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钑镂银盘盛蛤蜊":金银嵌饰的银盘盛放着蛤蜊,
# 蛤蜊:软体动物,肉味鲜美,是一种水产品。,镂:用金银在器物上嵌饰花纹。
"镜湖莼菜乱如丝":产自镜湖的莼菜如丝一般散乱在汤面上。
# 莼菜:多年生水草,叶椭圆形,浮在水面,嫩叶可做汤菜。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些近年来流行于北方长安的美味佳肴,
# 乡曲:犹言乡下。引申为乡里。此用引申义。
"遮渠不道是吴儿":为何不说它们本来是来自吴越的呢。
# 遮渠:尽他,随他。渠:吴越方言,他。
盛唐诗人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其诗今存二十余首,皆不尚藻彩,不事雕饰,无意求工而新意盎然。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贺知章还工书法,尤擅草隶。代表作品有《题袁氏别业》《相和歌辞·采莲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应酬内容的七言绝句,借长安官员喜食的南方佳肴这一现象,写出了诗人面对朝臣评价时不卑不亢的态度。
2. 分段赏析
“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首句描绘了精致的场景,“钑镂银盘”指饰有金质花纹的银盘,以贵重的银盘盛放蛤蜊,凸显出蛤蜊在当时作为美食的珍贵与受欢迎程度。蛤蜊味道鲜美,且上品多出自诗人故乡浙江明州和越州。第二句写镜湖的莼菜,“镜湖”是诗人故乡绍兴的标志性水域,“乱如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莼菜细长、柔美的形态,莼菜也是南方水乡的特色美味,这两句通过对两种家乡美食的细腻描写,勾起对故乡的回忆,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后两句转入议论抒情。“乡曲近来佳此味”表明家乡吴越地区近来将蛤蜊与莼菜视为美味,而这些美味如今也流行于长安。“遮渠”指代北方人,“吴儿”诗人自指,意为这些北方人喜爱来自南方的美食,却在别处挑剔、贬低南方人。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幽默而又尖锐地指出北方朝士的矛盾与偏见,既表达了对家乡的维护,也暗含对这些带有地域歧视之人的讽刺,情感真挚且富有力度。
上一篇: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下一篇:唐·徐惠《进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