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河山寸寸金":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
"瓜离分裂力谁任":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 瓜:一作“侉”。
"杜鹃再拜忧天泪":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
# 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
"精卫无穷填海心":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近代文学家、外交家
黄遵宪(1848~1905),近代文学家、外交家。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别署观日道人、东海公等,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光绪初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驻美国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官至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主张“我手写吾口”,长于古体。其诗作内容多写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新事物、新知识、新理想,形式也较多变化,语言趋于通俗明畅。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言志诗。诗歌描绘祖国山河珍贵,表达对国家分裂的忧虑,借杜鹃抒忧国之情,以精卫自喻表决心,体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定意志,以及对梁启超参与革新的热切期望。
2. 写作手法
象征:“精卫无穷填海心”,以精卫填海象征救国之志,“精卫”象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奋斗者,“填海”象征挽救国家危亡的事业,体现虽力量微弱但决心坚定。用典:“杜鹃再拜忧天泪”,化用古蜀望帝化杜鹃的典故。传说望帝传位后,因担忧丛帝腐化,化为杜鹃飞入城中,终日哀啼至咯血,其声似唤“民为贵”。诗人以“杜鹃再拜”自比,借“忧天泪”表达对国家危局的深切忧虑,以及愿为唤醒世人奔走呐喊的赤诚;“精卫无穷填海心”,引用炎帝之女溺亡后化为精卫,衔石誓填东海的神话。诗人借此典故自勉并激励梁启超,以精卫矢志不渝的精神,表明为挽救民族危亡鞠躬尽瘁的坚定决心。
3. 分段赏析
“寸寸山河寸寸金”一句是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礼赞。诗人以“寸寸”的叠词强化山河之珍贵,将其比作金子般价值连城,既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华夏大地的炽热热爱,又隐隐透露出对国土遭列强瓜分的痛心疾首。结合清末列强割据、割地赔款的历史背景,此句表面是赞美山河之美,实则饱含山河破碎的无尽悲愤,短短七字便将诗人对家国的爱之深与痛之切巧妙交融,为全诗奠定了沉郁而炽热的情感基调。“侉离分裂力谁任”一句直截了当地揭露国家危机并发出责任之问。“侉离”一词鲜明地指向领土被割裂的残酷现实,“力谁任”以强烈的反问句式振聋发聩,质问究竟谁能勇敢地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千钧重任。诗人面对当时“瓜分豆剖”的动荡时局,这一仰天长问中,既有对当权者昏庸无能、妥协退让的愤懑与失望,也饱含着对志同道合的救国志士的殷切期待,情感从最初对山河破碎的痛惜,进一步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深刻忧虑与主动担当,凸显出诗人强烈的现实关怀与勇于任事的责任意识。“杜鹃再拜忧天泪”一句巧妙借用典故抒发深沉的忧国之情。诗人以“杜鹃啼血”的形象自比,化用古蜀望帝魂化杜鹃、声声哀啼直至咯血而亡的传说,“再拜”以古代隆重的礼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忧天泪”则将个人为家国命运的悲泣,与“杞人忧天”般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紧密融合,既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内忧外患时局的痛心疾首,又以“啼血”的决绝姿态,展现出甘愿为国家奔走呐喊、唤醒民众觉醒的赤诚肝胆,使抽象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可感、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形象。“精卫无穷填海心”一句借助神话典故表明救国之志。诗人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自勉并激励梁启超,化用炎帝之女溺亡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衔石填海的传说,用“无穷”一词修饰“心”,着重强调即便力量渺小,也要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此处的“填海”,既是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危机的有力回应,也象征着对维新变法事业的执着追求。诗人以精卫鸟“愚公移山”般的坚韧精神,鲜明地表明了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既隐含着对前路艰难险阻的清醒认知,又充分彰显出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斗争意志,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慷慨激昂的高潮。
4. 作品点评
诵读此诗,可见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 虽然只有4句28字,却叠用了三典故,化用了两诗句。而且所用之典,所化之诗都非常贴切,非常自然,与作者的诗句和其伤国破碎之心、奋发救国之情融为一体。
邓玉虎《邓玉虎·东坡赤壁诗词》
# 2003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香港回归6周年纪念活动发表演讲时,引述了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激励香港同胞:“以杜鹃啼血之情去热爱我们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建设祖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上一篇: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