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阴池馆水平桥":轻阴笼罩着池馆,桥与水面平齐,
"一番弄雨花梢":杏花在雨中一番轻轻摆动。
"微寒著处不胜娇":微寒侵袭之处,杏花娇弱得让人难以承受,
"此际魂销":此刻我黯然销魂。
"忆昔青门堤外":回忆往昔青门堤外,
#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粉香零乱朝朝":杏花每天粉香四溢、纷纷飘落。
"玉颜寂寞淡红飘":如今那如玉的容颜(指杏花)寂寞地凋零,淡红色的花瓣飘落,
# 玉颜:指杏花。
"无那今宵":无奈今宵只能独自伤怀。
# 无那:无奈。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人中、卧子,号轶符、海士、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诗歌成就较高,早期继承“后七子”诗歌传统,有复古倾向。国破后诗风转为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有“明诗殿军”之誉。亦能词。主要作品有《渡易水》《怨诗行》《诉衷情·春游》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还编有《皇明经世文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此词描绘了雨中杏花的娇弱姿态,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愁的氛围。通过今昔杏花景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惆怅、感伤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词中既实写了眼前“池馆”“雨花梢”的景象,又通过这些景象虚写风雨摧残中的柳如是。“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表面写雨中杏花,实则暗喻柳如是;“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是回忆过去的景象,与眼前实景相互映衬,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渲染:“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作者通过对“轻阴”的天色、涨满的“池馆”之水、被雨“弄”的花梢以及“微寒”的气候等多个景物的细致描写,极力渲染出一种凄清、朦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那种黯然神伤的情绪,借景抒情:上阕描绘“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的雨中杏花之景,借杏花在微寒风雨中的不胜娇弱,抒发词人内心的怜惜与感伤。
3. 分段赏析
上片打破了诗词中以杏花装点繁华热闹场景的传统手法,转而浓墨重彩地刻画其在春寒冷雨里的娇弱模样。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柳如是如虚影般,若隐若现地融入这令人惆怅的画面之中。,“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景致:天色轻阴,春雨淅沥,池馆中池水漫涨,与桥面相平,细雨轻柔地拂过花枝,将杏花浸润得愈发娇艳。这看似在细致描绘南园桥畔雨中杏花的实景,实则是以花喻人,巧妙地影射出风雨中柳如是柔弱而坚韧的身影,虚实相生间,尽显艺术匠心。“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二句,进一步渲染出杏花在春寒侵袭下的娇弱之态,仿佛不堪风雨的折磨,这凄美的景象令心怀感伤的词人不禁黯然神伤,沉醉于这伤怀的意境之中。下片笔锋一转,词人借杏花的“零乱”之态,深刻映照出柳如是漂泊无依的坎坷身世,借此抒发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无奈与愁绪。“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一个“忆”字,瞬间将思绪拉回往昔,城门外长堤边,红颜憔悴、玉蕊凋零的残败之景跃然纸上。词人三次描绘杏花,各有妙处:以“粉香”写其芬芳之味,以“玉颜”绘其柔美之形,以“淡红”摹其娇艳之色,细腻展现出杏花的绝美风姿。然而,如此美好的杏花却命运多舛,只能在“寂寞”中默默凋零,恰似柳如是红颜薄命,空有绝世风华,却难觅安身之所。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精妙的咏物词,表面上吟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细细品味,却仿佛能看到一位佳人的身影在花间若隐若现——她正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实则是他心中挚爱柳如是的化身:往昔柳如是沦落风尘,留下“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辛酸过往;如今与词人相伴,虽得深情缱绻,却也饱受世俗压力,恰似那“奔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的杏花,柔弱而坚韧。她在无声中默默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摧残,任凭青春如“玉颜”“淡红飘”般悄然流逝。词人对柳如是坎坷的命运痛心疾首,却又无力改变,只能无奈地发出“无那”的叹息,将无尽的深情与哀愁,化作这一阕凄美的词作。
# 嫣然欲绝。
清文学家王士稹《陈忠裕全集》
上一篇:明·高启《吊岳王墓》
下一篇:明·文徵明《采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