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ān

朝代:清作者:吴伟业浏览量:3
yuān
yāng
pàn
cǎo
nián
tiān
èr
yuè
chūn
shēn
hǎo
fàng
chuán
liǔ
luàn
piāo
qiān
chǐ
táo
huā
xié
dài
yān
yān
zhī
chù
jiù
què
rèn
mén
qián
shù
shù
shàng
liú
yīng
sān
liǎng
shēng
shí
nián
piān
zhōu
zhù
zhǔ
rén
ài
jǐn
yán
kāi
shuǐ
fēng
chuī
xiào
lái
huà
duì
cuī
táo
xiāo
shēng
chū
zhè
zhī
tái
qīng
xuē
zhǎi
xiù
jiāo
zhuāng
shù
cuì
guǎn
fán
xián
jìng
zhuī
zhú
yún
huán
àn
cháng
xuě
miàn
cān
jūn
jiǔ
jìn
chuán
xiè
西
mǎn
dēng
huǒ
zuì
rén
guī
zhāo
lái
bié
zòu
xīn
fān
gèng
chū
hóng
zhuāng
xiàng
liǔ
huān
zhāo
zhāo
jiān
guì
sān
gōng
shù
shí
fān
chǐ
fēng
chuī
jūn
zhí
shàng
cháng
ān
cháng
ān
guì
cōng
jiāo
shì
xūn
xiāng
zǎo
cháo
fēn
nán
jiù
huā
liǔ
hǎo
liú
yān
yuè
bàn
guī
ráo
zhī
zhuǎn
yǎn
shēng
mèng
xiāo
xiāo
yǐng
bēi
fēng
dòng
zhōng
sǎn
tán
qín
jìng
wèi
zhōng
shān
gōng
shì
chéng
yòng
dōng
shì
cháo
dàn
xiū
běi
máng
póu
nán
liú
bái
yáng
shàng
zuò
rén
shù
hóng
fěn
zhī
fēi
jiù
lóu
fēng
huǒ
míng
yuán
cuàn
huà
tōu
kuī
lǎo
bīng
nìng
shǐ
使
dāng
shí
xiàn
guān
kān
cháo
shì
dōu
fēi
lái
zhào
xiàng
biān
yān
tái
kōng
bèi
wǎng
rán
fāng
cǎo
zhà
shàn
绿
luò
yīng
cuò
rèn
xiān
rén
shēng
jiē
chén
nián
nián
lái
kān
tòng
wén
xiū
jiē
shí
lún
xián
bēi
qiě
xiào
táo
péng
jūn
jiàn
bái
làng
xiān
tiān
wēi
shōu
gān
竿
hái
zhuǎn
chuán
chí
shì
rén
xiàn
fēng
shū
jiāng
diào
sǒu
zhī

译文

鸳鸯湖畔,芳草蔓延仿佛与天相连‌,二月春意正浓,正是划船的好时节‌。柳叶在如千尺雨丝般的春风中乱舞,桃花斜倚仿佛轻烟萦绕溪边。烟雨朦胧辨不清来时水路,却能认出旧堤边那棵门前的树。枝头黄莺三两声啼啭,忆起十年前曾在此停舟长住流连。主人好客,摆开华美的宴席,水榭清风裹挟着笑语频传。彩绘的鼓点催促着桃叶伎起舞,玉箫声从表演柘枝舞的高台上传出。歌伎们穿着轻便的靴子和窄袖衣衫,妆容娇美,清脆的管乐与繁杂的弦乐竞相演奏。云鬟子弟合奏《霓裳羽衣曲》,雪面参军扮演鹩哥起舞翩跹。酒喝尽后把船移到曲折水榭的西边,满湖的灯火伴着醉意归来。清晨又演奏新改编的乐曲,再让盛装的女子到柳堤边。朝朝暮暮尽是这般欢宴,那些权贵三公又算得了什么!张开十幅蒲草做的船帆,借着几尺微风,吹送您径直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长安的富贵人家骑着骄健的玉骢马,侍女熏着香料护送主人参加早朝。叮嘱南湖旧识的花柳风月,且留烟霞待我归舟再相逢。谁料浮生转眼竟成梦幻,萧瑟秋风中日影摇动悲风。就像嵇康弹琴尚未结束便遭祸,山涛的劝谏又有什么用处!在东市受刑时官服还没脱下便身死,北邙山的一抔黄土也难以留存尸骨。白杨已作他人墓前树,红粉佳人也知道不再是旧日的楼阁。战火中名园里狐狸兔子乱窜,老兵对着昔日繁华的图画偷看,不禁发怒。宁愿当时被官府没收,也不忍看如今朝廷市井都已不是旧时模样!我来此靠着船桨停靠湖边,烟雨楼台徒留满目怅然。湖边青草忽然让人疑是歌女的绿扇,零落花瓣错认舞衣红嫣。人生悲欢俱成过往云烟,岁岁年年空余扼腕长叹。听到笛声不必像桓伊叹石崇那样感伤,且效陶潜把酒东篱自悠然。您没看见白浪滔天中一叶扁舟多么危险,收起鱼竿还怕调转船头太迟。世间人承受着无尽的风波苦难,唯有江湖渔父深谙此中苦楚。

