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zhì
líng
shí
èr
bái
péi
jiǔ
tóng
fàn
dòng
tíng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贾至浏览量:1
jiāng
shàng
xiāng
féng
jiē
jiù
yóu
xiāng
shān
yǒng
wàng
kān
chóu
míng
yuè
qiū
fēng
dòng
tíng
shuǐ
hóng
鸿
luò
piān
zhōu
fēng
àn
fēn
fēn
luò
duō
dòng
tíng
qiū
shuǐ
wǎn
lái
chéng
xìng
qīng
zhōu
jìn
yuǎn
bái
yún
míng
yuè
diào
xiāng
é
jiāng
pàn
fēng
chū
dài
shuāng
zhǔ
biān
huā
huáng
qīng
zhōu
luò
xìng
jìn
sān
xiāng
cháng

译文

在江上彼此相逢的都是旧日的好友,久久凝望湘山心中的忧愁难以承受。明月高悬秋风轻拂着洞庭湖的湖水,孤独的鸿雁飘落的树叶还有一叶扁舟。枫树成岸的地方纷纷扬扬飘落着许多树叶,洞庭湖的秋水在傍晚时分泛起层层波浪。趁着兴致划着轻快的小船不在乎路程的远近,伴着白云借着明月来凭吊湘水女神。江边枫叶刚刚被秋霜打过,水中小洲边的菊花也已经变黄。乘坐轻快的小船在落日余晖中游玩兴致依然没有消散,面对三湘五湖心中的情意是多么悠长。

