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huā
jiān
·
·
qíng
xuě
xiǎo
yuán
chūn
wèi
dào

朝代:唐作者:冯延巳浏览量:1
qíng
xuě
xiǎo
yuán
chūn
wèi
dào
chí
biān
méi
zǎo
gāo
shù
què
xián
cháo
xié
yuè
míng
hán
cǎo
shān
chuān
fēng
jǐng
hǎo
jīn
líng
dào
shào
nián
kàn
què
lǎo
xiāng
féng
yàn
zuì
jīn
bēi
bié
duō
huān
huì
shǎo

译文

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逐句剖析

"晴雪小园春未到":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

# 晴雪:雪后晴天。

"池边梅自早":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

"高树鹊衔窠":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

# 窠:一作巢。

"斜月明寒草":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 寒草:枯草。,明:照亮。

"山川风景好":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

"自古金陵道":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

#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少年看却老":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

# 莫厌:莫辞。

"别离多":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

"欢会少":而欢乐机会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作的一首词。该词虽围绕“欢会”之情展开,却不见缠绵悱恻之感,反倒呈现出一种俊朗高远的独特气质。上片四句皆为写景之笔,生动勾勒出早春时节“小园”内满溢的蓬勃生机。这四句写景的视角虽仅聚焦于小园,却衔接紧密、层次分明,营造出的意境既清新自然,又蕴含着深邃的韵味。下片六句,写景与抒情巧妙融合。前三句在盛赞江南一带山川风光的过程中,流露出山河恒古不变,而人生却迅速老去的深沉感慨。基于此,顺势引出一气呵成的后三句:人生常常面临相聚短暂、离别频繁的无奈,因而相聚时刻莫要畏惧醉酒,理应开怀畅饮。后三句与前三句存在因果关联:鉴于人生短暂易逝,人们更应珍视眼前的美好时光。写作手法上,上阕以景衬情,用小园冬景为下阕抒情做铺垫;下阕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自然。整首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冯延巳词作善于借景抒情,将对时光、人生的感悟融入词句,风格婉约而富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词人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善辨说,能文章,工书法,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男女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借景抒情,词风婉约,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 宋人辑为《阳春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身为南唐宰相,冯延巳身居高位,生活富足安逸。然而,南唐国势日渐衰微,官场局势又变幻莫测,这些都促使他对人生展开深刻思索。在纵情于歌酒享乐之际,他的内心也悄然生出丝丝缕缕的哀愁,时常感慨时光飞逝,如闪电般转瞬即逝。《醉花间》这首词,正是他作为士大夫闲适生活的生动写照,其中隐隐流露出他在这种生活背后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春惜别词。描绘了晴雪覆盖的小园中春天尚未到来,池边梅花却早早开放,高树上喜鹊正衔巢,斜月洒在寒草上的画面。又提及金陵道山川风景优美,然而时光无情,少年在这美景中也会渐渐老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飞逝的喟叹,以及对人生相聚欢乐少、别离多的无奈,进而劝人珍惜相聚时刻,尽情享受欢乐。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通过描写“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等一系列冬日小园景色,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感慨时光和人生聚散做铺垫,借景烘托出内心淡淡的愁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描绘出金陵道山川风景的美好,本应令人愉悦,但词人却由此感慨少年看老,以美好的山川之景反衬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哀伤,强化了情感表达。直抒胸臆:“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直接表达出词人对人生聚散的看法,劝人珍惜相聚时光,不要厌烦尽情饮酒,直白地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聚少离多的无奈之情。对偶:“高树鹊衔巢”描绘了高树上喜鹊衔着巢材忙碌的画面,富有生机与动态感;“斜月明寒草”则勾勒出斜月映照下寒草凄清的景象,充满静谧与清冷的氛围。两句通过对偶,将两种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一动一静,一明一暗,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孤寂的意境,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总共四句,每一句都押韵,且第三、四句形成对偶。开篇首句着重突出“春”这一元素,自此之后,便紧扣“春未到”来铺陈写景。“晴雪”依旧存在,这清晰地表明春意依旧淡薄。小园之中,冰雪肆虐,百花仍旧在沉睡,尚未苏醒,所以说“春未到”。即便如此,那报春的早梅却已在池边悄然露头。第二句承接前文,却又生出转折,“梅自早”,意味着梅花抢得春机,冒着严寒独自绽放。第三、四句再次呼应首句,进行了有力的烘托。“鹊衔巢”描绘的是鸟类叼着草枝构筑巢穴。在主语“鹊”之前,有“高树”这一修饰性名词,即高大的树木。由于树高风大,所以鸟类在春天将至未至之时,就需要筑好巢穴,来抵御寒冷的侵袭。“斜月明寒草”里的“斜月”与首句中的“晴”字相呼应,“寒”字和“雪”字相呼应。既然有月亮,那便是夜间。天气已然放晴,草上还残留着未化尽的雪,这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上片这四句纯粹写景,从“小园晴雪”起始,写到“池边早梅”,接着是“高树鹊巢”,最后以“斜月寒草”收尾。这四句连贯紧密,层次分明。随着作者视角的移动,虽身处小园,却能一句展现一幅景致,一步营造一个境界,引人入胜。尽管春天还未真正到来,寒意依旧浓重,但读起来仍让人应接不暇。尤其是第三、四句,构思巧妙,意境深远,遣词造句却自然流畅,堪称精妙之作。下片共六句,写景与抒情兼具。依其顺序,前三句可划分为两段,前两句描绘景物,后一句讲述人事。前两句正面进行歌颂,后一句则意在转折,饱含深沉的感叹。这三句表意清晰,旨在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貌。然而,在赞美之余,也发出感慨,山河永恒不变,而人事却不断更迭,“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实在太过短暂。此句与前句“风景好”形成反差,并且为引出下文奠定基础。它起着串联上下文的关键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逢”之后的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酒和惜别作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人饮酒,后两句表达惜别之情。后两句是前一句的结果,条理清晰。这三句与下片前三句又互为因果。正是因为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相聚难得,所以人们应当珍惜这美好时光,趁着这短暂的相聚时刻,饮酒作乐,尽情倾诉内心的情感。这便是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的冯延巳,其思想境界也仅能至此。他感叹人生聚少离多,虽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始终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技巧层面,有其独到的一面。特别是词人运用质朴平实的笔触,将纷繁复杂的心事娓娓道来,这种手法为后世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启发意义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茧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送区册序》

下一篇:唐·韩偓《疏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