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唐作者:贺知章浏览量:2
jiāng
gāo
wén
shǔ
zhōng
qīng
huán
qióng
hǎi
cháo
yuē
yuē
chuān
chén
róng
róng
shǐ
jiàn
shā
shàng
niǎo
yóu
mái
yún
wài
fēng
xiāng
yǎo
míng
huái
怀
péng
cóng

译文

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我和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我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逐句剖析

"江皋闻曙钟":钱塘江边的西陵渡头,我和送行的亲友们听到了晨雾中传来的钟声,

# 曙钟:拂晓的钟声,晨钟。,江皋:江岸,江边,江边高地。

"轻枻理还舼":上岸后,船工开始整理船舱,用小木桨把船里的积水抛向外面,并准备回去。

# 舼:又作“舡”,古书上指一种小船。,轻枻:短桨。枻:船舷或船桨,一作栧。

"海潮夜约约":夜色未尽下的海潮还隐隐约约的起伏,但正在退去,

# 约约:隐隐约约的样子。,海潮:指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

"川露晨溶溶":而吴山下的晨雾一阵一阵地涌动着。

# 溶溶:河水流动的样子,宽广的样子。

"始见沙上鸟":沙滩上已见到鸟儿在飞翔,

"犹埋云外峰":尤其是北岸的诸多山峰,还像埋在云雾中一样,缥缈难见。

"故乡杳无际":我回头去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在无边无际的地方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

# 无际: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也作无边,无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明发怀朋从":再说亲友们已经回去了,这时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 朋从: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发》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描写诗人整装待发的场景,笔触间渗透着若有若无的离愁别绪;接着颔联通过晨光推移与天色渐亮的双重变化,既展现时间流动的轨迹,又描摹自然景致的微妙转换;再转向颈联,视角由近及远铺展,工笔勾勒出江畔晨雾中错落有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最终尾联将目光从江天风物收回,转而聚焦诗人凝望江流的内心独白。全诗以清晨江景为背景,将旅途中的自然时序更迭与行旅者的复杂心绪相互映照,在工稳的景物描摹中自然流露深沉乡思与缱绻离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其诗今存二十余首,皆不尚藻彩,不事雕饰,无意求工而新意盎然。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贺知章还工书法,尤擅草隶。代表作品有《题袁氏别业》《相和歌辞·采莲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贺知章年轻时离开故乡永兴县,赴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途中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山水诗。诗歌勾勒了钱塘江畔朦胧清冷的江雾、渐次消散的潮水与若隐若现的山峦,展现了出行舟启程时的动态画卷,同时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颈联“始见沙上鸟”聚焦近处沙滩飞鸟,“犹埋云外峰”则将视线延伸至远方云雾缭绕的山峰,通过由近及远写出层次分明的江景图。意象组合:“江皋闻曙钟”、“海潮夜约约”、“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四句借助“曙钟”“海潮”“沙鸟”“云峰”等意象,描绘了江畔晨雾弥漫、潮汐渐退的朦胧景致,共同营造出黎明前后的静谧氛围。

3. 分段赏析

此诗为贺知章清晨离乡远行之作。据其生平推测,当是青年时期自永兴县启程赴长安应试时所作。永兴地处越西水网地带,民间交通以舟楫为主。贺知章寅夜启程乘舟,先抵驿道渡头,再转陆路而行。结合诗中“江皋”、“海潮”等意象推断,作诗地点应在浙江西陵渡一带,由此处隔江可眺望杭州吴山与玉皇山。据“晨露溶溶”等细节推断,从故居至江皋约行二三十里,耗时一两个时辰,因中间横亘萧然山阻隔视线,故有“故乡杳无际”之叹。贺知章青少年时期离开故乡思家桥村,迁居来苏乡潘水河畔,此次当从此处乘船出发,经官河或西城湖水道进入西陵驿,全程约三十里。首联“江皋闻曙钟”实指钱塘江西陵渡口场景,送行亲友与诗人共闻晨雾中传来的钟声。待舟船解缆时,船工正以木桨舀出舱中积水,准备返程,故称“轻枻理还舡”。颔联“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描绘江畔晨光:夜潮未退隐现波痕,吴山晨雾层叠翻涌。“川”指山间平地,山泽之气在此交融形成霭霭雾气。颈联“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描绘沙滩已见飞鸟翔集,北岸群峰犹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全诗既展现钱塘江畔特有的自然风貌,也记录了诗人远赴长安求取功名的急切心境。尾联“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集中抒发离情:回望故里坊宅,唯见萧然山轮廓,潘水畔云门寺等皆隐没天际。送行亲友既已返程,怀乡之情愈加强烈。若此行确系赴长安应试,则五十年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境正与此形成时空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双字叠出妙来(“海潮”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绩《石竹咏》

下一篇:唐·白居易《食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