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榜渡乌江":亭长载者骏马,急忙划桨横渡乌江,
# 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项羽自刎于此。一作“江东”。,榜:船桨。
"神骓泣向风":神马乌骓在悲泣,向着寒风。
# 神骓:神骑的乌骓马,项羽的坐骑。骓,毛色黑白相杂的马。
"君王今解剑":王啊今天已经解剑自刎身死,
# 解剑:解剑自刎身死。,君王:一作“吾王”。
"何处逐英雄":我到哪里再去寻找盖世英雄?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描绘了兵败后的项羽催舟渡江,将乌骓马送人,而乌骓马迎着风悲伤哭泣的场景,借这一历史画面营造出悲凉的氛围。通过对乌骓马在项羽自刎后无处追随英雄的描述,体现了骏马与英雄分离的无奈与哀伤。
2. 写作手法
拟人:“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尾联诗人运用拟人之法,假托乌骓马发出喟叹,将无尽的辛酸与悲凉之情倾吐而出。此句仿佛让乌骓马活灵活现,以其口吻传达出对自身未来命运的迷茫与无助,从中不难体会到诗人对乌骓马深切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短短十字,便勾勒出一幅凄凉画面。兵败垓下的项羽,自知大势已去,无奈将心爱的乌骓马送与他人。而这匹灵性的神骓,对故主情深义重,不舍离去,迎着猎猎江风,悲泣嘶鸣,“泣向风”三字,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悲凉基调。古往今来,英雄与骏马总是相得益彰,成为世间佳话。可此刻,项羽已至英雄末路,穷途困境之下,只能忍痛割舍坐骑。这一情节,不仅道尽了英雄末路的无奈,更暗示了即便如英雄与骏马这般默契的组合,亦难以逃脱命运无常的拨弄,令人唏嘘。“泣向风”,宛如神来之笔,既细腻刻画了乌骓马对旧主的深深眷恋,又仿佛是为项羽的悲惨结局发出的沉痛悲叹,让人不禁心生怜悯。“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诗的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借乌骓马之口,倾诉出无尽的辛酸与悲凉,表达了对其未来命运的深切同情。英雄已然逝去,乌骓马从此失去了追随的目标,满心迷茫,不知何去何从。这看似写马,实则写人,何尝不是李贺自身境遇的真实写照?李贺以“唐诸王孙”自居,心怀壮志,欲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力量。他天赋异禀,年少成名,自视甚高。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科举之路坎坷崎岖,仕途屡屡受挫,始终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在此诗中,李贺巧妙运用拟物手法,借乌骓马的迷茫与无助,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马诗》组诗多借咏马、赞马,委婉抒发诗人的才志抱负。然而本篇却另辟蹊径,径直围绕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悲剧展开,在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深深叹息中,寄寓着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慨。
# 此即《垓下歌》意“时不利兮”之句,千古英雄闻之泪落。骓之得遇项羽,可谓伸于知己矣。乃羽以伯业不终,致骓又为知己者死,逢时之难如是乎!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亦居今思古。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项羽虽以马赠亭长,然羽既刎死,神骓必不受人骑也。二十馀首中,此首写得神骏。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下二句代马作悲酸之语,无限深情。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