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迷离晓雾中":杨柳在拂晓的雾气中模糊不清,
"杏花零落五更钟":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响起。
# 五更钟:语出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建降元年庚申(960),到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杏花零落:语出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寂寂景阳宫外月":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
# 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照残红":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蝶化彩衣金缕尽":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
# 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虫衔画粉玉楼空":玉楼画栋已被虫子蛀蚀成空。
# 虫衔画粉玉楼空。:玉楼画栋已被虫子蛀蚀成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只有没有情感的两只燕子,
# 惟有:只有。
"舞东风":在春风中飞舞。
# 舞东风。:在风中飞舞。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人中、卧子,号轶符、海士、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诗歌成就较高,早期继承“后七子”诗歌传统,有复古倾向。国破后诗风转为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有“明诗殿军”之誉。亦能词。主要作品有《渡易水》《怨诗行》《诉衷情·春游》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还编有《皇明经世文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凄丽悲婉的词,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2. 写作手法
对比:把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与如今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一片荒凉的景象进行对比,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用典:“蝶化彩衣金缕尽”这句巧用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来暗喻明朝皇族贵胄的消亡,刻画萧瑟悲凉之景。
3. 分段赏析
《山花子·春愁》上阕以残春景象起兴,开篇“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运用晓雾、杨柳、零落杏花和凄清钟声四种意象,通过象征和隐喻手法营造出残败清冷的氛围,其中“五更钟”暗喻宋朝灭亡的丧音,引发凄婉伤逝之情;继而“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以冷月、旧宫和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借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亡国,冷月如历史见证人般冷峻观照惨淡景象,强化了亡国之痛的深度。下阕切入人事沧桑,承上意脉,“蝶化彩衣金缕尽”化用葛洪成仙典故,以彩蝶销蚀金缕象征明朝皇族衰败、帝王气象尽失;“虫衔画粉玉楼空”则通过虫蚀楼空的意象,隐喻奸佞卖国,呈现一派亡国衰败之景;结拍“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看似描绘春景,实则运用拟人手法,以燕子无情讽刺降清旧臣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揭示其春风得意的无耻之态,全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叠加、典故运用和隐喻技巧,深刻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悲恸、对奸佞的义慨与愤懑,突显了深沉的爱国主题。
4. 作品点评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 (卧子《山花子》)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