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chūn
xuě
yǒng
lán

朝代:明作者:陈子龙浏览量:3
wèn
tiān
dào
chūn
shēn
qiān
lóng
shān
fēi
xuě
jiě
pèi
líng
rén
jiàn
màn
shuō
ruǐ
zhū
gōng
què
chǔ
diàn
殿
yān
wēi
xiāng
tán
yuè
lěng
liào
dōu
pān
zhé
yān
rán
yōu
zhǐ
chóu
yòu
tīng
jué
dāng
jiǔ
wǎn
guāng
fēng
shù
jīng
qīng
xiān
shǒu
fēn
huā
céng
zài
duō
qíng
huái
怀
xiù
tóng
xīn
qiān
jié
wàn
xiāng
xiāo
yún
huán
yǎn
kōng
zèng
jīn
tiào
tuō
luò
bīn
jiāng
shàng
xún
fāng
zài
wàng
jiā
jié

译文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逐句剖析

"问天何意":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

"到春深":已经是阳春三月,

"千里龙山飞雪":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

#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漫说蕊珠宫阙":还说什么龙宫仙阙。

#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楚殿烟微":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

"湘潭月冷":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

"料得都攀折":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

"嫣然幽谷":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

# 嫣然:美好的样子。

"只愁又听啼鴂":“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 鴂:杜鹃。

"当日九畹光风":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

#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数茎清露":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

"纤手分花叶":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

"一缕同心千结":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

"玉腕香销":您却走了,玉殒香销,

"云鬟雾掩":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

"空赠金跳脱":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

#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我在洛水之滨,

#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寻芳再望佳节":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春雪咏兰》是明代词人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以凄婉的笔触抒写亡国之悲,展现了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郁结心绪,整体意境苍凉沉郁。下片则笔锋一转,以清丽婉约的辞藻寄托慷慨激昂的报国之志,形成强烈的艺术反差。全词通过咏兰的意象,既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又彰显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人中、卧子,号轶符、海士、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诗歌成就较高,早期继承“后七子”诗歌传统,有复古倾向。国破后诗风转为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有“明诗殿军”之誉。亦能词。主要作品有《渡易水》《怨诗行》《诉衷情·春游》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还编有《皇明经世文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此词的创作时间,学界存在不同见解。一说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宋徽璧《含真堂集》中《予以病请假,戏摘幽兰缄寄大樽》云:“采采缄题寄所思,水晶帘幕弄芳姿……”寅恪案:此诗之作成,当在弘光元年二月丙寅即十三日,……今拾陈氏诗集,未发见有类似之作,唯《陈忠裕公集》二十诗余中有《念奴娇·春雪咏兰》一阕,虽未能确定其何时所赋,但必是与尚木(宋徵璧字)寄诗时相距不久之作,故疑是因宋氏之诗有所感念而成。陈氏认为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或为同期酬和之作,然细究词作内容,其情志意趣与宋诗相去甚远,创作时间当另有所指。另一说此词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三月,正值作者隐居幽谷之际。其时明朝倾覆,子龙报国无门,遂托物言志,借咏兰以抒其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念奴娇·春雪咏兰》是一首咏物抒怀词。全词以兰自喻,象征高洁坚贞,表达了词人的拳拳报国之心。

2. 写作手法

比兴:“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化用:词首“问天何意”三句,实化用于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之句,而别具匠心。春深时节本当芳菲满目,却见北地寒雪肆虐千里,此反常之景,正是借“飞雪”暗喻清兵南侵之祸。一个“问”字,道尽词人对山河变色的锥心之痛,将家国沦丧之悲诉诸苍天,其沉痛较之鲍诗更甚。比喻:“解佩凌波人不见”二句,词人以汉皋解佩的游女、洛水凌波的宓妃喻指明室忠良。表面写仙踪杳然,实则表达了山河板荡、英魂无归的伤痛之情。用典:“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歇拍处作者以兰花自喻,“只愁又听啼鴂”化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之典,借杜鹃啼声寄寓对国运式微的深切悲恸与美好事物行将凋零的深沉忧虑。联想:“楚殿烟微,湘潭月冷”一句,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借沉郁迷蒙的“烟微”“月冷”之景,寄寓对他的凭吊追思。

3. 分段赏析

词上片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会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与“飞雪”形成对比,暗示天候反常,象征着明朝江山在清军入侵下的灾难,传达出作者深沉的痛苦和不解。“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一句,描绘仙女解佩相赠和洛神凌波微步的典故,但这些人物已不见踪影,更不用说天界的宫殿了。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以下便转入题中之“咏兰”。“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一句,借用战国时屈原流放湘江的意象,“楚殿”和“湘潭”描绘烟雾稀微、月光寒冷的凄迷之景。兰花“攀折”象征着美好事物被摧残,暗示着明朝忠良的悲惨命运,抒发了作者的惆怅和惋惜。“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一句,描写山谷中兰花美丽绽放却惧怕杜鹃啼叫的场景。引用《离骚》中“恐鹈鴂之先鸣”的典故,杜鹃啼叫象征哀伤和不幸,“听啼鴂”表达了对时局恶化的忧愁。作者以幽谷兰花自比,反映出兵败隐居时的伤时之情。作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下片换头回忆往事。“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回忆兰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大片兰田沐浴在光明风中,清露滴落,纤纤玉手侍弄花叶。“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比喻作者受朝廷恩宠,“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一句,写兰花被多情者珍藏在怀中,一缕丝线结成千百同心结。这象征忠心和情意交织,“多情怀袖”呼应前文的“纤手”,强化了家国情感和奉献精神,传达出对明朝故国的深切眷恋。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一句,描绘手腕香气消散、发鬟被雾气遮掩的情景,以及徒然赠予金饰的空虚。“香销”和“雾掩”暗示美好时光的消逝,“空赠”寄托了忠心不被理解的遗憾和对朝廷弃置忠良的不满。结尾“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一句,以在洛水和江边寻觅芳香、期待美好时节的画面,照应上片“解佩凌波”。“洛滨江上”隐喻南明的抗清力量,“寻芳再望”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盼,传递出作者在困境中仍怀有希望的积极感情。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兰自喻,或喻抗清志士;以“佳人”暗指、或为忠臣义士,或拟君王主上。此皆承楚辞美人香草之旨:孤忠隐约,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亦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大樽(子龙号大樽)之香草美人怀也。

清学者顾璟芳《陈忠裕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谢榛《春夜即事》

下一篇:明·于谦《过菊江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