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huā
luò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luò
huā
luò
luò
huā
fēn
绿
qīng
yìng
dān
è
jūn
péi
huí
shàng
jīn
yǐng
zhuāng
jiē
dài
mào
yán
xiāng
piāo
guǎn
zhū
luò
huā
fēi
liáo
luàn
zhōng
wéi
luò
huā
chūn
zhèng
mǎn
chūn
rén
guī
guī
luò
huā
fēn
yūn
rào
gāo
shù
luò
huā
chūn
fán
chūn
rén
chūn
qīng
tái
jìng
qiě
xián
luó
mèi
hóng
jīn
wǎng
huán
shèng
nián
zài
gāo
zhī
nán
chóng
pān
shì
dàn
yóu
luò
huā
宿
luò
huā
jiān
jūn
luò
huā
yuàn
tái
shàng
shuāng
huán

译文

落花落了下来,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落花随风漫天飞舞,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落花轻轻飘落,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逐句剖析

"落花落":落花落了下来,

"落花纷漠漠":纷纷扰扰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

# 纷:纷纷扰扰。

"绿叶青跗映丹萼":绿色的叶子、青色的花萼映衬着红彤彤的花朵,

# 萼:动植物身体上的结构,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绿色叶状薄片,花开时托着花瓣。如:萼跗(萼,花萼;跗,通“栿”,花萼房。比喻兄弟);萼绿君(茉莉花的别名)。,跗:花萼。南朝齐·沈约《郊居赋》“衔素蕊于青跗。”又如:跗萼(花萼与子房。亦指花朵);跗萼联芳(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与君裴回上金阁":伴随着我和你慢慢登上了金碧辉煌的楼阁。

# 裴:长衣下垂的样子。

"影拂妆阶玳瑁筵":落花的影子轻拂过精心装饰过的台阶和精美的筵席,

# 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玳瑁:热带和亚热带海洋里的一种食肉性海龟,壳长很少超过二尺,具黄色斑纹的褐色大型角质板呈覆瓦状排列,是市场上的优良龟甲。

"香飘舞馆茱萸幕":香气随风飘过人们舞馆门口插着茱萸华丽的帐幕。

# 茱萸: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紫红色,味酸,可入药。

"落花飞":落花随风漫天飞舞,

# 飞:漫天飞舞。

"燎乱入中帷":缤纷地飞入四周的帐幕中。

# 帷:帐幕。

"落花春正满":落花的时候正是仲春时节,

# 春正满:正是仲春时节。

"春人归不归":游春的人回来不回来啊。

# 春人:游春的人。

"落花度":落花轻轻飘落,

"氛氲绕高树":浓郁的香气围绕着高高的树木。

# 氛氲: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南朝梁·沉约《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唐·无可《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清·黄景仁《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落花春已繁":当花落的时候春天已经很繁盛了,

# 繁:繁盛。

"春人春不顾":游春的人都顾全不完。

"绮阁青台静且闲":华丽精美的楼阁,深绿色台榭让人觉得安静闲适,

# 绮:本义指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作“华丽,美丽”解。

"罗袂红巾复往还":众多的美人来回穿梭其中。

# 袂:本义指衣袖。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盛年不再得":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

