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èr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1
tíng
qián
chūn
zhú
hóng
yīng
jìn
tài
pái
huái
fēi
wēi
fàng
shuāng
méi
shí
zàn
kāi
绿
chuāng
lěng
jìng
fāng
yīn
duàn
xiāng
yìn
chéng
huī
nài
qíng
huái
怀
shuì
méng
lóng
mèng
lái

译文

亭前红花飘落,春光亦随花而去,花儿飘落的姿态优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儿不忍归去,似乎在徘徊彷徨。细雨霏霏,这雨,浸润了落花,也浸湿了愁绪,我双眉紧锁,难得一展。没有远方的佳音,独守绿色窗棂,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飘渺,渐渐烧成了灰烬。思情难耐,百无聊奈时,思念的人儿朦胧进入梦境。

逐句剖析

"亭前春逐红英尽":亭前红花飘落,春光亦随花而去,

# 尽:完。,红英:红花。,逐:跟随。,亭: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花草粹编》、《尊前集》、《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亭”。晨本二主词中作“庭”。

"舞态徘徊":花儿飘落的姿态优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儿不忍归去,似乎在徘徊彷徨。

# 徘徊:这里形容回旋飞转的样子。

"细雨霏微":细雨霏霏,这雨,浸润了落花,也浸湿了愁绪,

# 霏微:雨雪细小,迷迷濛濛的样子。,细:萧本二主词中作“零”;吕本二主词中此字空缺。

"不放双眉时暂开":我双眉紧锁,难得一展。

# 不放双眉:就是紧锁双眉的意思。

"绿窗冷静芳音断":没有远方的佳音,独守绿色窗棂,冷冷清清,空空寂寂,

# 断:断绝。,芳音:晨本二主词中作“芳英”。芳音,即佳音,好音。

"香印成灰":印香飘渺,渐渐烧成了灰烬。

# 香印成灰:指香烧成了灰烬。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种香料捣成末调和均匀制成的一种香。成灰,成为灰烬。

"可奈情怀":思情难耐,百无聊奈时,

# 情怀:心情,心境。,可奈:怎奈,即无可奈何。

"欲睡朦胧入梦来":思念的人儿朦胧进入梦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抒写闺中少妇伤春怀人、愁绪难排心境的词作。上片刻画词中女主人公触景生情而愁思萌动,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无法平复。下片通过环境描写,摹写其绿窗独守、孤寂无绪的心绪。全词以闺阁之恨传妇人之情,以妇人之情见离愁之深,写景与抒情交相映照,融贯一体,堪称一曲哀婉低回的抒情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煜的词作,现存计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若以亡国降宋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绘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风格绮艳柔婉,虽未脱花间派余风,但在人物、场景的刻画上较花间词人具备更强的艺术概括力,于部分词作中亦隐含深沉的哀愁。这首《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便属于前期作品,为南唐未亡时抒遣闲愁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通过描写了女主人公触景生愁和绿窗孤处,百无聊赖的心情,展现了深婉的伤春愁绪与孤寂情怀。

2. 写作手法

拟人:“亭前春逐红英尽”中,“逐”字将抽象的“春”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有意识的主体,主动“追逐”着落花,这种拟人化的表达,突出了少妇内心的情思纷扰,无法平复。环境描写:“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中,“绿窗”本为雅致的居所意象,却以“冷静”修饰,“香印成灰”指印香燃烧后成灰,渲染出了孤寂衰残的氛围,体现女主人公的孤寂心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刻画词中女主人公见景生愁。首二句写此女子独处室内,抬眼望向窗外,入目皆是落花随风飘舞,显然,春花正随着这片片飞红悄然凋零。这一笔点明时令已是晚春。“亭前”句以“春逐红英尽”拟人化,实则是少妇以春自喻;“舞态徘徊”看似摹写花舞春归之状,实则暗显少妇内心思绪纷扰、难以平静。一个“徘徊”,明写落花摇曳,暗衬春逝之匆,更兼少妇情思的萦绕盘桓。“细雨”不仅打湿枝头残花,更浸透了少妇的缕缕思念,故其双眉紧锁、愁容难展。第三句继而描绘窗外景象,濛濛细雨绵绵不绝。晚春时节,花瓣本就易凋零离枝,怎堪春风摧折,更兼春雨侵袭?风光宜人的春日即将逝去,暗喻着岁月虚度,令人愁绪萦怀。“不放双眉时暂开”,连让双眉稍展笑意都不可得,其愁思之深可见一斑。下片摹写女主人公幽窗独坐、孤寂无聊的心境。起首二句延续环境描写,从居室的寂静中烘托其孤寂。“绿窗冷静”紧承上片环境,转而刻画少妇自身处境:暮春时节,花落雨绵,独守空寂闺阁,本就笼罩着凄清氛围,而“芳音断”才是其愁思难消的真正缘由。清冷之境更添愁绪,音讯断绝则让愁苦愈加深重。“香印成灰”表面写景,实则写人——“成灰”既含时光流逝之意,亦寄寓心境的苍凉,少妇的心境仿佛也随香灰一同湮灭,其愁思之深可想而知。“可奈情怀”近于口语,与下句一起直接描写,尽显无可奈何之态,暗衬百无聊赖之境,虽用语浅白,却意蕴深长,将少妇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真切道出。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全词以闺妇之怨见闺妇之心,以闺妇之心见心中愁绪,写景与抒情相映相生,交融无间,是一曲凄婉深挚的心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幽怨。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

# 这是春天怀人的词。前段说落花飞舞,细雨迷潆,触动了愁怀。后段说静待消息,无可奈何,形于梦寐。

现代现代古典文学家詹安泰《李璟李煜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汪遵《咏铜雀台》

下一篇:唐·皮日休《太湖诗。石板(在石公山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