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fāng
zhèng
jià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xiān
bèi
xiá
zhōng
sān
chǐ
shuǐ
céng
tán
zhǎn
lóng
yuè
xié
míng
guā
hán
liàn
dài
píng
chuī
jiāo
tāi
lǎo
cuì
huā
bái
xián
wěi
zhí
shì
jīng
piàn
xīn
jiào
zhào
jiàn
chūn
fāng
ruó
tuán
jīn
xuán
𦌉
shén
guāng
jié
lán
tián
chū
西
fāng
bái
jīng
áo
áo
guǐ
qiū
jiāo

译文

老前辈的剑匣中有三尺宝剑洗亮如水,它曾经潜入吴潭,把凶猛的蛟龙砍死。像一道斜射的月光,利刃能刮掉露珠上的寒气,像一条平铺着的白色丝带,风无法把它吹起。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这柄宝剑简直就是勇士荆轲的一片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剑光神异,好像要试着切一下蓝田玉。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逐句剖析

"先辈匣中三尺水":老前辈的剑匣中有三尺宝剑洗亮如水,

# 三尺水:三尺剑。,先辈:指春坊正字。《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曾入吴潭斩龙子":它曾经潜入吴潭,把凶猛的蛟龙砍死。

#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斜明刮露寒":像一道斜射的月光,利刃能刮掉露珠上的寒气,

#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

"练带平铺吹不起":像一条平铺着的白色丝带,风无法把它吹起。

# 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

#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蛟胎:鲨鱼皮做的剑鞘。

"鸊鹈淬花白鹇尾":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 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淬:涂抹的意思。,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直是荆轲一片心":这柄宝剑简直就是勇士荆轲的一片心,

#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莫教照见春坊字":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挼丝团金悬䍡𦌉":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