# 盛年:青春年华。

"高枝难重攀":人生顶点难以再次达到。

"试复旦游落花里":但可以再次试着白天畅游落花之中,

"暮宿落花间":夜晚住宿于落花之间。

# 暮:夜晚。

"与君落花院":我和你一起住在落花飘飞的院落里,

"台上起双鬟":楼台上飞翔着成双成对的朱鬟。

# 双鬟:1.古代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2.借指少女。3.指婢女。4.指千金高价。语本汉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鬟:一作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落花落》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开篇描绘落花纷纷扬扬、漠漠一片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落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描写,如“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等句,展现落花在不同场景中的姿态。随着诗句推进,“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等句将落花与对“春人”(可理解为思念之人或时光中的人)的思念相融合。“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感叹时光易逝,盛年难再。“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在落花的情境里,表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惆怅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二十二岁那年,王勃因“擅杀官奴”这一严重过失,被判处了死罪。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遭贬为交趾令。好在遇逢大赦,王勃得以免去死罪。此番人生经历可谓大起大落,在命运的跌宕起伏间,王勃对光阴的转瞬即逝、落花的飘零无常有了深刻体悟,进而创作出了这首关于落花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诗,也是一首伤春惜时题材的诗。描绘了落花缤纷飘落,绿叶与红花相互辉映,落花之影拂过妆阶筵席、香气飘入舞馆帷幕,以及落花在庭院、高树间纷飞的景象。营造出华丽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体现了春日繁华与落花消逝的交织。通过落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伤怀,以及对盛年不再、青春易逝的惋惜之情,抒发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与眷恋。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绿叶青跗映丹萼”,“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以春日的繁花似锦等华丽景色,衬托出落花飘落时的凄美和时光流逝的无情,强化了伤春惜时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以花开花落隐喻人事代谢,尽显离人远去、世事无常的怅惘。诗人独具匠心,从视觉最易捕捉的色彩切入,极易引发读者共鸣。“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绿叶”“青跗”“丹萼”,色泽鲜妍欲滴,从叶片到花萼,层次分明,恰似观者赏花时目光由下而上徐徐移动,画面感十足。此处的“映”字堪称神来之笔,不仅描绘出色彩间相互映衬、交融的美妙,更暗示花朵在绿叶簇拥下随风轻摇的动态美,让整个画面鲜活灵动起来。在这般如梦似幻的景致里,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缓缓登上金碧辉煌的楼阁,开启一场诗意之旅。“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笔触一转,聚焦于宴会场景。“玳瑁筵”精致奢华,“茱萸幕”典雅庄重,单从色泽上便已夺人眼球。诗人更进一步,从动态角度细腻描绘:“香飘”“影拂”,“香”无形,“影”虚幻,需读者用心品味。“飘”与“拂”两个动词,轻巧灵动,将香气弥漫、花影摇曳的细微变化精准捕捉,尽显诗人彼时闲适悠然的心境,也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幽雅致。值得注意的是,此句中“妆”与“舞”二字,看似写外物,实则是诗人内心对春日盛景满心欢喜的外化,恰似诗人整理衣冠、载歌载舞,沉醉在这大好春光之中。诗至中间,诗人面对春日里缤纷艳丽的落花,心境愈发轻快美好。他巧妙地将花丛的绚烂色泽具象化为“玳瑁筵”,把弥漫的花香联想成帘幕随风舞动所致,从形神两方面精准把握春日的神韵,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份对自然敏锐的感知与诗意表达,与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王勃的笔触更为浓墨重彩,洋溢着孩童般的纯真率性,春的气息也更为浓郁醇厚。随着诗意推进,“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随风飞舞,它们随风飘入屋内,在帷幔间穿梭,仿佛在演绎生命中最华美的篇章。“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一句发问,看似充满疑惑,实则早已暗藏答案,恰似那岁岁枯荣的花朵,自有其既定的归宿。“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落花在空中飞过,香气缭绕在高树周围。春天繁花已盛,可春人却似乎对这美好的春天毫不在意。此段继续以落花之景,感慨人们在美好春光中,却常常忽略时光的流逝,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易逝而人不自知的惋惜。“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华丽的楼阁和青色的亭台安静闲适,人们穿着华美的衣服来来往往。然而,青春盛年一旦过去就不会再来,如同高枝上的花朵难以重新攀折。此部分由景及人,直接抒发对时光流逝、盛年难再的感慨,点明诗歌主题。诗的末尾“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诗人试着白天在落花中游玩,晚上在落花间住宿。与友人在落花纷飞的庭院中,看台上女子梳起双鬟。这里再次描绘与友人在落花中的活动,以一种看似悠闲的场景,却更反衬出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

4. 作品点评

所谓“春伤”,大抵是人们沉醉于美好意境时,却惊觉年华悄然流逝,回首往昔,仿若仍在梦中。当人们还沉浸在青春的美好憧憬里,青春却已渐行渐远,只留下无尽的感慨与怅惘,王勃借这落花之景,将这般复杂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花底》

下一篇: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