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è
xīn
ēn
·
·
yīng
huā
luò
jìn
jiē
qián
yuè

朝代:唐作者:李煜浏览量:1
yīng
huā
luò
jìn
jiē
qián
yuè
xiàng
chuáng
chóu
xūn
lóng
yuǎn
nián
jīn
hèn
hái
tóng
shuāng
huán
zhěng
yún
qiáo
cuì
lèi
zhān
hóng
xiōng
chù
xiāng
shā
chuāng
zuì
mèng
zhōng

译文

满树樱花无声地飘落在洒满月光酌石阶前,花尽春去,独坐象床,愁倚熏笼,她心事重重。思绪飞向去年的今天,恨意依旧。原来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已经变得枯干、没有光泽,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在什么地方相思这样苦呢,在有纱窗的房子中,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又因醉入梦。

逐句剖析

"樱花落尽阶前月":满树樱花无声地飘落在洒满月光酌石阶前,花尽春去,

# 樱花:指樱花树的花。樱花树是产于中国及日本的一种落叶乔木,品种甚多。花有白红等色,春天与叶同时开放,非常美丽。

"象床愁倚薰笼":独坐象床,愁倚熏笼,她心事重重。

# 薰笼:侯本二主词中作熏笼。古代用以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炉子。,象床:即象牙床,用象牙为饰的床。

"远似去年今日":思绪飞向去年的今天,

# 远似: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远是。

"恨还同":恨意依旧。

"双鬟不整云憔悴":原来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已经变得枯干、没有光泽,

# 憔悴:这里指头发枯干,没有光泽。,云:本指天空中堆积的乌云,这里比喻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双鬟:古代年轻妇女头上的两个环形发髻。

"泪沾红抹胸":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

# 抹胸:俗称“兜肚”,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女子所用,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又称金诃子。《太真外传》中记载:“金诃子,抹胸也。”

"何处相思苦":在什么地方相思这样苦呢,

# 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纱窗醉梦中":在有纱窗的房子中,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又因醉入梦。