# 䍡�:下垂的样子。一本作“簏敕”,一本二字竹字头均为罒字头。,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神光欲截蓝田玉":剑光神异,好像要试着切一下蓝田玉。

#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蓝田,在今陕西。

"提出西方白帝惊":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

#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嗷嗷鬼母秋郊哭":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对春坊正字所藏宝剑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从宝剑的光芒、质地、装饰,到它所具备的非凡功能,无一遗漏。李贺通过新奇的构思、奇特的设想与奇异的比喻,生动展现宝剑的独特魅力,炼字精准传神,如“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等。分段来看,开篇先写宝剑来历不凡,再写其外观与特质,最后借剑表达内心感慨。全诗借咏剑含蓄地对剑的主人寄予重大期望。该诗主题深刻,又无枯燥之感,在李贺诗作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极为著名的咏剑佳作,展现出李贺诗歌独树一帜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贺曾前往京都长安,担任从九品的小官奉礼郎。这一官职卑微低下,俸禄少得可怜,让李贺深感压抑,仿佛置身于无形的樊笼之中。更为无奈的是,他完全看不到迁调晋升的希望,仕途之路一片黯淡。从时间推断,这首诗极有可能创作于他入京担任奉礼郎期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至元和七年(812)这一时间段内,彼时的李贺正于郁郁不得志中,借笔墨抒发内心的复杂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春坊正字先辈匣中宝剑,通过描写宝剑曾入吴潭斩龙子展现其非凡来历,以“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等句刻画其寒光凛冽、质地坚韧的特点,还描述了剑鞘装饰及剑身光芒。借咏剑,既表达对宝剑的赞美,又以“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含蓄地抒发诗人自己空有壮志却官职卑微、不得施展的愤懑,以及对剑主人能如剑般展露锋芒的期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句,巧用周处义兴长桥斩蛟的典故。该典故讲述周处年轻时为乡里祸害,后幡然悔悟,上山杀虎、入水斩蛟,并投身报国。作者在此将宝剑比作周处,借宝剑有如同周处斩蛟的不凡经历,暗示自身拥有类似周处的才能与勇气,渴望能像周处一样建功立业,抒发了壮志未酬之情。“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句,巧用刘邦斩白蛇的典故。此典故中刘邦醉酒斩白蛇,后老妇称其子为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刘邦所杀,刘邦随后举义旗反秦。作者把春坊正字的宝剑比作刘邦斩白蛇之剑,以宝剑的神威对应春坊正字及自身的才华。尽管当下被埋没,却坚信如宝剑能震慑白帝、惊哭鬼母一般,自己一旦得机遇,也能展现强大实力,表达了对自身被埋没的愤懑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比喻:“先辈匣中三尺水”,将宝剑比作“三尺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宝剑的光亮如水。“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把剑光比作从云隙中射下的月光,寒气侵人,又像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绢带,风都吹不起,细腻地描绘出宝剑光芒的冷峻和形态的挺直。“鸊鹈淬花白鹇尾”,用白鹇尾来形容剑身上涂着鸊鹈油后的光亮色泽,使宝剑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便直切主题,“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短短两句,利落入题。其中“吴潭斩龙子”巧妙暗用《世说新语》里周处在古吴地义兴长桥斩蛟的典故。诗的前六句,诗人接连运用多个精妙比喻,如以“三尺水”喻宝剑,凸显其光泽灵动;用“隙月斜明”展现剑光清冷,好似从云隙间透下的月光,寒意袭人;“练带平铺”则将剑光比作平展的洁白绢带,质感细腻且纹丝不动;“白鹇尾”形象描绘剑身上涂鸊鹈油后的明艳色泽。同时,以“蒺藜刺”描绘剑鞘的精美。再佐以周处斩蛟故事,多维度极力称赞宝剑非凡的过往经历,此部分着重从外在表现宝剑之“利”。随后的六句,笔锋一转,着力于“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堪称妙笔。其意是说这柄宝剑不但精美绝伦、锋利无比,更怀有一颗炽热之心,一心渴望为国排忧、为人解难,时刻盼望着能有再度展露锋芒的契机。可现实却是它长期被闲置,终日佩于九品文官春坊正字腰间。仿佛宝剑也会因之感到委屈、羞愧。在此,诗人满含深情地呼告、祈求,莫要让这满怀侠义的宝剑虚度光阴,白白让其光辉映照春坊的图书文字。这两句作为全诗的关键过渡,诗人思维天马行空,比喻别出心裁,以极具感染力的笔触,点燃全诗核心之光,将咏剑主题升华至咏人层面。自然而然地把宝剑遭受冷落、春坊正字大材小用与自身失意不得志紧密相连。表面咏叹宝剑不能尽展其用,实则书写人才无法施展才华;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与诗人自身不遇的真实映射,由此可见,咏剑为宾,咏人才是主。诗的末尾四句“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此四句表明,即便这柄宝剑长久遭受废弃,未能得用,但其往昔神威丝毫不减。最后两句,诗人巧用刘邦斩蛇典故。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时,遇大蛇挡路,遂挥剑将蛇斩为两段。之后有人途经此地,见一老妇哭泣。询问缘由,老妇称其子乃西方之神白帝之子,化身成龙,却被赤帝之子(刘邦)斩杀,故而悲啼。言罢,老妇便消失不见,原来她是西方神母。诗人借此典故,进一步烘托出春坊正字所佩宝剑那令人惊叹的神奇威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构思别出心裁,笔触从剑的外形深入到其神韵,借剑的意象过渡到对人的思考。诗人巧用一连串精妙比喻,将意象与情感紧密相连,不着痕迹。用词精妙,精准勾勒出剑的气质,即便多处引经据典,也丝毫不显堆砌。诗句间跳跃的节奏,暗合着内在的情感线索,引领读者步步深入。诗作深挖主题,却能以灵动的笔触避免枯燥,是当之无愧的咏剑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虽笔画点缀簇密,而纵横用意甚丽。剑身剑室,纹理刻字,束带色杂,无一叠犯,乃不妨句意舂容俯仰。“秋郊”语甚奇,不厌再言。

宋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 钟云:七字何等气骨!看长吉诗当于此等处留心(“直是荆轲”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萃精求异,复不堆垛,门吻间觉有一段奇光射人。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上六句摹写剑之犀利。“正”与“政”同音,且义亦相通。“荆轲一片心”,总以未杀秦政为恨。若令照见正字,千古英魂应为愤怒。至轲之未遂厥志,非剑之不利,然亦无如时何耳。宝饰神光,等一珍重,倘遇赤帝子,则安往不利哉?贺借此以喻国士所重在良遇也。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

# “提出”句用事直而伧。用事浑沦为贵,在贺诗尤觉其伧。

清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

# 杜诏:此二句言剑当为侠士之用,而不当置之无用之地也(“直是荆轲”二句下)。

清杜诏、杜庭珠《中晚唐诗叩弹集》

# 长吉好以险字作势,然如“汉武秦王听不得”,“直是荆轲一片心”,原白浑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从来写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末暗用汉祖斩白蛇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此二句遥接“荆轲心”、“春坊字”二语而扩而大之,重为春坊冷官惜也。“鬼母”,《史》、《汉》作“神母”,“鬼”字佳。诗文用事,有不必全依元文者(末二句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春坊”,东宫官属。唐人呼已第者为“先辈”,此人必已举进士,家蓄此剑,而长吉歌之也。诗则借寓疾邪除佞之志。“莫教照见春坊字”者,言此乃剑侠肝胆所成,今徒为文士书生所有,则有不遇知己之叹,故末二句欲斩佞臣头以谢天下。

清陈沆《诗比兴笺》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下一篇:唐·姚合《咏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