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天涯离别苦":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
# 阅:经历。
"不道归来":想不到重回故地时,
# 不道:不料。
"零落花如许":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
# 如许:像这样。
"花底相看无一语":我和她默默对视,一句话也说不出,
"绿窗春与天俱暮":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
# 暮:一作“莫”,傍晚的意思。,绿窗:顾名思义,绿色的纱窗,通常用来代替女子居所。
"待把相思灯下诉":想要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
"一缕新欢":谁料一点点重逢后的喜悦,
# 新欢:久别重逢的喜悦。
"旧恨千千缕":又勾起无穷的旧恨。
# 旧恨:长期以来的相思之苦。
"最是人间留不住":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
"朱颜辞镜花辞树":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 辞树:离开树木。,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
近现代著名学者、词人
王国维(1877~1927),近现代学者、词人。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浙江海宁人。其职业经历丰富,曾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清华研究院教授等。王国维从事戏曲、小说、词以及西方哲学、美学的研究,主张以地下实物资料参订文献史料,提出“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古代史、辽金元史、宋元戏曲史等研究贡献巨大。尤工词,他提倡“境界” 说,主张“自然”,所作取径南唐、北宋。著有《人间词话》《曲录》《宋元戏曲考》《静庵文集》《观堂集林》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思乡怀人题材的词。介绍了长期漂泊在外的词人回到海宁家乡的场景,描绘了词人目睹体弱多病的夫人莫氏面容憔悴的画面,体现了岁月与病痛给人带来的沧桑变化,营造出一种伤感、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夫人的怜惜与疼爱,以及久别归家后面对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这是一首写游子归家感慨的词,借回乡所见妻子憔悴之景,写出了词人漂泊的辛酸、重逢的复杂情绪与对往昔岁月的追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词人将自己久历漂泊、尝尽离别之痛的心境,与归来时看到落花满地的暮春景象相融。漂泊之苦如同落花凋零,不可挽回,借景抒情,让无形的愁绪有了具象依托,渲染出落寞伤感氛围。细节描写:“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聚焦于花下夫妻对视却默默无言的细节,此时无声胜有声,将久别重逢的百感交集、生疏与眷恋尽在这一眼对视中展现,细腻传情,深刻地刻画出二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零落花如许”以花喻人,暗指妻子青春凋零。词人以“零落”二字凝练概括妻子多年独居的沧桑,重逢时的愧疚、怜爱交织,将离别之苦推向相见更苦的情感高潮。“花底相看无一语”尤为精妙:实景中花树与妻子面容交相辉映,虚写里暮春落花与蹉跎岁月互为隐喻,形成“花人同悲”的双重意象。下片,场景从花底转至灯下,通过时空转换深化情感层次。夫妻夜话虽消解旧恨,却难掩青春消逝的无奈。“朱颜暗”与“花影凋”形成视觉蒙太奇,将个体衰老与自然凋零并置,使“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喟叹超越具体情境,升华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永恒追问。
4. 作品点评
王国维的《蝶恋花》是经典之作,它不走寻常路,写重逢之苦,悲剧氛围浓厚。词以花喻人,上下片转笔精妙,上明下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句,道尽美好易逝的无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印象深刻。
# 离别是一个悲剧,归来还是一个悲剧。静安词的悲剧色彩之特别浓厚,正表现在这些地方。他笔下的人间悲剧,不是一时、一地的,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延绵相续、重重叠叠的。在静安眼中,人生的苦海,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
近代诗评家陈邦炎《论静安词》
# 此言人生最不可掌握的生命。人间的分离,无论是生命的自然终结,抑或是客观环境的阻碍,都构成永恒的苦恼。
现代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朱歧祥《选评七》
# 惟聚少离多之感,犹只人生感情之小焉者,若《蝶恋花》则扩而有感于时间之残酷矣。因个人之身世而普及于普遍之人生,因一时之感而及于永恒之忧,此种手法,惟南唐李煜为能事。又:“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此意境莎士比亚最喜道之。所谓“一切少年男女皆将如扫烟囱者同归于灰烬”是也。然其《十四行诗》中歌颂生命、爱情、与诗之永恒处尤多。如:“世间无物能与时间之镰刀抗辩,惟幼小者继承汝时即能与之挑战”及“惟汝之长夏永不凋落,亦不足以损汝晔晔之红芳,及死神谓汝将漂泊千其阴影,但汝将于不朽之诗中与时日同长。”皆能于太息“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之外,求得一永恒之安息,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者然。静安受叔本华思想浸染过深,似罕有此自慰之方。
现代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系和历史系终身教授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
#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实由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上片末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脱出而有出蓝之胜,应属《人间词》中名句之一。
现代《世纪风采》杂志专职副主编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
上一篇:清·袁枚《苔》
下一篇:清·曹雪芹《五美吟·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