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tíng
yàn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2
guì
yōu
jīn
shān
tíng
liáng
yǒng
sēn
chén
jìng
hán
yán
fēi
jìng
zhú
huì
nán
tīng
fān
běi
tán
yǐng
qīng
xīng
shū
wèi
lán
lín
duān
zhào
chū
jǐng

译文

胸襟高雅的人聚集在桂木建的房屋里,山亭中的秋夜是那么漫长。树木繁茂幽深,村野的小路寒冷无比,寂静的山亭门外气氛庄重。竹林掩盖了南面的水边平地,莲花的影子在北边的水池中摇曳。夜宴高涨的清雅兴致意犹未尽,初升的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

逐句剖析

"桂宇幽襟积":胸襟高雅的人聚集在桂木建的房屋里,

# 积:聚会的意思。,幽襟:指胸襟高雅的人。,桂宇:桂木建造的房屋,指山亭。

"山亭凉夜永":山亭中的秋夜是那么漫长。

# 永:长久。,山亭:一作“松台”。凉夜永:秋夜长。潘岳《秋兴赋》:“觉凉夜之方永。”

"森沉野径寒":树木繁茂幽深,村野的小路寒冷无比,

# 野径:村野的小路。,森沉:形容树木繁茂幽深。

"肃穆岩扉静":寂静的山亭门外气氛庄重。

# 岩扉:岩洞的门,这里指山亭的门。扉,门。,肃穆:严肃而安静,形容气氛庄重。

"竹晦南汀色":竹林掩盖了南面的水边平地,

# 南汀:南面的水边平地。汀,一作“阿”。,晦:遮掩。

"荷翻北潭影":莲花的影子在北边的水池中摇曳。

# 北潭:北边的深水池。

"清兴殊未阑":夜宴高涨的清雅兴致意犹未尽,

# 未阑:未尽。,殊:尚,犹。,清兴:雅兴,清雅的兴致。

"林端照初景":初升的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

# 初景:初升的太阳。景,古影字。,林端:树梢,林木的末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亭夜宴》是初唐诗人王勃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山亭夜宴的场景,中间四句远近相间地勾勒出山亭清幽的夜景,层次分明。诗中表现出青年诗人在夜宴上的欢快情绪,虽天冷夜长,但兴致高昂。其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细腻,展现出初唐诗歌在格律与意境营造上的特色,是王勃写景抒情诗作中的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山亭夜宴》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这首诗确切的创作年份已难以精准判定。从诗中写景与抒情的特点来推断,应当是诗人在入蜀之前所写。诗中洋溢的那种兴高采烈、满心欢畅的情绪,在诗人入蜀之后是较为罕见的,故而推测此诗是诗人参与某次山亭夜宴时,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而成。在诗人现存的文集中,有四处提及山亭,分别是越州山亭、德阳山亭、邻人张氏山亭,以及《山亭兴序》里提到的位于长安附近的山亭。然而,就这首诗里所指的“山亭”究竟具体是哪一处,同样难以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山亭夜宴时的情景,通过描写山亭夜景,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表达了青年诗人在宴会上欢快、兴致勃勃的情绪。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在诗句“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中,后半句运用反衬手法,写石门发出的声响从而突出了夜的幽静,诗句以动衬静,艺术效果显著。渲染出山夜的空寂寒凉。景物描写:诗句“竹晦南河色,荷翻北潭影”,描写出秋夜自然界的迷人景色,在月光下、水潭边,竹影、荷花袅袅娜娜,迷迷蒙蒙,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晦”“翻”两个动词准确、新颖地传达出景物特有的梦幻色彩。一阵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3. 分段赏析

首联“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诗人以“桂宇”描绘所处之地,桂花飘香的屋宇,尽显环境的幽雅静谧,宛如世外桃源。“凉夜”一词巧妙暗示时间,或许正是深秋之夜,凉气袭人,为全诗奠定清幽基调。在这般秋夜山亭中,“幽襟积”便顺理成章,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幽静山林之夜的深深向往,其内心的悠然与宁静,亦在这字里行间悄然流露。颔联“森沈野径寒,肃穆岩扉静”,诗人紧承上联,具体刻画周围景致。运用反衬手法,借石门发出的声响,愈发凸显夜的静谧深沉,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二者意境相似,皆是以动衬静,让这份幽静更具感染力,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能真切感受到山林间万籁俱寂的氛围。颈联“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进一步渲染秋夜自然界的迷人之景。月光如水,洒落在水潭边,竹影摇曳,荷花轻翻,“晦”与“翻”两个动词精妙入微,准确且新颖地传递出景物那如梦似幻的独特色彩,宛如一幅朦胧的水墨画。竹影与荷花在月光下袅袅娜娜,似披上一层薄纱,微风拂过,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这两联依时间先后铺陈,前联描绘月亮升起前,从森林万籁俱寂切入;后联展现月亮升起后,着眼于光影变幻。动静交织,既有声音打破寂静,又有花香萦绕鼻尖,光影如梦似幻,共同构筑出美妙绝伦的画面。尾联“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诗人沉醉于这迷人夜景,兴致盎然,乐而忘返,直至晨光初照,方才察觉夜已过去。此句与诗首呼应,一扫先前可能存在的萧瑟意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欣喜之情,留给读者悠长回味,令人仿佛也同诗人一般,沉浸在这场美妙的山亭夜宴之中,沉醉不知归路。

4. 作品点评

诗人以独到的审美眼光,既捕捉春光的秾丽,亦深谙秋色的清华。全诗写景如丹青点染,设色清雅而摹形传神;抒情则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笔墨疏淡处见精巧,意境幽远中显从容,似山间夜露沁人心脾,又如林下清风拂去尘嚣,营造出一派空灵静谧的诗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从作法上看,中间写景四句纯属素描,真不愧为高手,仅仅二十个字,就把山亭的路、山亭的门以及山亭附近的南河、北潭等等,刻划得活龙活现,呈现出一片特有的夜景。

不详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聂文郁《王勃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下一篇:唐·李商隐《青陵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