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朝代:唐作者:常建浏览量:1
qīng
tái
cháng
mǎn
liú
shuǐ
lín
yuǎn
shì
cháo
wén
quǎn
shēn
liáo
liáo
qiū
zhōng
xiǎng
miǎo
miǎo
shàng
xīn
xiào
ào
zhuǎn
zhī
chéng
chén

译文

青苔常常铺满道路,流水又流入树林。远离市井朝廷,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声。心中有着对山丘的寂寥之思,还有着对湖面的渺远之念。我放声长啸、傲然自得,渐渐没有了世俗欲望,却没察觉到自己仿佛陷入了陆沉般的境遇。

逐句剖析

"青苔常满路":青苔常常铺满道路,

# 青苔: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

"流水复入林":流水又流入树林。

"远与市朝隔":远离市井朝廷,

# 市朝:本指市场和朝廷。借指争名逐利之所。

"日闻鸡犬深":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声。

"寥寥丘中想":心中有着对山丘的寂寥之思,

# 寥寥:形容数量少,非常稀少。

"渺渺湖上心":还有着对湖面的渺远之念。

# 渺渺:形容悠远,久远。

"啸傲转无欲":我放声长啸、傲然自得,渐渐没有了世俗欲望,

#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指行为旷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多指隐士生活)。

"不知成陆沉":却没察觉到自己仿佛陷入了陆沉般的境遇。

# 陆沉:本指陆地沉没。此指隐者之隐于市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燕居》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的状态。前两句通过描写青苔满路、流水入林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的氛围。第三、四句点明隐居之地远离市朝,能听到鸡犬之声,体现出生活的宁静。第五、六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山丘和湖面的情思,展现出其内心的闲适与悠远。后两句写诗人在啸傲中逐渐没有了世俗欲望,却没意识到自己已陷入一种特殊的境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兴旨幽远。语言上,沿用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手法上,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内容上,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常建也善作边塞诗。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著有《常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描绘了隐居之地的自然景象,青苔常常铺满道路,流水又流入树林,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三、四句:“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点明隐居之地远离市井朝廷,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声,体现出生活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第五、六句:“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山丘的寂寥之思,还有着对湖面的渺远之念,展现出其内心的闲适与悠远,进一步深化了隐居生活的主题。后两句:“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沉。”写诗人在啸傲中逐渐没有了世俗欲望,却没意识到自己仿佛陷入了“陆沉”般的境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感慨,使诗歌更具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峤《兰》

下一篇:唐·包融《酬忠公林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