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梨莫买蜂咬梨":买梨不要买被蜜蜂咬过的梨,
# 蜂咬梨:指心里坏的梨。
"心中有病没人知":心里有病没有人知道。
"因为分梨故亲切":只因分梨之故,彼此倍感亲切,
# 分梨:即分离,梨,“离”的谐音。
"谁知亲切转伤离":谁料亲切瞬间化作伤离之愁。
# 伤离:因离别而伤悲。
"催人出门鸡乱啼":催促人出门的是杂乱啼叫的鸡,
# 催人出门鸡乱啼:一作坐催中门鸡乱啼。
"送人离别水东西":送别人时江水向东西方向流淌。
"挽水西流想无法":想要挽回流水向西流是不可能的了,
# 西:一作东。
"从今不养五更鸡":从今以后不再养五更时啼叫的鸡。
近代文学家、外交家
黄遵宪(1848~1905),近代文学家、外交家。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别署观日道人、东海公等,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光绪初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驻美国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官至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主张“我手写吾口”,长于古体。其诗作内容多写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和新事物、新知识、新理想,形式也较多变化,语言趋于通俗明畅。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
1. 分段赏析
《山歌(其三)》的前两句:“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没人知”,开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人们买梨时不要选择被蜂咬过的梨,表面是生活经验的分享,实则暗喻人的内心如同被蜂咬的梨,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心中有病没人知”直接点明内心的伤痛无人能懂,为整首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引发读者对诗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好奇与同情。后两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离”,“分梨”在这里一语双关,既指实际的分食梨子行为,又谐音“分离”。先写因分梨这一互动行为,让人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切,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然而,笔锋一转,“谁知亲切转伤离”,这种原本的亲切在意识到即将面临分离时,瞬间转化为深深的伤离之情,将离别带来的无奈与痛苦推向高潮,生动展现出情感的巨大落差,使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离别之痛。《山歌(其四)》的前两句:“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场景。“催人出门鸡乱啼”,清晨,鸡的杂乱啼叫声打破了宁静,催促着人踏上离别的路途,鸡鸣声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增添了离别的紧迫感和凄凉氛围。“送人离别水东西”,送别之人看着对方渐行渐远,江水向东西方向流淌,象征着两人的分离,水流的方向暗示了两人即将走向不同的方向,此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生动地表现出送别时的不舍和无奈。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将送别时的场景和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后两句“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送别者情感的进一步抒发。“挽水西流想无法”,送别者想要挽回流水,让离别的人回来,这是一种无奈而又美好的愿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流水不可能倒流,离别已经成为定局,体现出送别者的惆怅和失落。“从今不养五更鸡”,因为五更鸡的啼叫会再次催促离别,送别者决定从此不再养鸡,这一决定看似冲动,实则是送别者对离别痛苦的一种逃避和反抗,深刻地表达出送别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之情。这两句诗通过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行为决定,将送别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一篇:清·谭嗣同《戊戌入都别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