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shàng
qín
xīng

朝代:唐作者:常建浏览量:1
jiāng
shàng
tiáo
qín
xián
qīng
xīn
líng
líng
xián
biàn
wàn
chéng
yōu
yīn
néng
shǐ
使
jiāng
yuè
bái
yòu
lìng
jiāng
shuǐ
shēn
shǐ
zhī
tóng
zhī
huī
huáng
jīn

译文

江上调着玉琴,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树木越发的幽静阴凉。江中的月影更白,幽蓝的江水也越发的深沉。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如此珍贵,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逐句剖析

"江上调玉琴":江上调着玉琴,

"一弦清一心":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

"泠泠七弦遍":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

# 泠泠:形容动听悦耳的声音。

"万木澄幽阴":周边的树木越发的幽静阴凉。

# 幽阴:阴静,幽深。阴作音。

"能使江月白":江中的月影更白,

"又令江水深":幽蓝的江水也越发的深沉。

"始知梧桐枝":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如此珍贵,

# 梧桐:可为琴木。

"可以徽黄金":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 徽黄金:黄金的徽标。徽,琴徽,系琴弦的绳。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上琴兴》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属山水田园诗范畴。诗歌以“江上调玉琴”开篇,写琴音洗涤心灵,点明抚琴场景;颔联运用通感手法,使清脆悦耳的琴声化为笼罩万木的幽静光影;颈联进一步描写琴韵的空灵;尾联以“徽黄金"收束,既点明艺术造诣的珍贵,又暗含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表明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此诗意境超然,通过描写在江畔抚琴的场景,展现了音乐之美及其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兴旨幽远。语言上,沿用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手法上,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内容上,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常建也善作边塞诗。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著有《常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师,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歌主要描写在平静无人的江面上抚琴的场景,诗歌以琴音为线索,既描绘了皓月当空,江天一色的的澄澈景致,又暗喻音乐对心灵的洗涤,表达出对高雅音乐艺术的高度赞美。

2. 分段赏析

一二句“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这两句点明抚琴场景,每弹一根琴弦,心神就多一分清净,“调”字暗含调试琴弦、调适心性的双重意蕴,诗歌以琴为媒,建起物我交融的意境。三四句“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泠泠”指声音清越、悠扬,弹一根琴弦便使人心神宁静,更何况此时已调完七根琴弦,清脆悠扬的琴声仿佛能穿透万物,这样的琴音足以使“万木澄幽阴”,周边的森林越发的幽静阴凉,此处通过对林木幽深静谧的夸张描写,反衬琴声对自然万物的净化效果。五六句“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这悠远轻灵的琴音能使江上的月光更加皎洁,又令幽蓝的江水也越发的深沉,两种意象叠加,将抽象音乐具象为可感知的自然变化,弹琴的人完全沉浸在音乐中,心思随着旋律飘向远方,仿佛天地间只剩下这悠长的琴音。七八句“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尾联以梧桐木与黄金徽的材质对应作结,真正懂琴趣人才能明白,这以梧桐木制成的古琴弹出来的曲子让人心醉,仿佛跟着旋律走进了仙境,给人以超凡的享受。这种感受千金难求,岂是物质能够换的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等闲楚楚。

唐高棅《唐诗品汇》

# 一弦足清一心,遍奏则万木改色,而月之白、江之深,咸苦琴声使之然者,其神妙乃尔邪!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妙在只写琴理,若一从琴声著笔,便多落套。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钟云:深静有奇光。谭云:似水晶帘,内外洞澈,此天生诗人心手也。钟云:从何处见得?谭云:“一心”尤妙(“一弦”句下)。谭云:“能使”、“又令”,神化之言,觉相如以琴心挑之,只能动有情耳。(“能使”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蒋一葵曰:松散极得趣,入深偏有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自为古音,亦为东野开先。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

# 泠泠清音,欲满人耳。一结意味尤深。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清语生新,是作荇特勤。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贾岛《寻人不遇》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赵宣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