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shāo
qīng
·
·
cáng
tóu

朝代:元作者:马钰浏览量:3
lún
cuī
shēng
miè
yàn
lián
kāi
jīn
huā
chéng
zhī
cǎo
fēn
quē
shēng
rén
rán
jiā
yuán
tòng
qiè
ēn
shān
míng
qiān
tán
xīn
yuè

译文

生死轮回自有定数,无人能左右其进程。烈焰之中,五瓣莲花悄然绽放。修得金丹妙药,炼成灵芝仙草,修行成果圆满无缺。我马钰本是愚钝之人,却在顿悟中深切体会到斩断尘缘的痛楚。劈开如山的恩情枷锁,参透千古真理,与明月共话心性。

逐句剖析

"轮不催生灭":生死轮回自有定数,无人能左右其进程。

"焰里莲开五叶":烈焰之中,五瓣莲花悄然绽放。

"得金花":修得金丹妙药,

"成芝草":炼成灵芝仙草,

"分无阙":修行成果圆满无缺。

"生马钰愚人":我马钰本是愚钝之人,

"然悟家缘痛切":却在顿悟中深切体会到斩断尘缘的痛楚。

"劈恩山":劈开如山的恩情枷锁,

"明千古":参透千古真理,

"谈心月":与明月共话心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梢青·藏头》是元代道士马钰创作的藏头体词作,全词以“轮焰得成分生然劈谈”融合道家思想与人生体悟。词中围绕生死观、修行与斩断尘缘展开,通过“轮不催生灭”等句表达对生命轮回的豁达,以“劈恩山”象征斩断情感牵绊,最终指向超脱凡尘、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此词以哲理性语言与工整结构,展现马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既是对个人修行的总结,亦是对世俗情感的疏解,体现了元代道教文学中“以文载道”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轮不催生灭”首句以“轮”隐喻自然规律,直言生死轮回不受外力干预,暗合《道德经》“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宇宙观。此句奠定全词超脱生死、追求永恒的基调,体现道教“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焰里莲开五叶”以烈焰中绽放的五瓣莲花为喻,既象征修行者历经劫难后的顿悟,又暗指全真教“五蕴皆空”的教义。“焰”与“莲”的意象冲突,展现红尘炽热与心性清净的辩证关系,呼应《庄子》“至人无己”的境界。“得金花,成芝草,分无阙”“金花”“芝草”皆道教丹药意象,喻指修行所得的真性与功德。“分无阙”三字强调修行成果的圆满自足,既指丹道修炼的完整性,亦暗含对世俗圆满的超越,体现“炼精化气”的内丹理论。下片“生马钰愚人”自述身份时反用“愚”字,实则以道家“大智若愚”自况。此句将肉身存在与精神觉醒并置,形成“生”与“道”的张力,呼应《坛经》“佛法在世间”的入世修行观。“然悟家缘痛切”“然悟”二字点明顿悟过程,“痛切”直指斩断尘缘的决绝。通过家庭羁绊的具象化描写,将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体验,类似王重阳“活死人墓”的修行叙事,展现全真派“先性后命”的修炼次第。“劈恩山,明千古,谈心月”“劈恩山”以斧劈意象象征破除情执,“心月”则取《楞严经》“心月孤悬,光吞万象”之喻。三句构成递进结构:从破除到证悟再到传道,完整呈现道教修行从个体解脱到普度众生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牧常晁《西江月·大道不由别物》

下一篇:元·杨维桢《唐姬饮酒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