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zuì
yǎn
fēn
fēn
táo
guò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zuì
yǎn
fēn
fēn
táo
guò
xióng
fēng
dié
tóng
shí
shēng
xīn
shì
xìng
huā
shī
xiǎo
qiáo
chūn
fēng
bìn
chéng
tiān
shàng
luán
jiāo
xún
zhí
jiào
chuī
sàn
yān
zhī
yuè
míng
qiān
shào
shān
zhōng
kāi
jiào
wǎn
yīng
yǒu
běi
yīn
zhī

译文

醉眼朦胧间,纷纷繁繁的桃花李花从眼前闪过,雄蜂雌蝶同时在花丛间飞舞忙碌。我这一生的心事都寄托在那杏花诗中。春日里的小桥显得寂寞冷清,历经无数风雨,两鬓早已变得如丝般斑白。传说中能续断弦的天上鸾胶,怎么也找寻不到,致使那如胭脂般艳丽的杏花也被吹散了。明月的清辉照亮了千里之外的少姨祠。山中的杏花开放得比较晚,想必那背阴朝北的枝头,还有着未开放的花朵吧。

逐句剖析

"醉眼纷纷桃李过":醉眼朦胧间,纷纷繁繁的桃花李花从眼前闪过,

"雄蜂雌蝶同时":雄蜂雌蝶同时在花丛间飞舞忙碌。

"一生心事杏花诗":我这一生的心事都寄托在那杏花诗中。

"小桥春寂寞":春日里的小桥显得寂寞冷清,

"风雨鬓成丝":历经无数风雨,两鬓早已变得如丝般斑白。

"天上鸾胶寻不得":传说中能续断弦的天上鸾胶,怎么也找寻不到,

"直教吹散胭脂":致使那如胭脂般艳丽的杏花也被吹散了。

"月明千里少姨祠":明月的清辉照亮了千里之外的少姨祠。

"山中开较晚":山中的杏花开放得比较晚,

"应有北阴枝":想必那背阴朝北的枝头,还有着未开放的花朵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醉眼纷纷桃李过》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春日热闹的桃李蜂蝶之景,转而以寂寞春景和鬓发斑白,抒发词人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下片用典表达理想破灭的无奈,以明月下的少姨祠营造幽远意境,借山中晚开的杏花,暗含对未来尚存希望之意。全词借景抒情,意象丰富,将词人复杂情感融入春日景象,蕴含对时光、人生的深沉思考,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醉眼纷纷桃李过,雄蜂雌蝶同时”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动态的春景图。词人醉眼蒙眬,看到桃李花在眼前纷纷掠过,雄蜂雌蝶在花丛中忙碌飞舞。“醉眼”点明词人的状态,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感;“纷纷”写出桃李花开花落的繁茂与匆匆,暗示时光易逝。“一生心事杏花诗”直抒胸臆,表明词人一生的心思都倾注在有关杏花的诗中,杏花或许象征着词人心中独特的情感、理想或追求。“小桥春寂寞,风雨鬓成丝”转而描写场景,小桥边的春天显得寂寞冷清,风雨的侵蚀让词人两鬓如丝般斑白。“小桥”“春寂寞”营造出孤寂的氛围,“风雨鬓成丝”则将岁月的沧桑与内心的落寞紧密相连,使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下片:“天上鸾胶寻不得,直教吹散胭脂”运用典故,“鸾胶”本可续弦,这里表示词人难以找到弥补内心创伤或情感缺憾的事物,就如同春风无情地吹散了杏花那如胭脂般艳丽的花瓣,抒发了词人的失落与无奈。“月明千里少姨祠”描绘了一幅开阔而清冷的画面,明月的光辉洒在千里之外的少姨祠上。“月明千里”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山中开较晚,应有北阴枝”写山中的杏花开放得比较晚,推测在山的北面背阴处应该还有未开放的花枝。这两句在孤寂中又蕴含着一丝希望,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即使来得晚,也依然存在,体现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感伤,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四仙韵 过静远镇》

下一篇:元·元好问《浣溪沙 三台送客,作离合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