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g
lái
·
·
qín
lóu
yuè
cáng
tóu
chóng
yáng
yùn
cuán
sān
chāi

朝代:元作者:马钰浏览量:2
péng
lái
péng
lái
dòng
hàn
yáo
qióng
kuò
liàn
dān
yáng
yào
zhèn
jīng
shén
è
jīng
shén
è
jué
duò
luò

译文

漠漠清寒中。我洗涤着心中的蓬莱仙阁。心中的蓬莱仙阁啊。如云浪翻涌,撼动着琉璃般的仙宫楼阁。炉中炼就丹阳妙药。整日里神魂恍惚备受煎熬。神魂恍惚备受煎熬。幸得真诀护持,终不致堕入凡尘俗套。

逐句剖析

"漠":漠漠清寒中。

"洗涤蓬莱阁":我洗涤着心中的蓬莱仙阁。

"蓬莱阁":心中的蓬莱仙阁啊。

"浮动":如云浪翻涌,

"撼摇琼廓":撼动着琉璃般的仙宫楼阁。

"炉炼丹阳药":炉中炼就丹阳妙药。

"镇日精神恶":整日里神魂恍惚备受煎熬。

"精神恶":神魂恍惚备受煎熬。

"钰得诀":幸得真诀护持,

"无堕落":终不致堕入凡尘俗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蓬莱阁・俗秦楼月藏头继重阳韵攒三拆字》是金代词人马钰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开篇以一个“漠”字营造出空旷寂寥之感,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随后描写了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其“浮动,撼摇琼廓”,展现出一种宏大且变幻的气势,蓬莱阁这一意象,既指现实中的古迹,又象征着词人所追求的高远精神境界。下片“炉鍊丹阳药”体现了道家的炼丹修行,象征着词人对精神修炼的执着探索;“镇日精神恶”则如实描绘出修炼途中精神上的挣扎与不适;而“钰得诀,无堕落”表明词人在历经修炼后,掌握了修行诀窍,坚定了不会堕落、一心向道的信念。全词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借助蓬莱阁、炼丹等意象,深入表达了词人对道家修行的感悟与追求,蕴含着深刻的道教思想和人生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漠。”一句,简洁凝练,仅一个字便营造出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置身于一片广袤无垠、荒芜寂寥的天地之间,为后续对蓬莱阁等内容的描写做好情感铺垫。“洗涤蓬莱阁。”此句描绘出对蓬莱阁进行“洗涤”的动作,“洗涤”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对蓬莱阁这座建筑在现实层面的清洁,又暗含着对心灵、精神世界的净化之意,仿佛蓬莱阁承载着某种污浊,需要通过洗涤来恢复其本真、纯净的状态,使蓬莱阁这一意象增添了神秘的精神内涵。“蓬莱阁。”重复“蓬莱阁”三字,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感,起到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蓬莱阁在词中的核心地位,引发读者对蓬莱阁的关注,同时也仿佛在喃喃自语,加深了对蓬莱阁的印象,使蓬莱阁所蕴含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浮动,撼摇琼廓。”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浮动”一词赋予蓬莱阁动态感,仿佛它漂浮于虚空之中,打破了人们对固定建筑的常规认知,充满奇幻色彩;“撼摇琼廓”则进一步展现出蓬莱阁的宏伟气势,它的晃动仿佛能撼动天宫琼楼,极言其力量之大,将蓬莱阁的超凡脱俗、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凸显出蓬莱阁在词人心中宛如仙境般的地位。“炉鍊丹阳药。”此句体现了道家炼丹的修行活动,“炉”“鍊”等字直观地展现出炼丹的场景和过程,“丹阳药”则是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的象征,表明词人对道家修行的实践与追求,反映出词人希望通过炼丹等修行方式来达到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镇日精神恶。”“镇日”表示整日,“精神恶”直白地描绘出词人整日精神不佳的状态,这一描述真实地展现出修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身心的疲惫,打破了人们对修行者总是超然洒脱的刻板印象,让读者看到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境界道路上的艰辛与挣扎,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精神恶。”再次重复“精神恶”,与前文呼应,强化了词人在修行过程中精神不佳这一感受,突出了困境的持续性和艰难程度,也表达出词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其内心的复杂情感。“钰得诀,无堕落。”“钰”为词人自称,此句表明词人最终获得了修行的诀窍,“得诀”意味着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终于有所领悟,“无堕落”则坚定地表达出词人坚守修行、不再偏离正道的决心,展现出词人在历经艰难后对修行的执着信念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使整首词在困境之后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逢《史骡儿(有引)》

下一篇:元·杨维桢《送谢太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