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镇惟幽都":国家最为重要的军事重镇只有幽都,
# 幽都:幽州。古为燕国的京都,故称。【汉典】北方之地。谓阴间都府。,重镇: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
"东威九夷制北胡":它向东威震九夷,向北控制北胡。
# 制北胡:集作北制胡。北胡:北方的胡人。西北方匈奴人。,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五军精卒三十万":这里有五支精锐的军队,士兵多达三十万,
# 精卒:精悍士卒。,五军:古代军制。汉代前、后、中、左、右五营军队之称。泛称朝廷的军队。诸侯的军队有五军。天子的军队是六军。
"百战百胜擒单于":他们历经无数次战斗,总是百战百胜,甚至能够生擒匈奴的单于。
# 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前临滹沱后沮水":幽都前临滹沱河,后靠沮水,
# 沮水:沮水,也称沮河,黄河支流渭河支流石川河西源,正源,古代也代称石川河。又有东沮水,称沮河。河支流渭河支流北洛河支流。沮,集作易。,滹沱:一作滹沲。滹沱河。在河北省西部。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在献县和滏阳河汇合为子牙河。至天津市,会北运河入海。
"崇山沃野亘千里":周围有高大的山脉和肥沃的田野,绵延千里。
# 亘:横亘。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崇山沃野:高山和肥沃田野。
"昔时燕王重贤士":从前燕昭王重视贤能之士,
# 燕王:燕国的诸侯王。王,一作山。
"黄金筑台从隗始":用黄金修筑高台招揽人才,从郭隗开始。
# 隗:郭隗。燕昭王的老臣,原来出谋筑黄金台招贤是他。,黄金筑台:即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台上隶属于北章村,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是战国时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
"倏忽兴王定蓟丘":很快燕国崛起,燕王在蓟丘称王建国。
# 蓟丘:古地名。又称蓟门。在北京城西德胜门外西北隅。,兴王:兴旺王业。,倏忽:顷刻。指极短的时间。
"汉家又以封王侯":后来汉朝又把这里分封给王侯。
# 王侯:称王成为诸侯。【汉典】谓天子与诸侯。后多指王爵与侯爵,或泛指显贵者。,汉家:汉朝。
"萧条魏晋为横流":魏晋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局势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混乱,
# 横流:大水不循道而泛滥。比喻动乱,灾祸。乱世衰世。,魏晋:指东汉政权瓦解,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鲜卑窃据朝五州":鲜卑族趁机侵占了幽都,控制了五个州。
# 五州:南朝时指北方的领土。北方五州。指北方被五胡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占据的地方。,朝:朝居。管理。设立朝廷于。,窃据:盗窃占据。用不正当手段占据。,鲜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游牧部落东胡族的一支。这里应指占据燕国幽州建立大燕国的慕容氏。
"我唐区夏余十纪":而我大唐建立以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
# 十纪:十代,十世。指一百二十年。,区夏: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国。指中原地区。管理和区划夏地。,我唐:我唐朝。
"军容武备赫万祀":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威望一直非常显赫,历经万年而不衰。
# 万祀:一万次祭祀,万代也。祀,祭祀。,赫:显赫。,武备: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军容:指军队和军人的礼仪法度、风纪阵威和武器装备。
"彤弓黄钺授元帅":唐皇授予元帅彤弓和黄钺,象征着极大的权力,
# 元帅:主帅,统率全军的首领。高于将官的军官。从隋唐时开始。,黄钺: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征伐的权力。,彤弓: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
"垦耕大漠为内地":唐朝军队还在大漠开垦荒地,让那里成为了内地的一部分。
# 垦耕:开垦耕地。经营也。
"季秋胶折边草腓":深秋时节,天气寒冷,草枯马肥,
# 腓:草木枯萎。,边草:边塞之草。,胶折:折胶,冷风折断胶树也。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於折胶。”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
"治兵羽猎因出师":正是行军打仗的好时机,于是军队开始进行军事训练和狩猎活动,之后便出征作战。
# 出师:出兵。,羽猎:帝王出猎,士卒负羽箭随从,故称“羽猎”。,治兵:整治兵事。
"千营万队连旌旗":只见千营万队的士兵,旌旗相连,
"望之如火忽雷驰":远远望去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行动起来又像雷霆一样迅速。
# 雷驰:如雷之奔行。谓迅疾。雷,一作电。
"匈奴慑窜穷发北":匈奴被唐朝军队打得狼狈逃窜,一直逃到了遥远的北方荒原,
# 穷发:极北不毛之地。《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成玄英疏:“地以草为毛发,北方寒沍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穷发,所谓不毛之地。”,慑窜:惧怕逃窜。,匈奴:胡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始称。
"大荒万里无尘飞":大荒万里没有尘土飞扬。
# 大荒:极其荒凉。荒远的地方;边远地区。
"隋家昔为天下宰":隋朝曾经统治天下,
# 隋家昔为天下宰:一作君不见隋家昔为天下宰。隋家:隋朝。天下宰:天下的主宰者。
"穷兵黩武征辽海":穷兵黩武,发动对辽东的战争。
# 辽海:辽东和渤海。【汉典】辽东。泛指辽河以东沿海地区。指渤海辽东湾。,穷兵黩武: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好战。黩:随意。滥用。
"南风不竞多死声":由于隋军士气低落,战斗时号角声多是悲凉的死声,
# 死声:衰微之音。死寂无声。《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鼓卧:放倒战鼓,鼓声偃息。,不竞:不竞争。不强;不振。谓竞争失利,犹言不胜。
"鼓卧旗折黄云横":战鼓闲置,旗帜折断,天空中黄云密布。
