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dān
shū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dān
shū
shuō
jīn
huá
shì
shì
wèn
shuí
biān
kān
chú
què
qīng
lián
shì
tāi
xiān
biǎo
lěng
fēng
zhēng
jiào
shǒu
fán
lóng
mèng
yún
zhuāng
yān
jià
tiān
tán
yǐng
西
dōng
宿
fèng
xiān
zōng
rén
míng
dào
tán
tiān
tán
shèng
yóu
yīn
wēi
kāi
yuán
shí
nián
zhōng
yuán
cáng
jīn
huá
dān
jīng
tiān
tán
shí
shì
zhōng
xīng
luàn
hòu
rén
zhī
huà
luò
shén
jiān
làn
huài
shān
yáng
xiāng
shí
jiā
cháng
jiàn
zhī

译文

用朱砂书写的青色文字。详细讲述金华的仙事。试问世间有谁能够将这些事向他人述说。除了像李白那样的青莲居士。胎仙在八方之外的寒冷风中自由自在地活动。怎肯低头屈服于世俗的束缚。梦中驾着以云为装饰、以烟为车马的出行工具,倚靠着天坛的身影忽西忽东。夜里在奉先住宿,和同宗族的人明道谈论游览天坛的美好经历,于是创作了这首词。司马子微在开元十七年的中元节,把《金华丹经》藏在天坛的石室里。国家由衰落而重新兴盛的战乱之后,有人得到了这部经书,经书的字迹笔画像《洛神赋》的书法一样优美,绢帛也没有腐烂损坏。我曾在山阳一位熟人的家里见过这部经书。

逐句剖析

"丹书碧字":用朱砂书写的青色文字。

"细说金华事":详细讲述金华的仙事。

"试问谁边堪举似":试问世间有谁能够将这些事向他人述说。

"除却青莲居士":除了像李白那样的青莲居士。

"胎仙八表冷风":胎仙在八方之外的寒冷风中自由自在地活动。

# 冷:一作泠。

"争教低首樊笼":怎肯低头屈服于世俗的束缚。

"梦里云装烟驾":梦中驾着以云为装饰、以烟为车马的出行工具,

"倚天坛影西东":倚靠着天坛的身影忽西忽东。

"夜宿奉先":夜里在奉先住宿,

"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和同宗族的人明道谈论游览天坛的美好经历,

"因赋此词":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司马子微开元十七年中元日":司马子微在开元十七年的中元节,

"藏金华丹经于天坛石室":把《金华丹经》藏在天坛的石室里。

"中兴乱后人得之":国家由衰落而重新兴盛的战乱之后,有人得到了这部经书,

"字画如洛神赋":经书的字迹笔画像《洛神赋》的书法一样优美,

"缣素亦不烂坏":绢帛也没有腐烂损坏。

"予于山阳一相识家尝见之":我曾在山阳一位熟人的家里见过这部经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丹书碧字》是金代元好问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先讲述中元日将金华丹经藏于天坛石室,战乱后此经被人所得,其字画优美如《洛神赋》且载体完好,又提及自己在山阳一相识家曾见过这丹书碧字的典籍,还细说金华之事并认为唯有青莲居士能与之谈论,字里行间流露对这一典籍的珍视与对知音的认同;下片描绘胎仙在高远清冷之地不愿屈服于世俗束缚,又以梦中仙人乘云驾烟、在天坛旁流连的景象作结,寄寓着对超脱自由境界的向往。此诗语言雅致,将叙事、议论与想象相结合,含意深远,兼具神秘色彩与个人情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丹书碧字”,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勾勒出特殊的文字形态,“丹”(朱红)与“碧”(青绿)形成视觉对比,语言简洁却极具画面感,既暗示所书内容的珍贵与不凡,也为后文“金华事”铺垫了神秘、典雅的氛围,从视觉形象上先抓住读者注意力,体现出用词的精准与凝练。“细说金华事”,由“丹书碧字”自然过渡到内容叙述,“细说”一词带有亲切的倾诉感,仿佛词人正缓缓道来与“金华”相关的往事或秘闻,“金华”作为特定地域名称,虽未明言具体事件,却引发读者对其背后故事的好奇,为词作增添了叙事性与悬念感。“试问谁边堪举似”,以反问句式展开,“试问”带有探询、思索的语气,“谁边”即“谁处”“何人”,语言通俗却不失文雅,通过反问引发对“能与谁分享金华事”的思考,既表现出词人对“金华事”价值的珍视,也暗含知音难觅的隐约感慨,表达技巧上以问句带动情感流动。“除却青莲居士”,给出上句反问的答案,“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此处将李白作为能理解“金华事”的唯一人选,从人物形象角度,既凸显了李白的才情与独特地位,也侧面烘托出“金华事”的高雅与超凡,唯有如李白般浪漫、洒脱且富有才情的人才能领会,同时暗含词人对李白的仰慕之情,也间接表达出自身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下片“胎仙八表泠风”,“胎仙”常用来指代鹤,此处以“胎仙”称呼鹤,赋予其超凡脱俗的仙者形象,“八表”指八方之外的广阔天地,“泠风”即清凉的风,三者结合勾勒出鹤在广阔天地间乘风翱翔的自由画面,从景物与事物形象角度,营造出空灵、自由的意境,语言上用词典雅,尽显意境之美。“争教低首樊笼”,“争教”即“怎教”“如何让”,以反问语气表达强烈态度,此句承接上句鹤的自由形象,表达出对鹤被束缚的不愿与不舍,实则借鹤喻人,抒发自身不愿被世俗牢笼束缚、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表达技巧上运用象征手法,将内心对自由的追求寄托于对鹤的态度之中。“梦里云装烟驾,倚天坛影西东”,“云装烟驾”描绘出以云为衣、以烟为车的虚幻景象,营造出梦境般的缥缈氛围,“天坛”是古代祭天的场所,带有神圣、高远的意味,“倚天坛影西东”则刻画出身处天坛之下,身影随光影在东西方向移动的画面,从场景与动作形象角度,既展现出梦境的奇幻与神圣,也暗含词人对超脱世俗、亲近天地的理想境界的向往,语言上通过“云”“烟”“天坛”等意象的叠加,进一步强化了空灵、高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虞集《挽文山丞相》

下一篇:元·周砥《绝句五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