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惹心猿":利益牵动着如猿猴般躁动的心,
"名牵意马":名声牵引着如奔马般难驯的意念,
"无昼无夜奔驰":日夜不停地奔波。
"波波劫劫":在尘世的波折劫难中,
"来往没休期":来来往往没有停歇的时候。
"一向贪饕越煞":一味地过分贪婪,
"心劳役、":心神像被役使般劳累、
"形苦神疲":身体困苦,精神疲惫。
"休迷执":不要沉迷执着了,
"一个口里":一个人的嘴里,
"插得几张匙":能插得下几把勺子呢。
"堪嗟虚幻事":可叹这都是虚幻的事情,
"妻男走骨":妻儿如同行尸走骨,
"自己行尸":自己也如同行尸走肉。
"又何须相爱":又何必相互爱恋,
"相恋相随":相互依恋追随。
"好把轮回趖躲":不如好好地躲避轮回之苦,
# 趖:一作趋。
"早参禅、":早日参禅、
"访道寻师":寻访有道之人拜师学艺。
"长生话":关于长生的道理,
"有些微妙":虽然有些微妙,
"端的上天梯":但确实是通往上天的阶梯。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利惹心猿,名牵意马,无昼无夜奔驰”,“心猿”“意马”喻指被名利牵动的心神,说利益引得心神像猿猴般躁动,名声牵得意念如奔马般不停,日夜奔波。直白点出人们为名利所困的状态,开篇便紧扣“叹名利”主题。“波波劫劫,来往没休期”,写在尘世中历经波折,说人们在名利场中反复奔波,没有停歇之时。承接上文“奔驰”,凸显追逐名利的无休止,满是慨叹。“一向贪饕越煞,心劳役、形苦神疲”,“贪饕”指贪婪,说人们一味过分贪婪,致使心神劳累如受役使,身体困苦精神疲惫。刻画贪婪带来的身心恶果,展现追逐名利的代价。“休迷执,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劝诫不要沉迷名利,一个人的嘴,能插几把勺子呢?以通俗比喻说明贪欲有限,不必过度追求,道理浅显却深刻。下片“堪嗟虚幻事,妻男走骨,自己行尸”,感叹名利是虚幻的,妻儿如同行尸走骨,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否定名利价值,将追逐者比作无魂之躯,引人深思。“又何须相爱,相恋相随”,既然如此,又何必相互爱恋追随?否定世俗亲情眷恋,因在虚幻名利中皆无意义,显超脱之愿。“好把轮回趖躲,早参禅、访道寻师”,劝人躲避轮回之苦,早日参禅、寻访有道之人拜师。提出摆脱困境的方法,转向倡导修道,与否定名利形成对比。“长生话,有些微妙,端的上天梯”,说长生的道理虽微妙,却是通往仙界的阶梯。点明修道目标是长生登仙,收束全篇,强化追求超脱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