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wéi
cān
jūn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1
èr
shí
jiě
shū
jiàn
西
yóu
cháng
ān
chéng
tóu
wàng
jūn
mén
zhǐ
gōng
qīng
guó
fēng
chōng
róng
mài
sān
cháo
tíng
huān
huán
bái
jiē
yán
jìn
chén
gān
míng
zhǔ
guī
lái
luò
yáng
guō
dōng
guò
liáng
sòng
fēi
yuàn
wéi
nóng
suì
dēng
yàn
chí
chuí
diào
xīn
cháng
shì
rén
tóng
zhòng
rén
wéi
jūn
zuì
xiāng
qīn
qiě
bǎi
nián
yǒu
jiāo
tài
wèi
cháng
jiā
pín
tán
zhù
bái
wǎn
zòng
jiǔ
gāo
yáng
liǔ
chūn
huān
wèi
jìn
fēn
sàn
shǐ
使
chóu
chàng
jīng
xīn
shén
zhàng
zuò
ér
bié
lín
lèi
zhān
jīn

译文

二十岁便文武精通,向西游历闯荡京城。抬头仰望宫廷大门,指日便可位取公卿。国家风气和洽超过三皇五帝,朝廷的礼乐教化已遍及寰宇。白玉珍宝都说赐给身边近臣,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见明主。回到了洛阳却没有半垅良田,东行梁宋这也不是我的故土。在兔苑里垦田没有多少收成,在雁池边垂钓内心常常痛苦。世人待我如同众多普通的人,只有您对我来说才最为知心。更欣喜一生相交态度无改变,没有一次推却称说自家清贫。我们一起下棋奏乐从早到晚,纵酒高歌在杨柳青青的早春。欢乐没有尽兴就要分手离去,这让我惆怅不已又黯然伤神。大丈夫不作小儿女那样分别,在路口挥洒热泪打湿了衣巾。

逐句剖析

"二十解书剑":二十岁便文武精通,

# 解书剑:会读书击剑。谓学文学武。解,一作“辞”。

"西游长安城":向西游历闯荡京城。

# 长安:唐代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举头望君门":抬头仰望宫廷大门,

# 君门:犹宫门。亦指京城。

"屈指取公卿":指日便可位取公卿。

# 公卿:泛指高官。,屈指:计算时日。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

"国风冲融迈三五":国家风气和洽超过三皇五帝,

# 三五:三皇五帝。,迈:超过。,冲融:和洽。

"朝廷欢乐弥寰宇":朝廷的礼乐教化已遍及寰宇。

# 寰宇:犹天下,指国家全境。,弥:充满,遍及。,欢:一作礼。

"白璧皆言赐近臣":白玉珍宝都说赐给身边近臣,

#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

"布衣不得干明主":百姓平民就不可能拜见明主。

# 明主:贤明的君主。,干:干谒。,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

"归来洛阳无负郭":回到了洛阳却没有半垅良田,

# 负郭:近城的田。最为肥美。

"东过梁宋非吾土":东行梁宋这也不是我的故土。

# 梁宋:大致在今河南省开封和商丘一带。

"兔苑为农岁不登":在兔苑里垦田没有多少收成,

# 岁不登:收成不好。不登,歉收。,兔苑:园囿名,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县东。

"雁池垂钓心长苦":在雁池边垂钓内心常常痛苦。

# 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雁池: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世人遇我同众人":世人待我如同众多普通的人,

# 遇:一作“向”。

"唯君于我最相亲":只有您对我来说才最为知心。

# 最:一作“情”。

"且喜百年有交态":更欣喜一生相交态度无改变,

# 有:一作“见”。,百年:一生,终身。

"未尝一日辞家贫":没有一次推却称说自家清贫。

# 尝:一作“当”。

"弹棋击筑白日晚":我们一起下棋奏乐从早到晚,

# 筑:状如筝的乐器,十三弦,以竹击。,弹棋:古两人对局棋,二十四子,红黑各半。

"纵酒高歌杨柳春":纵酒高歌在杨柳青青的早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欢乐没有尽兴就要分手离去,