逐句剖析

"江上相逢皆旧游":在江上彼此相逢的都是旧日的好友,

# 旧游:昔日交游的友人。

"湘山永望不堪愁":久久凝望湘山心中的忧愁难以承受。

# 永望:远望。,湘山:山名,即君山,在洞庭湖中。

"明月秋风洞庭水":明月高悬秋风轻拂着洞庭湖的湖水,

"孤鸿落叶一扁舟":孤独的鸿雁飘落的树叶还有一叶扁舟。

# 扁舟:小船。,孤鸿:孤单的鸿雁。

"枫岸纷纷落叶多":枫树成岸的地方纷纷扬扬飘落着许多树叶,

# 枫岸:多枫树的江岸。

"洞庭秋水晚来波":洞庭湖的秋水在傍晚时分泛起层层波浪。

#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

"乘兴轻舟无近远":趁着兴致划着轻快的小船不在乎路程的远近,

#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

"白云明月吊湘娥":伴着白云借着明月来凭吊湘水女神。

# 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二人投湘水而死,遂为湘水之神。

"江畔枫叶初带霜":江边枫叶刚刚被秋霜打过,

"渚边菊花亦已黄":水中小洲边的菊花也已经变黄。

# 渚:水中陆地,即小岛。

"轻舟落日兴不尽":乘坐轻快的小船在落日余晖中游玩兴致依然没有消散,

"三湘五湖意何长":面对三湘五湖心中的情意是多么悠长。

# 五湖:此处指洞庭湖。,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是由唐代诗人贾至所创作的一首组诗,是一组意境深远的诗篇。第一首写与故友重逢的欣喜,借“孤鸿落叶”的意象渲染孤寂心境。第二首既追慕娥皇女英的忠贞,又隐喻自身忠而被贬的命运。第三首以浩渺湖水象征人生羁旅的漫长,既有纵情山水的快意,又流露对前路迷茫的怅然。诗歌情感深沉,意蕴悠长,笔触既展现出俊逸清畅的格调,又弥漫着忧伤苍凉的氛围。通篇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寄托情志,诗歌韵律和谐自然,语言清丽雅致,文辞与情感相得益彰。在字句流转间,尽显俊逸洒脱之态与清婉流畅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贾至(718~772),唐代文学家。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礼部尚书贾曾之子。开元进士,授单父县尉。大历年间,担任兵部侍郎、右散骑常侍,卒于任上,获赠礼部尚书,卒谥文。其诗文均负盛名,时人、后人对其评价甚高,杜甫称其“雄笔映千古”。其文章质朴、平易,如《微子庙碑颂》《议杨绾条奏贡举疏》。七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典丽精工,杜甫、王维、岑参皆有和作,广为传诵。其擅长七绝,今存七绝有20首,其中《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春思二首》,皆清新明丽,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史料记载,贾至曾被贬至巴陵(今湖南岳阳)担任司马之职。巧合的是,贾至谪居岳州期间,恰逢李白流放夜郎。命运的丝线将二人牵引至巴陵相遇,此后二人常常相聚,饮酒赋诗,情谊渐笃。正如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所述,他们“日酣杯酒,追忆京华旧游,多见酬唱”,留下诸多佳话。某一个深秋薄暮,贾至与李白、裴九一同乘舟,畅游于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之间。面对眼前胜景,贾至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三首诗作,记录下这段风雅的游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贬谪感怀诗,描写了诗人贾至与友人李白、裴九泛舟洞庭湖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友情慰藉下的超然意趣与宦海沉浮中的苍凉心绪的交织情感。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中,“秋风”“孤鸿”“落叶”等萧瑟意象交织,勾勒出孤寂寥落的图景,深切映照着作者远离朝廷的失落心境。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以“江上相逢皆旧游”起笔,道尽与故交重逢的欣喜。然笔锋骤转,“湘山永望不堪愁”一句,将贬谪生涯的苦闷倾泻而出。末二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借秋风、孤鸿、落叶等萧瑟意象,勾勒出远离朝堂的孤寂心境,字字皆浸透着失落与怅惘。第二首:“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洞庭湖岸的枫树枝头,红叶纷扬飘落;澄澈的湖面波光粼粼,晚来的秋风掀起层层细浪。开篇两句以清朗的音韵、明丽的色调,勾勒出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画卷——秋风萧瑟中红叶纷飞,碧波浩渺间水天相接,景致深邃而迷人。三位友人乘舟湖上,意兴盎然,纵览“八百里洞庭”的辽阔,任轻舟随波漂荡,不计航程远近,只随兴所至。“乘兴轻舟无近远”一句,鲜活地展现出诗人洒脱不羁、顺应自然的性情。他们荡舟之际仰望苍穹,见白云悠悠、明月皎皎,天地澄澈间思绪翩跹。浩渺的洞庭湖与碧绿的湘水,自古流传着帝舜与湘娥的凄美传说:帝舜南巡未归,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寻至洞庭,因路断君山而恸哭投水,今君山仍存二妃之墓。湘娥对爱情的忠贞令贾至感怀,而自己忠而被谤、贬谪远地、君门阻隔的境遇,与湘娥的悲剧命运悄然相通,故诗人将湘娥引为知己。“白云明月吊湘娥”一句,写诗人遥望着漫天白云、皎皎明月,以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既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品格与旷达淡泊的胸襟,亦成为全诗情感的凝结点。这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悠远,情思含蓄深沉,其间弥漫的淡淡感伤与怅惘,为诗作增添了悠长的韵味与情致,令人读之回味无穷。第三首:继续铺陈洞庭胜景,“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在俊逸清朗的笔调里,暗藏忧伤苍凉之意。“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则笔锋一转,尽管仕途失意,诗人仍以游兴不减的姿态直面生活,于湖光山色间消解烦忧,展现出珍惜当下的积极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在贾至笔下,洞庭湖不再只是自然景观,而是承载情感的诗意载体。他于湖畔即景生情,怀古抒怀,将深沉的感慨与悠远的情思融入湖光山色之中,使诗作意蕴悠长。诗歌意象鲜明,色彩明丽,韵律铿锵,声调激昂,在明快的节奏中,苍凉的心境得到了完美呈现,达到了声与情的高度统一。古人曾评价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论断精准地捕捉到了贾至诗歌的精髓。在这组洞庭诗作中,其诗风俊逸洒脱,格调清婉流畅,既展现出不羁的才情,又流露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感慨,充分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郭云:无聊之甚。此景此地同此人,那得不如此!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其二)上用《楚辞》语布景,下遂有湘娥之吊,逐臣托兴之微意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前人谓末句翻太白案,试思“白云明月”,仍是“不知何处”矣,何尝翻案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李白诗“不知何处吊湘君”,此云“白云明月吊湘娥”,各极其趣。上半设色,亦各有兴会。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太白云“不知何处吊湘君”,此翻其语而以“白云明月”想象之。然云“无近远”,则虽处处可吊,仍无定处可指也,与太白诗若相反而实不相悖。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神采气魄,不似太白,而景与情含,悠然不尽,亦是伟作。

清宋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蒋仲舒曰:末句翻李白案。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陈·后庭舞》

下一篇:唐·佚名《杂曲歌辞·祓禊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