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落尽阶前月":满树樱花无声地飘落在洒满月光酌石阶前,花尽春去,
# 樱花:指樱花树的花。樱花树是产于中国及日本的一种落叶乔木,品种甚多。花有白红等色,春天与叶同时开放,非常美丽。
"象床愁倚薰笼":独坐象床,愁倚熏笼,她心事重重。
# 薰笼:侯本二主词中作熏笼。古代用以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炉子。,象床:即象牙床,用象牙为饰的床。
"远似去年今日":思绪飞向去年的今天,
# 远似: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远是。
"恨还同":恨意依旧。
"双鬟不整云憔悴":原来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已经变得枯干、没有光泽,
# 憔悴:这里指头发枯干,没有光泽。,云:本指天空中堆积的乌云,这里比喻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双鬟:古代年轻妇女头上的两个环形发髻。
"泪沾红抹胸":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
# 抹胸:俗称“兜肚”,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女子所用,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又称金诃子。《太真外传》中记载:“金诃子,抹胸也。”
"何处相思苦":在什么地方相思这样苦呢,
# 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纱窗醉梦中":在有纱窗的房子中,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又因醉入梦。
# 醉:吴本二主词中作睡。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词中通过“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等景象,描绘了女子在樱花飘落、月光洒阶的情境下,独倚薰笼于象床的孤寂模样。又以“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刻画女子因相思而容颜憔悴、泪湿衣衫的状态,表达了女子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相思不得的愁苦凄凉之情,展现了深闺中女子寂寞无奈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通过描写落花、冷月等凄冷孤寂的景色,营造出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与孤寂,借景抒发了她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哀怨之情。虚实结合:由眼前的实景(落花、冷月、独在的女子)联想到女子的未来,“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内涵。设问:结尾“何处相思苦?”以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然后给出答案“纱窗醉梦中”,强调了梦中欢会醒来后的愁怨更苦,突出了女子的相思之苦,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同时也使作品具有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在这首词的上片,词人以细腻笔触,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旧恨未泯、新愁又添,满心幽怨难以排遣的复杂情状展现得入木三分。开篇,词人精心勾勒出一幅衰败凋零、孤寂清冷的景象:繁花已尽数凋零,春日的繁华悄然消逝,清冷的月光倾洒在台阶之上,女主人公形单影只,茕茕独立于此。花朵无法倾诉她的心事,明月亦沉默无言,闺阁之中,唯有孤寂与她相伴。置身于这样的情境,闺中少妇仿佛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命运投影——青春正悄然流逝,却无人给予慰藉,未来的日子也被这无尽的凄冷所笼罩。随即,笔触一转,直接刻画女子本身,呈现出一位愁眉紧锁、孤苦伶仃的形象。一个“愁”字,恰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首句的写景与女子当下的心境,既揭示了前文凄清之景背后隐藏的情感指向,又精准地切中女子此时此刻内心的愁绪。落花铺满大地,冷月高悬夜空,这般景象历来最容易勾起人们的伤怀与思念之情。而身处其中的女子,她的愁思绝非无缘无故产生,词的末尾一句便揭示了这愁思的根源。“远”字含义丰富,不仅包含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遥远,更在情感程度上层层递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愁思愈发悠长;距离愈发遥远,别恨愈发深沉。或许自“去年今日”二人分别之后,这愁与恨便如野草般肆意蔓延,绵绵不断,且日益浓烈。表面上看说“还同”,实则大相径庭,去年今日的愁是初次品尝,尚属新愁;而今年今日,旧愁尚未消散,新愁又接踵而至,二者相互交织,使得愁意更加深切,恨意愈发浓烈。下片则对女子的愁容与苦思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然而此时,女子无心梳妆,容颜憔悴,这一细节最真实地反映出她被相思苦苦折磨的愁苦心境。《诗经·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与女子此时的心境相互呼应,更增添了愁绪的厚重感。这种因爱人不在身边而产生的愁苦情怀,无人能够理解,也无人可以给予安慰。女子在无尽的思念中,越想越痛苦,越思越艰难,愁绪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最终泪水潸然而下,浸湿了红色的抹胸。至此,作者笔下那位为情所困、被愁所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已生动鲜活地跃然纸上。结尾两句堪称绝妙之笔,兼具写实与寓意之妙。从写实的角度来看,女子深陷相思之苦,无法自拔,或许唯有借酒才能暂时忘却忧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她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境,仿佛为这份相思找到了一个短暂的出口。但从寓意的层面分析,作者并非真正要为女子消解情苦,而是借此进一步渲染她的怨恨与愁绪。“何处相思苦?”这一问,犹如一记重锤,直击人心。答案并非别处,正是“纱窗醉梦中”。在醉梦之中,或许能与爱人甜蜜欢会,尽享美好时光。但可惜的是,美梦总是容易醒来,一旦回到现实,梦中的欢情瞬间化为乌有,不仅无法带来丝毫慰藉,反而因为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徒增更多的愁怨。所以说,最痛苦的地方,恰恰就在这虚幻而短暂的“纱窗醉梦中”。这两句以设问的形式呈现,寓意深刻,含蓄蕴藉,将女子的愁思怨情渲染到了极致,让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词围绕女子愁情别绪展开,以细腻笔触勾勒其复杂内心。借落花、冷月等景营造清冷氛围,与女子孤寂心境相融,生动展现其哀怨。刻画女子形象时,通过她因相思无心梳妆、容颜不整的细节,巧妙呈现愁苦状态。词中在相似情境描写中,推动情感递进,从去年新愁到今年旧愁新恨叠加,尽显女子内心挣扎。词中运用虚实结合,实写奠定情感基调,虚写拓展意境,丰富情感表达。虽思想格调未达高远,却凭借含蓄笔意、高妙手法,在艺术上独具魅力。
# ⑴“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一个“远”字,一个“还”字,把忧愁的时间拉长了,用字很好。⑵“纱窗醉梦中”,因愁而酒、而醉、而梦,梦中还在为相思而苦,则苦之深重可知。没有进层字,而有三进层的意思,句法很好。
不详原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靳极苍《注释学系列丛书·李煜李清照》
# 这样一首代人立言的小词,就题材说原本是平平常常的女子怀人之作,难得的是作者能以细致敏锐的眼光,摄取新奇别致的意象,以高妙的笔法,层层递演,将平凡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显示出选材、剪裁、驾驭语言等方面卓越的能力。
现代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旭泉《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精品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