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太华":高耸入云的华山,
"笑苍然尘世":俯瞰着苍茫尘世,
"真成何物":仿佛在嘲笑这世间究竟成了什么模样。
"玉井莲开花十丈":传说中的玉井莲绽放,花茎高达十丈,
"独立苍龙绝壁":独自挺立在如苍龙般陡峭的悬崖之上。
"九点齐州":九州大地缩成九点烟尘,
"一杯沧海":沧海仿佛只够盛一杯水,
"半落天山雪":天山的积雪似有一半飘落在眼前。
"中原逐鹿":中原大地上群雄争夺天下,
"定知谁是雄杰":到头来总会分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我梦黄鹤移书":我梦见黄鹤衔来书信,
"洪崖招隐":仙人洪崖邀我归隐,
"逸兴尊中发":超脱尘俗的兴致在酒杯中油然而生。
"箭筈天门飞不到":利箭射不到天门,
"落日旌旗明灭":落日余晖中,旌旗在风中忽明忽暗。
"华屋生存":华美的屋宇或许还在,
"丘山零落":可曾经的山丘已变得破败,
"几换青青发":人生中又换过几番乌黑的鬓发,
"人间休问":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不必再问,
"浩歌且醉明月":且放声高歌,醉倒在这皎洁的明月之下。
"钦叔钦用避兵太华绝顶":钦叔、钦用为躲避战乱到华山绝顶,
"以书见招":写信来邀请我前往,
"因为赋此":因此写下这首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游仙词。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山河壮景与梦中仙游之境,表达了对世事变幻的感怀、壮志未酬的怅惘及向往隐逸的逸兴。
2. 写作手法
起兴:“云间太华,笑苍然尘世,真成何物”,此句运用起兴手法,以“云间太华”,即高耸入云的华山起笔,引出对尘世的感慨,诗人借这一壮阔景象开篇,不仅奠定全词雄浑的基调,更自然带出对世事价值的思索。意象组合:“九点齐州,一杯沧海,半落天山雪”,这句通过意象组合营造阔大意境。“九点齐州”“一杯沧海”“天山雪”三个意象并列,分别从陆地、海洋、山川的角度,勾勒出天地的浩渺。用典:“我梦黄鹤移书,洪崖招隐,逸兴尊中发”“黄鹤移书”“洪崖招隐”均巧用神话传说:黄鹤为仙鸟,常作为信使传递仙境信息;洪崖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善啸,常与隐逸相关。诗人借这些典故,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寄托其中,既让意境更显浪漫超脱,又含蓄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使情感的抒发更富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云间太华,笑苍然尘世,真成何物”,以高耸入云的华山起笔,用拟人手法写华山俯视尘世,暗含对世俗的超脱之感。“玉井莲开花十丈,独立苍龙绝壁”,描绘华山绝景,玉井莲的高洁与苍龙绝壁的险峻相映,既展现自然奇景,又暗喻品格坚守。“九点齐州,一杯沧海,半落天山雪”,以夸张手法勾勒辽阔景象,齐州如九点烟尘,沧海似一杯清水,天山雪色融入视野,尽显天地苍茫,拓宽意境。“中原逐鹿,定知谁是雄杰”,由景入情,用“逐鹿”典故点出世事纷争,暗含对时局的关注与感慨。下片“我梦黄鹤移书,洪崖招隐,逸兴尊中发”,借黄鹤传书、洪崖招隐的典故,写梦中隐逸之思,酒杯中激荡的逸兴流露超脱情怀。“箭筈天门飞不到,落日旌旗明灭”,以天门难及、落日旌旗的意象,暗写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透出怅惘之感。“华屋生存,丘山零落,几换青青发”,以华屋易主、丘山兴衰的对比,感叹世事无常与时光流逝,青丝变白发的描写更添沧桑。结尾“人间休问,浩歌且醉明月”,收束全篇,在对人间事的释然中,以高歌醉月的旷达,抒发复杂的人生感慨与超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