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宿
mèng
jīn
guān
shè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2
chūn
hán
mǎn
xià
tīng
mián
rén
hòu
míng
xīng
juān
juān
shān
yuè
shū
líng
wàn
fēng
yún
shuāng
duǎn
bìn
bǎi
nián
shēn
shì
cháng
tíng
hào
liáo
qiě
wèi
piāo
líng

译文

春夜的馆舍里寒意袭人。我独自难以成眠,转而起来等候启明星出现。一轮清秀明媚的山月映入稀疏的窗棂。因仕途坎坷而穷困潦倒,被俗世的风风雨雨折磨得双鬓之发已稀少,人一生不到百年,漂泊路长,何处才是终点。唯有浩歌一曲,方可暂时平息翻腾的心潮。

逐句剖析

"一夜春寒满下厅":春夜的馆舍里寒意袭人。

# 一夜春寒满下厅:唐柳宗元《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独眠人起候明星":我独自难以成眠,转而起来等候启明星出现。

# 明星:金星,也叫启明星、太白星。《韩诗外传》:“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娟娟山月入疏棂":一轮清秀明媚的山月映入稀疏的窗棂。

# 娟娟:明媚美好的样子。南朝宋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棂:窗上的格子。

"万古风云双短鬓":因仕途坎坷而穷困潦倒,被俗世的风风雨雨折磨得双鬓之发已稀少,

# 风云:喻人的际遇。《后汉书·耿傅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双短鬓:谓因仕途坎坷而穷困潦倒,被俗世的风风雨雨折磨得双鬓之发已稀少。

"百年身世几长亭":人一生不到百年,漂泊路长,何处才是终点。

# 长亭:秦汉时十里置亭,谓之长亭,为行人休憩及饯别之处。

"浩歌聊且慰飘零":唯有浩歌一曲,方可暂时平息翻腾的心潮。

# 浩歌:放声高歌。聊且:姑且。飘零:飘泊流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为金朝元好问所撰的词作。金宣宗元光元年壬午(1222)春,国势衰颓,满怀报国志的元好问独宿孟津驿馆时写下此词。上片“一夜春寒满下厅”,借春寒营造孤寂氛围,“独眠人起候明星”刻画其孤独落拓,“娟娟山月入疏棂”以拟人写山月,衬出寂寥。下片“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对偶抒身世沧桑,“浩歌聊且慰飘零”则展现他虽历经飘零,仍以高歌自慰的洒脱。全词将身世与家国之感融合,尽显其文学功底与独特风格。整首词通过对春夜独宿经历的描写,巧妙地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兴衰之叹交织在一起,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在潇洒与灵秀之间达到了完美平衡,充分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是元好问于金宣宗元光元年壬午(1222)春所作。当时元好问与辛愿、李钦叔等在孟津。金朝自贞祐二年(1214)渡河迁都后国势衰颓,元好问虽满怀报国之情,但面对大厦将倾的局面独木难支。在春寒料峭之夜他独宿孟津驿馆,辗转难眠之际写下此词以抒发内心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词。描绘了春寒料峭之夜作者独宿孟津官舍的情景,通过对官舍环境、自身行为及山月景色的描写,营造出孤独、落拓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平生飘零的感慨,以及虽历经艰难苦恨却不消沉颓丧,以浩歌自慰的洒脱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娟娟山月入疏棂”中“入”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月以人的动作生动展现出山月透过疏落窗格子洒下光芒的情景凸显人与月之间的交流感应。对偶:“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此句采用对偶手法整齐凝练地表达出作者怀才不遇、历经战乱流离的艰难苦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表现力。借景抒情:“一夜春寒满下厅”借官舍春寒弥漫的环境描写既写出春寒料峭的时令特点又烘托出作者颠沛羁旅中的孤寂愁苦之情。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宿孟津官舍》开篇“一夜春寒满下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春寒”“满”等字词,借官舍春寒弥漫的环境描写,既点明春寒料峭的时令特点,又烘托出作者作为颠沛羁旅过客的孤寂愁苦之情,奠定了全篇基调;“独眠人起候明星”一句,从人物描写角度,生动地刻画了孤旅独眠的作者因春寒难耐而起身坐待启明星升起的自我形象,展现出其孤独、落拓却又未完全消沉的特质;“娟娟山月入疏棂”中“入”字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山月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山月透过疏落窗格子洒下光芒的情景,凸显人与月之间的交流感应,同时也衬出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整齐凝练,高度概括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战乱的纷扰、流离的忧患和苦辛等平生的艰难苦恨;结句“浩歌聊且慰飘零”,从情感主旨上,作者虽叙写平生飘零,却不消沉不颓丧,以浩然长歌自遣,体现出其壮阔的情怀,“万古”“百年”也可见作者阔大的眼量,此句收束上文,又存余韵,使全词在潇洒与灵秀间达到平衡,颇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轻重相参而臻停匀之境,双结一隽妙,一洒脱,收束上文,又存余韵,颇耐人吟味。全篇潇洒与灵秀兼而有之,潇洒而不叫嚣,灵秀而不纤弱,高处不让两宋词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独眠不寐的词人,在春寒料峭的深夜,想着自己奔波仕途,而立之年已过尚一事无成的穷困潦倒的处境,不禁浩歌长叹,产生出人生短暂,不能及早建功立业的感喟。

不详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树林《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

# 元好问在孟津还写了多首词。《新乐府》卷二的《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是第一首,《临江仙·孟津河山亭同钦叔赋因寄希颜兄》《浣溪沙·宿孟津官舍》及《新乐府》卷四的《鹧鸪天·孟津作》应作于和钦叔相会期间。所写都是不得志的牢骚和故作达观语。如:“盖世功名将底用”“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百年都合付醺酣”“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浩歌聊且慰飘零”。

不详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牛贵琥《金代文学编年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陈秀民《吴中柳枝(四首)》

下一篇:元·王哲《如梦令·九九八方端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