逐句剖析

"鸳鸯湖畔草粘天":鸳鸯湖畔,芳草蔓延仿佛与天相连‌,

"二月春深好放船":二月春意正浓,正是划船的好时节‌。

"柳叶乱飘千尺雨":柳叶在如千尺雨丝般的春风中乱舞,

# 千尺雨:形容雨经长。

"桃花斜带一溪烟":桃花斜倚仿佛轻烟萦绕溪边。

# 带:笼罩。

"烟雨迷离不知处":烟雨朦胧辨不清来时水路,

# 烟雨:语意双关,既指迷蒙的春雨,又指鸳鸯湖畔的名胜之一烟雨楼。

"旧堤却认门前树":却能认出旧堤边那棵门前的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枝头黄莺三两声啼啭,

# 流莺:宛转的莺啼。

"十年此地扁舟住":忆起十年前曾在此停舟长住流连。

# 扁舟:小船。

"主人爱客锦筵开":主人好客,摆开华美的宴席,

# 锦筵:精美的筵席。,主人:指吴昌时。

"水阁风吹笑语来":水榭清风裹挟着笑语频传。

"画鼓队催桃叶伎":彩绘的鼓点催促着桃叶伎起舞,

# 桃叶伎:“桃叶”是晋王献之爱妾的名字,这里用“桃叶伎”喻指吴昌时的歌伎。

"玉箫声出柘枝台":玉箫声从表演柘枝舞的高台上传出。

# 柘枝台:《柘枝》是舞蹈名。唐朝时从西域传人。这里用“《柘枝》台”代指舞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歌伎们穿着轻便的靴子和窄袖衣衫,妆容娇美,

"脆管繁弦竞追逐":清脆的管乐与繁杂的弦乐竞相演奏。

# 竞追逐:形容管乐、弦乐此伏彼起,急促热烈。,脆管繁弦:形容乐声清脆,节奏多变。

"云鬟子弟按《霓裳》":云鬟子弟合奏《霓裳羽衣曲》,

# 按《霓裳》:《霓裳》为唐代著名法曲《霓裳羽衣曲》的略称。,云鬟:形容歌伎发髻浓密卷曲如云。

"雪面参军舞《鸲鹆》":雪面参军扮演鹩哥起舞翩跹。

# 参军:本为唐宋时“参军戏”脚色名,这里指吴昌时家中歌舞伎。,雪面:形容面部肤色之白。

"酒尽移船曲榭西":酒喝尽后把船移到曲折水榭的西边,

# 曲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称榭。曲榭指结构曲折的这种木屋。

"满湖灯火醉人归":满湖的灯火伴着醉意归来。

"朝来别奏新翻曲":清晨又演奏新改编的乐曲,

# 新翻曲:新改编的乐曲。

"更出红妆向柳堤":再让盛装的女子到柳堤边。

# 红妆:盛妆的美女。

"欢乐朝朝兼暮暮":朝朝暮暮尽是这般欢宴,

"七贵三公何足数":那些权贵三公又算得了什么!

