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飂叔去匆匆":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
# 去:一作“死”。,飂叔:相传是飂国国君飂叔安的后代,名董父,善于养龙。
"如今不豢龙":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 龙:指骏马。,豢:饲养。
"夜来霜压栈":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
# 栈:马棚。
"骏骨折西风":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题材的诗。整首诗借对骏马遭遇的描述,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摒弃、残害贤才行为的愤慨不平,以及对英才被埋没的深深痛惜之情,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用典:“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飂叔在传说里是善于豢养龙的人,龙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杰出的人才。此处诗人以飂叔指代那些能够赏识、培养贤才的人,用飂叔匆匆离去,不再豢龙,暗喻如今世上已无善于发现和任用贤才之人。这个典故的运用,借古喻今,含蓄而有力地指出当时社会缺乏识才用才的环境,贤才无人问津,从而为整首诗奠定了悲愤的情感基调,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贤才被冷落、遭埋没现状的痛心与不满。
3. 分段赏析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飂叔”在传说中是善于豢养龙的人,这里指代那些能够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去匆匆”三字,生动地表现出这样的贤主迅速离去,不再存在。“如今不豢龙”直接表明当下的状况,即如同无人豢养龙一般,贤才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与培养。诗人开篇借这一典故,以龙喻贤才,暗示了社会已失去发现和培育贤才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悲愤的基调,表达对贤才无人问津境遇的痛心。“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夜来”点明时间,“霜压栈”描绘出寒夜中霜雪重重地压在马栈之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寒冷且恶劣的环境氛围。“骏骨折西风”进一步刻画骏马在凛冽西风中,骨骼都被折断的悲惨画面。“骏马”无疑象征着那些优秀的人才,霜雪与西风代表着黑暗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现实压力。此句通过对骏马凄惨遭遇的描写,生动展现出封建社会优秀人才在恶劣环境下所遭受的严重摧残,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人才被摧残的同情与愤懑。
# 元和间,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举人牛僧孺、皇甫湜、李德裕皆指陈无忌。考官杨于陵、韦贯之署为上第。李吉甫恶之,泣诉于上。上遂罢于陵、贯之等,僧孺辈俱不调。飕叔,指杨、韦诸君也,此时皆蒙贬去,不复选骏。牛、李、皇甫诸人俱遭沮排。严霜折骏,大可悲已!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亦自喻龙种憔悴。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古者四灵以为畜,故龙亦可豢养。今既无其人,豢龙之术,久已失传;乃养马之法,亦废而不讲,徒使骏逸之才受风霜之困于槽枥之间,斯马也何不幸而遇斯时也!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上一篇:唐·李煜《采桑子·罗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