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hòu
jiàn
xíng
shī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2
guó
fēi
suǒ
zhì
fán
láo
shū
qīng
xián
jīng
tāo
qiān
wàn
nǎi
jiàn
zhōng
shān

译文

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逐句剖析

"异国非所志":留在别国不是我的意愿,

# 异国:这里指自己覆灭的国家。

"烦劳殊清闲":他国的烦劳远多余清闲。

# 殊:不同或超过。

"惊涛千万里":在千万里的惊涛骇浪中,

"无乃见钟山":没想到竟然还能见到钟山。

# :竟然;也可不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亡后见形诗》是南唐国君李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李煜表达了对异国生活的排斥,强调自己更珍视清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他通过提及“钟山”,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暗示了无法继续当前清闲生活的无奈。全诗以简洁的笔触,反映了李煜在失国后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现实环境的适应,又有对过往生活方式的留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异国非所志”可被理解为李煜心中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疏离与不适应。这个“异国”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异国,更深层次的是指他心中的异乡感——一个与自己过往生活截然不同的、充满不安的现实。在李煜看来,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江山和家园,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到疏远与陌生,仿佛被迫进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李煜曾在南唐时期拥有一段安逸的隐居生活,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失去的一切,这种内心的孤独和痛苦通过“异国”一词得到了传达。“烦劳殊清闲”揭示了李煜心中的矛盾与挣扎。他本应享有安逸、清闲的生活,但无论身处何方,内心的烦劳却始终如影随形。在他看来,自己所处的环境使得心境和生活的状态产生了冲突,过去的清闲生活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烦忧与压力。李煜在这里通过自反性的话语,表达了对过去清逸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揭示出自己目前状况的复杂性——他处于一种既不愿意放弃过去的舒适生活,又不得不忍受眼前困境的状态。“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则进一步深化了李煜的内心冲突。在这句话中,“惊涛”不仅指的是远行途中可能遇到的波涛汹涌,更透露出他当前的内心波动。李煜正面临着从舒适安逸的生活中被强行拉扯出来的情境,而他对自己未来的遭遇充满了不安和担忧。此时,钟山作为他隐居生活的象征,已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符号,而是他对理想生活的追寻。李煜的心中渴望的是能够再次回到钟山那样的清逸安稳,但眼前的困境却让他无法再享受这样的生活。

2. 作品点评

《亡后见形诗》巧妙地运用了“钟山”这一意象,既指向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反映了他对现状的无奈。​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李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路历程,值得品读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送薛承矩秩满北游》

下一篇:唐·卢肇《金钱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