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shí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cuī
bǎng
jiāng
shén
zhuī
xiàng
fēng
jūn
wáng
jīn
jiě
jiàn
chù
zhú
yīng
xióng

译文

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逐句剖析

"催榜渡乌江":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

#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榜:船桨。

"神骓泣向风":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

# 神骓: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今解剑":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

# 解剑:解剑自刎身死。,君王:一作“吾王”。

"何处逐英雄":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是唐代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为组诗的其中一首。首句造出一种既紧迫又悲壮的氛围,瞬间抓住读者的心。次句将目光聚焦于项羽的坐骑——那匹闻名遐迩的神骓。在这特定的情境下,马儿仿佛也能感知主人命运的跌宕,迎着凛冽的江风,发出阵阵悲怆的嘶鸣,似在倾诉无尽的哀伤。诗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替马说出内心辛酸无奈的话语,字里行间弥漫着无处安身的迷茫与无助,深切地表达出诗人对乌骓马未来命运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表面上是以拟物之法写马,实则是以马自喻,巧妙地抒发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借马的遭遇来反映自己在现实中的困境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是唐代李贺所作,这首是组诗中的第十首。李贺出身唐室宗孙,乃郑王李亮的后裔。然而,岁月悠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一脉唐室宗亲,早已被皇家遗忘。家道中落,如今的他,只能居于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生活清苦,甚至连粗茶淡饭都难以维持。李贺才华出众,自幼励志苦读,年纪轻轻便诗名远扬。可即便如此,因缺乏有力之人的举荐,他始终得不到赏识,只能在社会底层艰难挣扎。满怀忧愤的他,由此创作了《马诗》这组作品。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向来众说纷纭,普遍认为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学者吴企明在《李贺集》中提出,这组诗创作于元和九年(814年),恰逢马年,李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遂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描绘了兵败后的项羽催舟渡江,将乌骓马送人,而乌骓马迎着风悲伤哭泣的场景,借这一历史画面营造出悲凉的氛围。通过对乌骓马在项羽自刎后无处追随英雄的描述,体现了骏马与英雄分离的无奈与哀伤。

2. 写作手法

拟人:“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尾联诗人运用拟人之法,假托乌骓马发出喟叹,将无尽的辛酸与悲凉之情倾吐而出。此句仿佛让乌骓马活灵活现,以其口吻传达出对自身未来命运的迷茫与无助,从中不难体会到诗人对乌骓马深切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短短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凄凉画面。兵败垓下的项羽,自知大势已去,无奈将心爱的乌骓马送与他人。而这匹灵性的神骓,对故主情深义重,不舍离去,迎着猎猎江风,悲泣嘶鸣,“泣向风”三字,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悲凉基调。古往今来,英雄与骏马总是相得益彰,成为世间佳话。可此刻,项羽已至英雄末路,穷途困境之下,只能忍痛割舍坐骑。这一情节,不仅道尽了英雄末路的无奈,更暗示了即便如英雄与骏马这般默契的组合,亦难以逃脱命运无常的拨弄,令人唏嘘。“泣向风”,宛如神来之笔,既细腻刻画了乌骓马对旧主的深深眷恋,又仿佛是为项羽的悲惨结局发出的沉痛悲叹,让人不禁心生怜悯。“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诗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借乌骓马之口,倾诉出无尽的辛酸与悲凉,表达了对其未来命运的深切同情。英雄已然逝去,乌骓马从此失去了追随的目标,满心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这看似写马,实则写人,何尝不是李贺自身境遇的真实写照?李贺以“唐诸王孙”自居,心怀壮志,欲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力量。他天赋异禀,年少成名,自视甚高。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科举之路坎坷崎岖,仕途屡屡受挫,始终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在此诗中,李贺巧妙运用拟物手法,借乌骓马的迷茫与无助,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马诗》组诗多借咏马、赞马,委婉抒发诗人的才志抱负。然而本篇却另辟蹊径,径直围绕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悲剧展开,在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深叹息中,寄寓着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即《垓下歌》意“时不利兮”之句,千古英雄闻之泪落。骓之得遇项羽,可谓伸于知己矣。乃羽以伯业不终,致骓又为知己者死,逢时之难如是乎!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亦居今思古。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项羽虽以马赠亭长,然羽既刎死,神骓必不受人骑也。二十馀首中,此首写得神骏。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下二句代马作悲酸之语,无限深情。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益《长干行》

下一篇:唐·陆龟蒙《庭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