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地上游":(光武台)矗立在东南方的上游要地,占据着形胜的咽喉之处。
"荆楚兵四冲":荆楚之地兵戈四起战火纷飞。
"游子十月来":我这个漂泊的游子于十月登临此处,
"登高送长鸿":登高远望,目送高飞的鸿雁远去。
"当年赤帝孙":遥想当年汉光武帝刘秀,
"提剑起蒿蓬":提剑崛起于民间草莽。
"一顾滍水断":他回首滍水已断流,
"再顾新都空":再顾新都成废墟。
"雷霆万万古":他的功绩如雷霆般万古长存,
"青天看飞龙":青天之上唯有飞龙翱翔。
"岿然此遗台":遗台巍然矗立,
# 岿然:一作巍然。
"落日荒烟重":落日余晖中荒烟层层笼罩。
"谁见经纶初":谁能见证他初掌大权时的谋略,
"指挥走群雄":曾指挥群雄逐鹿中原。
"白水日夜东":白水日夜东流,
"石麟几秋风":石麒麟已历经数度秋风。
"空余广武叹":徒留广武山的悲叹,
"无复云台功":再不见云台的功勋。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分段赏析
“东南地上游,荆楚兵四冲”开篇描绘了光武台的地理环位置,荆楚之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游子在十月来到此地,登高远望,送别长鸿。这一段通过地理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当年赤帝孙,提剑起蒿蓬”通过“赤帝孙”和“提剑起蒿蓬”的描写,刻画了光武帝刘秀的起义形象。刘秀在乱世中崛起,象征着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决心和勇气,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一顾滍水断,再顾新都空”描绘了光武帝的英勇和果断,他的一顾再顾之间,就能决定战局的胜负,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雷霆万万古,青天看飞龙”用“万万古”、“飞龙”的描写,象征着光武帝的威猛,他的功绩如同雷霆万钧,永载史册。“岿然此遗台,落日荒烟重”描绘了光武台的遗迹,落日的余晖和荒凉的烟雾,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谁见经纶初,指挥走群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光武帝初创基业的赞叹,他的智慧和领导力使得群雄归顺。“白水日夜东,石麟几秋风”通过“白水”、“石麟”两个自然景物的描写,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石麟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凄凉。最后一句“空馀广武叹,无复云台功”表达了对光武帝功绩的怀念和对后世无以为继的感慨,广武的叹息和云台的功绩不再。
下一篇:元·元好问《杏花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