# 欢娱:欢乐。

"使我惆怅惊心神":这让我惆怅不已又黯然伤神。

#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丈夫不作儿女别":大丈夫不作小儿女那样分别,

# 别:一作“悲”。,丈夫:一作“终当”。

"临歧涕泪沾衣巾":在路口挥洒热泪打湿了衣巾。

# 临歧:即“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韦参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创作于他求仕碰壁、浪游梁宋的阶段。此诗巧用赠别场景,倾诉求仕不得的失意愁肠。开篇十二句,高适如实讲述自己满怀热望入京谋职,却四处碰壁、落魄潦倒,最终漂泊梁宋的坎坷历程,其间满是无奈与辛酸。而后十句笔锋一转,着重描绘与韦参军相识相知的情谊,以及临别之际的不舍眷恋。整首诗宛如一场敞开心扉的长篇倾诉,言辞恳切,毫无保留,字里行间尽显真诚。同时,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巧妙对比,精心打磨音韵,诵读起来,节奏明快、起伏有致,雄浑豪迈之气与流美婉转之韵完美融合,尽显诗歌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别韦参军》创作时间存在两种学术观点: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时高适处于梁宋时期。此诗与《别董大二首》同为盛唐送别诗中少见的昂扬之作。开元十一年(723)高适入京求仕未果,客游梁宋期间与宋州刺史属官韦参军结谊。开元二十三年高适受宋州刺史张九皋举荐参加"有道科"考试,此诗即为其离梁宋赴京应试时所作。另一观点认为,高适开元七年(719)初游长安失意南返宋州后,于开元九年(721)创作此诗。两种说法均指向诗人早期困顿却不失豪迈的人生阶段,反映其"书剑飘零"的求仕历程与盛唐文人特有的进取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送别、抒怀题材的诗。前十二句借长篇独白,展现高适入京求仕失意、客游梁宋的坎坷,体现求仕艰辛;后十句写与韦参军情谊及惜别情。诗用偶句、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又流美婉转,借送别抒仕途失意与珍视友情之意。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的开篇,诗人回忆年少时“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展现出意气风发、自信满满的状态。然而后续遭遇却是“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曾经的雄心壮志瞬间被冰冷的现实击碎,巨大的落差让诗人的失落、无奈尽显,“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将权贵受宠、寒士无门直白道出,强化了求仕不得的愤懑。借景抒情:“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诗人身处汉代梁孝王曾游乐的商丘旧地,如今却只能在此种田,收成不佳,生活艰难。以“垂钓”代“捕鱼”,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典故,表面是在描述日常劳作,实则借景抒发内心苦闷,将自己比作等待明主赏识的姜太公,期盼朝廷任用,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沉情感。直抒胸臆:“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毫无保留地袒露内心,说出在他人眼中平凡无奇的自己,唯有韦参军真心相待,简单言语饱含辛酸与感恩。结尾“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更是直吐深情,即便满心惆怅,仍以豪迈之态劝慰友人,不流于小儿女的悲悲切切,尽显诗人快人快语、肝胆相照的个性,以真情打动人心。

3. 分段赏析

此诗前半部分的十二句,回溯了诗人年轻时的闯荡经历。彼时他意气风发,仗着自身的文韬武略,满心以为位极卿相不过是早晚之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其年少聪慧、天真且自负的模样。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理想中的君主安于“太平盛世”的表象,沉醉享乐。“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表面似在颂扬国家风教昌盛、礼乐遍施,实则暗含讽喻,紧接着“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直白地揭示了干谒无门的困境,诗人求仕不成,无奈离开京师。又因“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无多少产业可供依靠,只能携全家前往河南商丘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借汉代梁孝王在此地的旧迹指代商丘,道出种田捕鱼却生计艰难的窘迫,以“垂钓”暗用姜太公典故,暗示自己在苦闷中苦盼朝廷任用。后半部分十句聚焦于与韦参军的离别场景,深刻展现两人间的深厚情谊与不舍之意。“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平实语句下藏着诗人过往的辛酸,满是对韦参军的感恩。“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点明二人友谊久经考验,韦参军时常接济,从不因诗人贫寒而推脱。“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描绘出他们朝夕相伴、游乐欢歌的日常,如此友情实在难分难舍。“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将离别之痛具象化。但为了事业前程,诗人只能强忍不舍,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尽显豪迈与洒脱。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情感抒发直白浓烈,字字饱含真情。写诗通常讲究语词委婉、情感内蕴,可这并非摒弃率直抒情,“忌直”是为深化情感层次,率直能让真情更显真切,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高适此诗毫无保留地倾诉深情,书写困苦却不见萎靡,道别之际仍豪迈奔放,言语爽利,赤诚相见,将主人公的个性鲜明地展现出来,以真情实感打动人,极具感染力。全诗多采用长篇独自的形式,诚如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言“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同时,诗中频繁运用偶句与对比,兼顾音韵美感,诵读时韵律起伏,雄浑大气又不失婉转流畅,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适有《赠别李少府》云:“余亦惬所从,渔樵十二年。种瓜漆园里,凿井卢门边。”《赠韦参军》云:“布衣不得干明主”、“东过梁宋无寸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常苦。”其生理可谓窄矣。及宋州刺史张九皋奇其人,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则曰:“此时也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牛犁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则是不堪渔樵之艰窘,而喜末官之微禄也。一不得志,则舍之而去,何邪?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雁池垂钓心长苦”句)绝悲。(“纵酒高歌杨柳春”句)莫逆之语动人。

元杨士弘《唐音评注》

# 周云:淡语情款自深,结处与王勃《送杜少府》一格。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吴山民评:骨力遒劲。首四句,自负不浅。“白璧”“布衣”二句,不遇之因,“归来洛阳”四句,顶上联说来“唯君于我”句与“未尝一日”句,如此人真难与别。“弹棋击筑”二句,情昵气侠,别必惊心。周明辅评:淡语,情款自深,结处与王勃《送杜少府》一格。

明末清初周珽《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 高、岑豪壮感慨,人所共知,其清疏瘦劲处,罕有知者,如此种是也。

明末清初邢昉《唐风定》

# 天下无事,朝廷自谓登三咸五,但宠锡近臣,而布衣之士无由进身也(“布衣不得干明主”句下)。分承梁、宋(“兔苑为农岁不登”两句下)。言虽非儿女别,亦不得不垂泪也(“临岐涕泪沾衣巾”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收四句入别。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下一篇:唐·杜甫《又示宗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