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
dān
guì
·
·
qiū
fēng
qiū
lòu
qīng
qiū
jié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qiū
fēng
qiū
qīng
qiū
jié
qiū
guò
qiū
xiāng
chū
èr
xiān
shēng
hǎo
qiū
tiān
jié
qiū
shuāng
zhēng
liè
qiū
xiāo
kāi
yàn
qún
xiān
liè
qiū
niáng
chàng
qiū
yún
è
shòu
寿
bēi
shuāng
quàn
zhù
qiān
qiū
zhèn
cháng
duì
zhōng
qiū
hào
yuè

译文

秋风送爽,秋露凝结,正是清爽的秋日时节。秋雨刚刚停歇,秋日的芬芳刚刚散发出来。两位仙人的生日恰逢这美好的秋天,他们的气节像秋霜一样、刚劲得仿佛要裂开。秋夜里摆开宴席,众位仙人排列而坐。歌女秋娘放声歌唱、歌声美妙得让天上的秋云都仿佛被遏止,低垂下来。大家互相劝饮祝寿的酒杯,祝愿仙人长寿千秋、永远像中秋的明月那样皎洁圆满。

逐句剖析

"秋风秋露清秋节":秋风送爽,秋露凝结,正是清爽的秋日时节。

"秋雨过":秋雨刚刚停歇,

"秋香初发":秋日的芬芳刚刚散发出来。

"二仙生日好秋天":两位仙人的生日恰逢这美好的秋天,

"气节与、":他们的气节像秋霜一样、

"秋霜争裂":刚劲得仿佛要裂开。

"秋宵开宴群仙列":秋夜里摆开宴席,众位仙人排列而坐。

"秋娘唱、":歌女秋娘放声歌唱、

"秋云低遏":歌声美妙得让天上的秋云都仿佛被遏止,低垂下来。

"寿杯双劝祝千秋":大家互相劝饮祝寿的酒杯,

"镇长对、":祝愿仙人长寿千秋、

# 对:一作似。

"中秋皓月":永远像中秋的明月那样皎洁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折丹桂·秋风秋露清秋节》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见于其词集《遗山集》。一说作者为宋代词人温镗所作。全词以秋日为背景,借“秋露”“秋雨”“秋香”“秋霜”等意象营造仙宴之景,下阕“秋宵开宴群仙列”“寿杯双劝祝千秋”等句,既承词牌《折丹桂》的祝颂传统,又隐寓时局变迁。作品为双调五十字正体,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合于宋代《折丹桂》的格律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乃金末元初文坛名家。他于金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曾任职尚书省掾。金亡后,他拒仕元朝,转而潜心诗文创作与文献整理。其词作《折丹桂·秋风秋露清秋节》作于金元更替之时,词中“二仙生日”等意象,暗含对文化传统存续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祝寿宴饮词,以秋日为背景,通过对宴饮祝寿场景的描绘,既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也表达了真挚的祝福与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复沓:“秋风秋露清秋节”“秋雨过”“秋香初发”“好秋天”“秋霜”“秋宵”“秋娘唱”“秋云”“中秋皓月”,通过“秋”字的多次重复,构建出浓郁的秋日氛围,强化了以秋为背景的场景感,也让词的节奏更显回环往复,突出了秋日里仙宴祝寿的核心内容,使情感的表达更为绵密深厚。比喻:“气节与、秋霜争裂”一句中,“气节”此处代指被祝寿的“二仙”的高尚品格。“秋霜”被用来比喻这种“气节”的特质,秋霜具有凛冽、洁白、坚硬的特点,常被视为刚直、清正、不屈的代表,通过“秋霜”的比喻,既生动又深刻地凸显了品格的刚直与清正。意象组合:“秋风秋露清秋节。秋雨过,秋香初发”词中以“秋露”“秋雨”“秋霜”等秋日意象,搭配“秋香”这类带有雅致气息的元素,共同构筑起一场仙宴的场景。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秋风秋露清秋节”,连用三个“秋”字,点明时节为清爽的秋季,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秋日的典型特征,奠定了秋日的基调。“秋雨过,秋香初发”,写秋雨过后,桂花的香气刚刚散发出来,“秋香”在此处特指桂花,既写出了雨后空气的清新,又点出了秋日特有的芬芳,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桂香。“二仙生日好秋天,气节与、秋霜争裂”,点出在这美好的秋日是“二仙”的生日,“二仙”属于神话人物,他们的气节如同秋霜般坚贞不屈,“争裂”一词生动地展现出其气节的刚硬,既有对神话人物的赞美,也暗含着对高尚品格的推崇。下片“秋宵开宴群仙列”,描绘了秋夜设宴,众多神仙列席的热闹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宴饮的氛围,“群仙”同样是神话人物,增添了画面的浪漫色彩。“秋娘唱、秋云低遏”,写歌女秋娘歌唱,歌声美妙动听,连秋云都仿佛被遏止而低垂,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歌声的婉转悠扬,“秋娘”作为歌女,其形象的出现让宴饮场景更显生动。“寿杯双劝祝千秋,镇长似、中秋皓月”,是说众人互相劝酒,祝愿“二仙”长寿千秋,希望他们能像中秋的皓月一样永远明亮圆满,点出了中秋这一节日,“寿杯”“祝千秋”直接点明了祝寿的主题,表达了真挚的祝福与喜悦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黄溍《晓行湖上》

下一篇:元·王冕《离别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