手法传神写照,使读者如见其人:一位忘怀得失的高士,在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生活中涵养出旷达胸襟。正是这种远离功名的超脱,孕育了他自由不羁的性情,使其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着赤子般的纯粹,终成独步天下的书法圣手。此联看似与颔联平行铺陈,实则暗藏递进之妙,由外在的狂放转入内在的修为,将诗境推向更为深邃的精神层面,揭示了艺术臻境与人格修养的深刻关联。尾联“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以醉语写醉态,将诗意推向高潮。此处暗用《世说新语》典故:孔融昼寝,幼子窃饮其床头酒。诗人以建安狂士孔文举比拟张旭,崇敬之情不言而喻。然此联不作直叙,反以诙谐问句出之——“老先生床头的酒壶,怕是要被儿孙们偷喝光了,还能伴您醉眠几回呢?”戏谑中见亲昵,调侃中显真情。这一问看似玩笑,实则匠心独运:既活画出张旭日日醉眠的狂态,又暗示其家风洒脱;既展现诗人醉后率真,更映衬出张旭的平易近人。主客相得之欢、宴饮酣畅之乐,皆在这醉意盎然的问答中呼之欲出。诗人以己之醉写人之醉,以自身狂放衬前辈旷达,使“醉后”题旨得到完美呈现。至此,一个可亲可敬、亦狂亦真的“草圣”形象,已栩栩如生地立在读者眼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虚实相生。虚处着墨则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实处落笔则形神兼备,笔触灵动。二者水乳交融,既避免了空泛之弊,又突破了呆板之嫌,使诗人的情感与人物形象浑然一体,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明快流畅,与诗中洋溢的欢愉情调相得益彰,读来真挚感人,余韵悠长。
# 起二句已托出张颠,举止性情真颠人,胸中异常斟酌。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达夫率口生韵,其赠寄送别等篇不事钩棘为奇,皆一气呵成,丰态有美女舞竿之致。
明周埏《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全篇直叙格。高、岑二子,古体歌行工力悉敌,不愧齐名;独五七言律高似稍劣。盖(岑)嘉州精警(高)常侍疏朴,彼为正声此则外调也。
清黄生《唐诗矩》
# 通篇俱写赠意,而用意尤在起结。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起句后平列六句,格奇。
清屈复《唐诗成法》
# 世俗交谊不亲,而泛云知己,所谓“漫相识”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蒋春甫曰:起语老,又不犯,难乎!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上一篇:唐·刘长卿《听弹琴》
下一篇:唐·罗隐《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