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小园春未到":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
# 晴雪:雪后晴天。
"池边梅自早":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
"高树鹊衔窠":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
# 窠:一作巢。
"斜月明寒草":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 寒草:枯草。,明:照亮。
"山川风景好":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
"自古金陵道":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
#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少年看却老":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
# 莫厌:莫辞。
"别离多":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
"欢会少":而欢乐机会少。
五代南唐词人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善辨说,能文章,工书法,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男女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借景抒情,词风婉约,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 宋人辑为《阳春集》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春惜别词。描绘了晴雪覆盖的小园中春天尚未到来,池边梅花却早早开放,高树上喜鹊正衔巢,斜月洒在寒草上的画面。又提及金陵道山川风景优美,然而时光无情,少年在这美景中也会渐渐老去。表达了词人对时光飞逝的喟叹,以及对人生相聚欢乐少、别离多的无奈,进而劝人珍惜相聚时刻,尽情享受欢乐。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通过描写“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等一系列冬日小园景色,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感慨时光和人生聚散做铺垫,借景烘托出内心淡淡的愁绪。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描绘出金陵道山川风景的美好,本应令人愉悦,但词人却由此感慨少年看老,以美好的山川之景反衬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哀伤,强化了情感表达。直抒胸臆:“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直接表达出词人对人生聚散的看法,劝人珍惜相聚时光,不要厌烦尽情饮酒,直白地抒发了对人生短暂、聚少离多的无奈之情。对偶:“高树鹊衔巢”描绘了高树上喜鹊衔着巢材忙碌的画面,富有生机与动态感;“斜月明寒草”则勾勒出斜月映照下寒草凄清的景象,充满静谧与清冷的氛围。两句通过对偶,将两种不同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一动一静,一明一暗,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孤寂的意境,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总共四句,每一句都押韵,且第三、四句形成对偶。开篇首句着重突出“春”这一元素,自此之后,便紧扣“春未到”来铺陈写景。“晴雪”依旧存在,这清晰地表明春意依旧淡薄。小园之中,冰雪肆虐,百花仍旧在沉睡,尚未苏醒,所以说“春未到”。即便如此,那报春的早梅却已在池边悄然露头。第二句承接前文,却又生出转折,“梅自早”,意味着梅花抢得春机,冒着严寒独自绽放。第三、四句再次呼应首句,进行了有力的烘托。“鹊衔巢”描绘的是鸟类叼着草枝构筑巢穴。在主语“鹊”之前,有“高树”这一修饰性名词,即高大的树木。由于树高风大,所以鸟类在春天将至未至之时,就需要筑好巢穴,来抵御寒冷的侵袭。“斜月明寒草”里的“斜月”与首句中的“晴”字相呼应,“寒”字和“雪”字相呼应。既然有月亮,那便是夜间。天气已然放晴,草上还残留着未化尽的雪,这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上片这四句纯粹写景,从“小园晴雪”起始,写到“池边早梅”,接着是“高树鹊巢”,最后以“斜月寒草”收尾。这四句连贯紧密,层次分明。随着作者视角的移动,虽身处小园,却能一句展现一幅景致,一步营造一个境界,引人入胜。尽管春天还未真正到来,寒意依旧浓重,但读起来仍让人应接不暇。尤其是第三、四句,构思巧妙,意境深远,遣词造句却自然流畅,堪称精妙之作。下片共六句,写景与抒情兼具。依其顺序,前三句可划分为两段,前两句描绘景物,后一句讲述人事。前两句正面进行歌颂,后一句则意在转折,饱含深沉的感叹。这三句表意清晰,旨在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貌。然而,在赞美之余,也发出感慨,山河永恒不变,而人事却不断更迭,“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实在太过短暂。此句与前句“风景好”形成反差,并且为引出下文奠定基础。它起着串联上下文的关键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逢”之后的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酒和惜别作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人饮酒,后两句表达惜别之情。后两句是前一句的结果,条理清晰。这三句与下片前三句又互为因果。正是因为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相聚难得,所以人们应当珍惜这美好时光,趁着这短暂的相聚时刻,饮酒作乐,尽情倾诉内心的情感。这便是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的冯延巳,其思想境界也仅能至此。他感叹人生聚少离多,虽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始终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技巧层面,有其独到的一面。特别是词人运用质朴平实的笔触,将纷繁复杂的心事娓娓道来,这种手法为后世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启发意义深远。
# 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茧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一篇:唐·韩愈《送区册序》
下一篇:唐·韩偓《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