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玉冰洞地明":井底的冰似玉石般晶莹,照亮了地底,
"琥珀辘轳青丝索":琥珀做的辘轳,搭配着青丝绳索。
"仙人骑凤披彩霞":仙人骑着凤凰,身披五彩的云霞,
"挽上银瓶照天阁":牵引着银瓶,直上天边的楼阁。
"黄金作身双飞龙":两条飞龙由黄金铸就身形,
"口衔明月喷芙蓉":口中衔着明月,喷吐出朵朵芙蓉。
"一时渡海望不见":转眼间渡海远去,再也望不见踪影,
"晓上青楼十二重":清晨我登上重重叠叠的青楼。
唐代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兴旨幽远。语言上,沿用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手法上,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内容上,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常建也善作边塞诗。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著有《常建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井底玉冰洞地明,琥珀辘轳青丝索”,诗人开篇描绘了一口井,井底的冰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照亮了整个井底。“玉冰”这一意象,不仅写出冰的洁白明亮,还赋予其温润高贵之感。搭配“琥珀辘轳”与“青丝索”,辘轳由珍贵的琥珀制成,绳索是青色丝缕,尽显器物的华丽精致。这两句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冲击,营造出一种奢华、神秘的氛围,为后续奇幻想象做铺垫。中间四句:“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仙人骑凤披彩霞”,诗人展开想象,描绘出仙人骑着凤凰,身披绚丽彩霞的美妙场景,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自由浪漫的气息。“挽上银瓶照天阁”,仙人牵引银瓶直上天阁,使画面更具奇幻感。“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以黄金铸身的两条飞龙,口衔明月,喷吐芙蓉,意象大胆瑰丽。飞龙、明月、芙蓉等意象组合,进一步强化了诗歌奇幻华丽的风格,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最后两句:“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前一句写仙人骑着凤凰、带着飞龙等瞬间渡海远去,消失在视野中,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缥缈虚幻之感,增添了诗歌的朦胧意境。“晓上青楼十二重”,清晨时分,诗人登上层层叠叠的青楼,似乎在寻觅仙人踪迹,又仿佛在独自回味那奇幻场景,以景结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让读者沉浸在这虚实相生的诗意氛围中。
# 钟云:似李民吉。谭云:诗中不必多作此调,有数首入集,可脱寒酸浅易之气。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妆点绮丽,使人眩目。结归实境,便易着想,然终非有骨文。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周敬曰:酷似李长吉《梦天》等作,艳不伤怪,故胜。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创意幽玄,恍惚杳冥,几希鬼语矣!
明邢昉《唐风定》
# 建诗七言《古意》,托之游仙,故是有养之士。
不详《唐诗绪笺》
上一篇:唐·王昌龄《送程六》
下一篇:唐·韦丹《思归,寄东林澈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