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侗稽首":山野之人拱手行礼,
"自别姚仙":自从与姚仙分别。
"思心度日如年":思念的心让日子过得像一年那么漫长。
"即此清清雨霁":就在此时雨过天晴,清新宜人,
"遍润芝田":雨水润泽着灵芝田。
"伏惟神明协相":恭敬地希望神明保佑协助,
"处安闲、":您处于安闲的状态,
"法体翛然":法体自在洒脱。
"钰如昨":我如往日一样,
"荷寻常留念":承蒙您常常挂念,
"书信相传":通过书信相互联系。
"辄有微言相恳":就有一些微薄的话语诚恳相求,
"谭仙去相邀":说仙人您离去时相邀,
"鹤羽翩翩":如同仙鹤羽毛般轻盈飘逸。
"傥若携云光访":倘若您带着云彩般的光辉前来访问,
"感激难言":我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些儿闲中闲事":有一些闲暇中的小事,
"待贤来、":等贤才您到来、
"面罄不宣":在当面倾诉而不在此细说。
"山侗拜":山野之人再次行礼,
"上玄中玄玉座前":向那至高无上的玉座前参拜。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山侗稽首,自别姚仙。思心度日如年”,开篇点明身份和对姚公的称呼,“稽首”体现出尊敬之情。“思心度日如年”直白地表达了思念之苦,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即此清清雨霁,遍润芝田”,描绘了雨后清新的景象,“芝田”增添了道教的神秘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伏惟神明协相,处安闲、法体翛然”,表达了对姚公安然自在生活的祝愿,“神明协相”体现了道教的思想观念。“钰如昨,荷寻常留念,书信相传”,回忆了与姚公以往通过书信交流的情景,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下片:“辄有微言相恳,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这句词中“辄有微言相恳”表明作者有话想对姚公说,“谭仙去相邀,鹤羽翩翩”则想象姚公离去时邀请自己的潇洒姿态,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傥若携云光访,感激难言”,进一步表达了如果姚公前来访问,自己将感激不尽的心情,强调了姚公到来的重要性。“些儿闲中闲事,待贤来、面罄不宣”,说明有一些小事等到姚公到来当面诉说,“面罄不宣”增加了神秘感。“山侗拜,上玄中玄玉座前”,再次向姚公表达敬意,“上玄中玄玉座前”体现了道教的尊崇和庄严。
上一篇:元·周砥《望颐山》
下一篇:元·丘处机《金莲出玉花 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