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tàn
míng

朝代:元作者:马钰浏览量:3
xīn
yuán
míng
qiān
zhòu
bēn
chí
jié
jié
lái
wǎng
méi
xiū
xiàng
tān
tāo
yuè
shà
xīn
láo
xíng
shén
xiū
zhí
kǒu
chā
zhāng
chí
kān
jiē
huàn
shì
nán
zǒu
xíng
shī
yòu
xiāng
ài
xiāng
liàn
xiāng
suí
hǎo
lún
huí
suō
duǒ
zǎo
cān
chán
fǎng
访
dào
xún
shī
cháng
shēng
huà
yǒu
xiē
wēi
miào
duān
shàng
tiān

译文

利益牵动着如猿猴般躁动的心,名声牵引着如奔马般难驯的意念,日夜不停地奔波。在尘世的波折劫难中,来来往往没有停歇的时候。一味地过分贪婪,心神像被役使般劳累、身体困苦,精神疲惫。不要沉迷执着了,一个人的嘴里,能插得下几把勺子呢。可叹这都是虚幻的事情,妻儿如同行尸走骨,自己也如同行尸走肉。又何必相互爱恋,相互依恋追随。不如好好地躲避轮回之苦,早日参禅、寻访有道之人拜师学艺。关于长生的道理,虽然有些微妙,但确实是通往上天的阶梯。

逐句剖析

"利惹心猿":利益牵动着如猿猴般躁动的心,

"名牵意马":名声牵引着如奔马般难驯的意念,

"无昼无夜奔驰":日夜不停地奔波。

"波波劫劫":在尘世的波折劫难中,

"来往没休期":来来往往没有停歇的时候。

"一向贪饕越煞":一味地过分贪婪,

"心劳役、":心神像被役使般劳累、

"形苦神疲":身体困苦,精神疲惫。

"休迷执":不要沉迷执着了,

"一个口里":一个人的嘴里,

"插得几张匙":能插得下几把勺子呢。

"堪嗟虚幻事":可叹这都是虚幻的事情,

"妻男走骨":妻儿如同行尸走骨,

"自己行尸":自己也如同行尸走肉。

"又何须相爱":又何必相互爱恋,

"相恋相随":相互依恋追随。

"好把轮回趖躲":不如好好地躲避轮回之苦,

# 趖:一作趋。

"早参禅、":早日参禅、

"访道寻师":寻访有道之人拜师学艺。

"长生话":关于长生的道理,

"有些微妙":虽然有些微妙,

"端的上天梯":但确实是通往上天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叹名利》为金朝道士马钰所写的道教词作,被收录在《鸣鹤余音卷之三》中。全词剖析了世人被名利牵绊而不停奔波劳碌的状态,点明追逐名利终究都是虚无的。词里融入道教的修行理念,使用“清静无为”“肾水真气”等修炼用语,主张通过参禅访道来“趖躲轮回”,依靠“长生话”寻求超脱世俗的途径。这首作品采用阳韵的格律,蕴含道教相关意象,表达出对世俗功名的否定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利惹心猿,名牵意马,无昼无夜奔驰”,“心猿”“意马”喻指被名利牵动的心神,说利益引得心神像猿猴般躁动,名声牵得意念如奔马般不停,日夜奔波。直白点出人们为名利所困的状态,开篇便紧扣“叹名利”主题。“波波劫劫,来往没休期”,写在尘世中历经波折,说人们在名利场中反复奔波,没有停歇之时。承接上文“奔驰”,凸显追逐名利的无休止,满是慨叹。“一向贪饕越煞,心劳役、形苦神疲”,“贪饕”指贪婪,说人们一味过分贪婪,致使心神劳累如受役使,身体困苦精神疲惫。刻画贪婪带来的身心恶果,展现追逐名利的代价。“休迷执,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劝诫不要沉迷名利,一个人的嘴,能插几把勺子呢?以通俗比喻说明贪欲有限,不必过度追求,道理浅显却深刻。下片“堪嗟虚幻事,妻男走骨,自己行尸”,感叹名利是虚幻的,妻儿如同行尸走骨,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否定名利价值,将追逐者比作无魂之躯,引人深思。“又何须相爱,相恋相随”,既然如此,又何必相互爱恋追随?否定世俗亲情眷恋,因在虚幻名利中皆无意义,显超脱之愿。“好把轮回趖躲,早参禅、访道寻师”,劝人躲避轮回之苦,早日参禅、寻访有道之人拜师。提出摆脱困境的方法,转向倡导修道,与否定名利形成对比。“长生话,有些微妙,端的上天梯”,说长生的道理虽微妙,却是通往仙界的阶梯。点明修道目标是长生登仙,收束全篇,强化追求超脱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李道纯《沁园春 赠吴居士丹旨》

下一篇:元·刘敏中《水龙吟 王瓠山承旨以赏牡丹水龙吟见寄,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