# 醉:吴本二主词中作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为闺怨题材,上片勾勒出一幅凄美画面,“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樱花飘落,月光洒阶,女子独倚薰笼于象床,尽显孤寂,又以“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强调相思之恨年年如旧。下片着重刻画女主人公,“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描绘出她因相思而无心梳妆、容颜憔悴、泪湿抹胸的模样,最后“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以问句强化相思之苦,表明她唯求在醉梦之中稍得慰藉。诗人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营造出浓郁的凄凉氛围。词中语言细腻,将女子的相思愁苦、凄凉寂寞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李煜的作品,该词体现了他擅长以婉约笔触书写情感的风格特点,在古代闺怨词中,以其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是李煜所作。李煜身为南唐后主,生活于宫廷环境中。此词从词的造诣判断,应是其早期作品。彼时他有感于宫中美人思念意中人却无可奈何的情感状态,遂以此为创作缘由,代宫中美人抒发情思。词中形象句多有来源,独创成分较少,所表达的也主要是闲愁,反映出当时宫廷生活中女子的情感世界,也体现出李煜早期词作在题材与创作手法上的一定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词中通过“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等景象,描绘了女子在樱花飘落、月光洒阶的情境下,独倚薰笼于象床的孤寂模样。又以“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刻画女子因相思而容颜憔悴、泪湿衣衫的状态,表达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相思不得的愁苦凄凉之情,展现了深闺中女子寂寞无奈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通过描写落花、冷月等凄冷孤寂的景色,营造出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孤寂,借景抒发了她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哀怨之情。虚实结合:由眼前的实景(落花、冷月、独在的女子)联想到女子的未来,“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内涵。设问:结尾“何处相思苦?”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然后给出答案“纱窗醉梦中”,强调了梦中欢会醒来后的愁怨更苦,突出了女子的相思之苦,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同时也使作品具有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在这首词的上片,词人以细腻笔触,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旧恨未泯、新愁又添,满心幽怨难以排遣的复杂情状展现得入木三分。开篇,词人精心勾勒出一幅衰败凋零、孤寂清冷的景象:繁花已尽数凋零,春日的繁华悄然消逝,清冷的月光倾洒在台阶之上,女主人公形单影只,茕茕独立于此。花朵无法倾诉她的心事,明月亦沉默无言,闺阁之中,唯有孤寂与她相伴。置身于这样的情境,闺中少妇仿佛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投影——青春正悄然流逝,却无人给予慰藉,未来的日子也被这无尽的凄冷所笼罩。​随即,笔触一转,直接刻画女子本身,呈现出一位愁眉紧锁、孤苦伶仃的形象。一个“愁”字,恰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首句的写景与女子当下的心境,既揭示了前文凄清之景背后隐藏的情感指向,又精准地切中女子此时此刻内心的愁绪。落花铺满大地,冷月高悬夜空,这般景象历来最容易勾起人们的伤怀与思念之情。而身处其中的女子,她的愁思绝非无缘无故产生,词的末尾一句便揭示了这愁思的根源。“远”字含义丰富,不仅包含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遥远,更在情感程度上层层递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愁思愈发悠长;距离愈发遥远,别恨愈发深沉。或许自“去年今日”二人分别之后,这愁与恨便如野草般肆意蔓延,绵绵不断,且日益浓烈。表面上看说“还同”,实则大相径庭,去年今日的愁是初次品尝,尚属新愁;而今年今日,旧愁尚未消散,新愁又接踵而至,二者相互交织,使得愁意更加深切,恨意愈发浓烈。​下片则对女子的愁容与苦思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然而此时,女子无心梳妆,容颜憔悴,这一细节最真实地反映出她被相思苦苦折磨的愁苦心境。《诗经·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与女子此时的心境相互呼应,更增添了愁绪的厚重感。这种因爱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愁苦情怀,无人能够理解,也无人可以给予安慰。女子在无尽的思念中,越想越痛苦,越思越艰难,愁绪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最终泪水潸然而下,浸湿了红色的抹胸。至此,作者笔下那位为情所困、被愁所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已生动鲜活地跃然纸上。​结尾两句堪称绝妙之笔,兼具写实与寓意之妙。从写实的角度来看,女子深陷相思之苦,无法自拔,或许唯有借酒才能暂时忘却忧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境,仿佛为这份相思找到了一个短暂的出口。但从寓意的层面分析,作者并非真正要为女子消解情苦,而是借此进一步渲染她的怨恨与愁绪。“何处相思苦?”这一问,犹如一记重锤,直击人心。答案并非别处,正是“纱窗醉梦中”。在醉梦之中,或许能与爱人甜蜜欢会,尽享美好时光。但可惜的是,美梦总是容易醒来,一旦回到现实,梦中的欢情瞬间化为乌有,不仅无法带来丝毫慰藉,反而因为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徒增更多的愁怨。所以说,最痛苦的地方,恰恰就在这虚幻而短暂的“纱窗醉梦中”。这两句以设问的形式呈现,寓意深刻,含蓄蕴藉,将女子的愁思怨情渲染到了极致,让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词围绕女子愁情别绪展开,以细腻笔触勾勒其复杂内心。借落花、冷月等景营造清冷氛围,与女子孤寂心境相融,生动展现其哀怨。刻画女子形象时,通过她因相思无心梳妆、容颜不整的细节,巧妙呈现愁苦状态。词中在相似情境描写中,推动情感递进,从去年新愁到今年旧愁新恨叠加,尽显女子内心挣扎。词中运用虚实结合,实写奠定情感基调,虚写拓展意境,丰富情感表达。虽思想格调未达高远,却凭借含蓄笔意、高妙手法,在艺术上独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⑴“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一个“远”字,一个“还”字,把忧愁的时间拉长了,用字很好。⑵“纱窗醉梦中”,因愁而酒、而醉、而梦,梦中还在为相思而苦,则苦之深重可知。没有进层字,而有三进层的意思,句法很好。

不详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靳极苍《注释学系列丛书·李煜李清照》

# 这样一首代人立言的小词,就题材说原本是平平常常的女子怀人之作,难得的是作者能以细致敏锐的眼光,摄取新奇别致的意象,以高妙的笔法,层层递演,将平凡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显示出选材、剪裁、驾驭语言等方面卓越的能力。

现代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旭泉《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精品词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汉州》

下一篇:唐·白居易《春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