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liáng
rèn
tóng
nián

朝代:清作者:黄遵宪浏览量:3
cùn
cùn
shān
cùn
cùn
jīn
kuǎ
fēn
liè
shuí
rèn
juān
zài
bài
yōu
tiān
lèi
jīng
wèi
qióng
tián
hǎi
xīn

译文

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逐句剖析

"寸寸山河寸寸金":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

"侉离分裂力谁任":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 侉离:分割。

"杜鹃再拜忧天泪":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

# 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

"精卫无穷填海心":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梁任父同年》是清末外交家黄遵宪创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开篇以“寸寸河山寸寸金”极言祖国山河珍贵无比,饱含对大好河山的挚爱;紧接着“瓜离分裂力谁任”,直指当时中国遭列强瓜分的危局,以设问表达对挽救国家危亡之人的深切期盼。后两句“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分别化用杜鹃啼血、精卫填海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杜鹃,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与呼唤贤才共救国家的迫切愿望,又以精卫自勉并激励友人梁启超,展现出为挽救民族危亡鞠躬尽瘁、矢志不渝的坚定决心。全诗情感真挚浓烈,用典精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与变法图强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近代文学家、外交家

黄遵宪(1848~1905),近代文学家、外交家。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别署观日道人、东海公等,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光绪初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驻美国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官至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主张“我手写吾口”,长于古体。其诗作内容多写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新事物、新知识、新理想,形式也较多变化,语言趋于通俗明畅。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梁任父同年》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所作。当时大清腐败,多次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失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再次割地,面对这一屈辱的现实,黄遵宪悲愤无比,遂写下此诗。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如精卫填海般的恒心,终有收复国土之日,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坚定的救国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唱和诗。诗中以“寸寸山河寸寸金”强调祖国山河的珍贵,借“瓜离分裂”表达对国土被瓜分的痛心,又以“杜鹃忧天泪”“精卫填海心”抒发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定决心,同时也饱含对梁启超的热切期望。

2. 写作手法

比喻:将祖国山河比作金子,用“寸寸河山寸寸金”生动形象地强调了祖国山河的珍贵,饱含着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珍爱。设问:“侉离分裂力谁任”,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作者提出“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这一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将自己一片爱国激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用典:“杜鹃再拜忧天泪”使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作者自比杜鹃,表达深切忧国之情以及愿为国家呼唤栋梁、出力的决心;“精卫无穷填海心”借助精卫填海的典故,既表明自己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鞠躬尽瘁的坚定决心,也用以勉励梁氏。

3. 分段赏析

《题梁任父同年》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以比喻的手法,将祖国山河比作金子,“寸寸”的重复使用,既强调了山河的珍贵无比,饱含着作者对大好河山深深的珍爱之情,又从字面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同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还透露出作者面对山河被列强瓜分殆尽的痛心与无奈。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运用设问的方式,“侉离”点明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作者仰天长问谁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既引发读者思考,又将自己满腔的爱国激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巧妙运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作者自比杜鹃,“再拜”这一隆重的礼节,体现出作者拳拳的爱国之心,表达了其深切的忧国之情,以及愿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国家栋梁共同出力的决心。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借助精卫填海的典故,借物抒情,既表明自己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定决心,也用以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国家奉献全部力量 ,整首诗字字含情,句句蕴泪,将作者忧国报国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褚人获《钱若赓断鹅》

下一篇:清·袁枚《范希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