# 黄云:黄尘;沙尘。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黄色的云气。天子气。祥瑞之气。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旗折:折起战旗。折断旗杆。
"六军将士皆死尽":最终,隋朝的六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
# 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禁军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战马空鞍归故营":战马空着鞍鞯回到了营地。
# 故营:以前的军营。
"时迁道革天下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天下太平,
# 道革:王道变革。天道变革。,时迁:时势迁移变化。迁,一作移。
"白环入贡沧海清":沧海清澈,外邦进献白环。
# 沧海:大海。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入贡:入朝进贡。,白环:白玉环。《竹书纪年》卷上:“六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自有农夫已高枕":普通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高枕无忧,
# 高枕:枕着高枕头。谓无忧无虑。犹高卧,谓弃官退隐家居。
"无劳校尉重横行":不需要再让校尉们去四处征伐了。
# 横行:犹言纵横驰骋。多指在征战中所向无敌。谓胡作非为。横着行走,多指螃蟹。喻肆行无忌。,校尉:军职名。汉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无劳:不劳驾。不要劳累;不用劳烦。犹无须,不烦。
唐代文学家
贾至(718~772),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礼部尚书贾曾之子。开元进士,授单父县尉。大历年间,担任兵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卒于任上,获赠礼部尚书,卒谥文。其诗文均负盛名,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高,杜甫称其“雄笔映千古”。其文章质朴、平易,如《微子庙碑颂》《议杨绾条奏贡举疏》。七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典丽精工,杜甫、王维、岑参皆有和作,广为传诵。其擅长七绝,今存七绝有20首,其中《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春思二首》,皆清新明丽,自然流畅。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就点明了幽都的关键地位,“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幽都作为国家的重要军事重镇,向东威慑九夷,向北控制北胡,凸显了它在国防上的重要作用。“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则具体描述了驻守幽都的军队实力,五十万精锐之师,作战勇猛且战无不胜,甚至能够生擒匈奴单于,这充分展现了唐朝军事力量的强大,给人以信心和震撼。接着,诗人描绘了幽都的地理环境,“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滹沱河与沮水环绕,崇山峻岭与肥沃田野绵延千里,这样的地理条件不仅为军事防御提供了天然屏障,也孕育了丰富的资源。“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引入历史典故,燕昭王为招揽贤才,用黄金筑台,从郭隗开始,使得燕国逐渐强大。“倏忽兴王定蓟丘,汉家又以封王侯”进一步回顾历史,燕国迅速崛起并占领蓟丘,后来汉朝在此封王封侯,强调了幽都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底蕴。随后,诗的视角转向唐朝。“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描述了魏晋时期天下动荡不安,鲜卑族趁机占据幽都及周边地区,导致局势混乱。“我唐区夏余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则将笔触拉回唐朝,表明唐朝建立以来已有百余年的稳定统治,军事力量和装备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威慑力,与之前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彤弓黄钺授元帅,垦耕大漠为内地”描绘了唐朝在边疆地区的治理举措,授予元帅象征权力的彤弓黄钺,同时军队在边疆开垦荒地,将大漠变为内地,这既体现了唐朝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点明时间,深秋时节草枯马肥,军队进行军事训练和狩猎活动后便出征作战,展现出唐朝军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生动地描绘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壮观场面,千营万队的士兵,旌旗相连,如同火焰般耀眼,行军速度如同雷霆般迅速。匈奴被唐朝军队打得狼狈逃窜到遥远的北方,大片的荒野万里之内都不再有战争的硝烟,突出了唐朝军队的强大气势和辉煌战绩。“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将历史视角再次拉回到隋朝,隋朝曾经统治天下,但却穷兵黩武,发动对辽东的战争。“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描绘了隋军在战场上的惨败景象,士气低落,号角声悲凉,战鼓闲置,旗帜折断,天空中黄云密布。“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则进一步强调了隋朝军队的惨败,六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战马空着鞍鞯回到了营地,通过隋朝的失败警示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最后,“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描绘了一幅和平繁荣的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天下太平,沧海清澈,外邦进献白环。普通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高枕无忧,不需要再让校尉们去四处征伐,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