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病枕五更钟":病枕上传来帘外五更时的晨钟,
# 五更钟:《宋史》记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之谣预兆宋朝的灭亡,后应验,这里借指明亡。,病枕:病倒在床。,一帘:此处指卧室。
"晓云空":风驱散了空中的云层,
"卷残红":四处飘飞着残红。
# 残红:指落花。红,指朱明王朝,朱是红色,又是指汉族国家,古称炎汉,炎为南方之火,也是红色。,卷:一作捲。
"无情春色":无情的春天,
"去矣几时逢":已悄然离去,几时才能重逢?
"添我千行清泪也":添我千行伤春的清泪,
# 清泪:凄清的泪水。,千:一作几。
"留不住":留春天不住,
"苦匆匆":苦于春天走得太匆匆。
# 苦匆匆:苦于春色的短暂。匆匆,急遽。
"楚宫吴苑草茸茸":茂密的野草已长满吴楚的宫苑,
# 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吴、楚,江浙福建,是南明福王、唐王的统治地区,这里确切点明帝王驻跸所在。
"恋芳丛":依恋着零落的芳丛,
"绕游蜂":仍有飞绕的游蜂,
"料得来年":料想到了来年,
"相见画屏中":还能与它在美丽的画屏中相见。
# 画屏:彩绘的屏风。
"人自伤心花自笑":到那时只有人们为时光流逝独自伤心,花怒而放春色依旧,
"凭燕子":只能靠南来北去的燕子,
# 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
"舞东风":变幻盛衰的东风。
# 东风:暗指清王朝,清起自辽东,故借言东风。,舞:一作骂,一作驾。
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人中、卧子,号轶符、海士、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乾隆朝谥忠裕。陈子龙诗歌成就较高,早期继承“后七子”诗歌传统,有复古倾向。国破后诗风转为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有“明诗殿军”之誉。亦能词。主要作品有《渡易水》《怨诗行》《诉衷情·春游》等。著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还编有《皇明经世文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怀国题材的词。通过勾勒出一幅春光消逝、萧索惨淡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凭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元嘉二十八年》:“破宋六州,所过赤地,春燕归,巢于林木”。烘托:“一帘病枕五更钟”烘托了悲感的气氛。似乎从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中脱化出来。词人卧病枕上,夜夜倾听五更钟声,今病起晨望,则见晓色中风卷落红,扫地以尽。春天在词人卧病时悄悄地过去了,这对“病起”的词人来说,不啻于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想象:“晓云空,卷残红”是非凡想象的描写。写的是晓云散后,空无所有,残红,残余花朵,片片被东风卷起,春色情地抛却人间而长逝,以春色无情衬托出词人对故国的多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便以沉郁笔触,勾勒出悲怆氛围,隐约可见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的孤寂意韵。词人卧病榻上,夜夜听五更钟声,待病愈晨起,只见晓色中残红被风卷扫殆尽。在其卧病期间,春天悄然流逝,这对“病起”之人而言,无疑是无法弥补的遗憾。此处的“病”字,不仅是肉体病痛的写照,更是词人心灵创伤的深刻隐喻。紧接着“晓云空,卷残红”的描写极具想象力,晓云散尽后天地空寂,残余的花朵被东风裹挟着飘零,春色无情地消逝,词人借此反衬自己对故国的深情眷恋。福王政权覆灭,唐王败逃,词人复国的努力皆成泡影,梦想愈发渺茫。念及此,这位身心俱疲的词人只能以清泪挽留“春天”,但徒劳的挽留背后,藏着的是国破家亡的深痛。“苦”字道尽从希望到绝望的煎熬,承载着难以言说的悲怆。下片笔锋陡然一转,词人将目光投向“楚宫吴苑”。遥想往昔,此地也曾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游蜂穿梭其间。如今却如李白笔下“吴宫花草埋幽径”般荒芜。“恋芳丛”二句以游蜂眷恋花丛,暗喻忠于南明的志士遗民对故国的执着坚守,一个“绕”字,道尽他们复国的坚定信念与殷切期盼。“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一句,流露出词人对复国的强烈信心。虽眼前“楚宫吴苑”满目疮痍令人痛心,但对胜利的憧憬,让词人心中浮现“花自笑”的美好遐想——花落终会再开,隐喻着来年定能重光故国河山,乐观豪迈的气息跃然纸上。“人自伤心”承接“楚宫吴苑”,呼应上片;“花自笑"衔接“恋芳丛”四句,寄寓深沉忧国之情。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意,借物是人非的对比,展现对复国胜利的乐观期许。而词人将东风视为卷走残红、葬送春天的无情象征,安排燕子对其咒骂,实则借北魏拓跋焘南侵的典故,抒发对清军南侵暴行的切齿之恨,字字泣血,悲愤难平。
4. 作品点评
全词巧妙运用比兴手法,上片以春尽之悲寄寓亡国之痛,将深沉的黍离之思隐于暮春残景之中;下片转而实笔铺陈,细腻勾勒出一幅春光消逝、凄清黯淡的画卷。词人借景抒情,于字里行间深蕴对故国的眷恋与哀思,更暗含矢志复国的拳拳之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情深一往,情韵凄清,自是作手。
清陈廷绰《云韶集》
# 化百炼刚为绕指柔。
近现代诗人、词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 绵邈凄恻。
清陈廷绰《白雨斋词话》
上一篇:明·黎民表《十月书事》
下一篇:明·施渐《答王仲山见访溪上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