"十幅蒲帆几尺风":张开十幅蒲草做的船帆,借着几尺微风,

"吹君直上长安路":吹送您径直踏上前往长安的路。

# 长安:汉唐首都。代指北京。

"长安富贵玉骢骄":长安的富贵人家骑着骄健的玉骢马,

"侍女薰香护早朝":侍女熏着香料护送主人参加早朝。

# 侍女薰香:形容吴昌时蒙受重用、官势显赫之状。

"分付南湖旧花柳":叮嘱南湖旧识的花柳风月,

# 分付:即“吩咐”。全句意思说嘱咐家人管理好竹亭湖墅。

"好留烟月伴归桡":且留烟霞待我归舟再相逢。

# 归桡:归船。指吴昌时以后自京城归来。桡:桨。

"那知转眼浮生梦":谁料浮生转眼竟成梦幻,

# 转眼浮生梦:据《复社纪略》吴昌时崇祯十五年二月被起用,十六年十二月即获罪被杀。“转眼浮生梦”是形容其命运变化之快和生命之短促。

"萧萧日影悲风动":萧瑟秋风中日影摇动悲风。

"中散弹琴竞未终":就像嵇康弹琴尚未结束便遭祸,

"山公启事成何用":山涛的劝谏又有什么用处!

"东市朝衣一旦休":在东市受刑时官服还没脱下便身死,

# 东市朝衣: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人谗毁,“衣朝衣斩东市”。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北邙抔土亦难留":北邙山的一抔黄土也难以留存尸骨。

# 抔土:一捧之土。,北邙:山名,即邙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白杨尚作他人树":白杨已作他人墓前树,

"红粉知非旧日楼":红粉佳人也知道不再是旧日的楼阁。

# 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的化妆品。代指歌伎。

"烽火名园窜狐兔":战火中名园里狐狸兔子乱窜,

"画图偷窥老兵怒":老兵对着昔日繁华的图画偷看,不禁发怒。

"宁使当时没县官":宁愿当时被官府没收,

"不堪朝市都非故":也不忍看如今朝廷市井都已不是旧时模样!

"我来倚棹向湖边":我来此靠着船桨停靠湖边,

"烟雨台空倍惘然":烟雨楼台徒留满目怅然。

# 惘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烟雨台:即“烟雨楼”。“烟雨台空”指烟雨楼被毁。

"芳草乍疑歌扇绿":湖边青草忽然让人疑是歌女的绿扇,

"落英错认舞衣鲜":零落花瓣错认舞衣红嫣。

"人生苦乐皆陈迹":人生悲欢俱成过往云烟,

# 陈迹:旧迹,遗迹。

"年去年来堪痛惜":岁岁年年空余扼腕长叹。

"闻笛休嗟石季伦":听到笛声不必像桓伊叹石崇那样感伤,

# 闻笛: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康、吕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因而作《恩旧赋》。后遂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典。

"衔杯且效陶彭泽":且效陶潜把酒东篱自悠然。

# 陶彭泽: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早年出仕,曾作过彭泽县令,故人称“陶彭泽”。后来归隐田园,躬耕自资。他好饮酒,其《饮酒》诗序说自己“偶有名酒,无夕不饮”。,衔杯:指饮酒。

"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您没看见白浪滔天中一叶扁舟多么危险,

# 一叶:指小船。,白浪掀天:喻仕途凶险。

"收竿还伯转船迟":收起鱼竿还怕调转船头太迟。

# 转船:掉转船头返回。比喻从仕途上抽身退步。

"世人无限风波苦":世间人承受着无尽的风波苦难,

"输与江湖钓叟知":唯有江湖渔父深谙此中苦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鸳湖曲》是明末清初吴伟业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歌以嘉兴鸳鸯湖为背景,追忆往昔在此的欢乐生活与主人的富贵荣华,后写主人遭变故后的凄凉境遇,蕴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此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昔日的繁华热闹与如今的衰败凄凉作鲜明对照,如“欢乐朝朝兼暮暮”与“烽火名园窜狐兔”,突出世事变迁之快。语言生动形象,“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等句,以细腻笔触描绘景物,营造出迷蒙氛围。全诗既哀悼了诗中主人的遭遇,又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身世之感、懊悔与人生态度,情感真挚悲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鸳湖曲》是清朝近三百年间的一篇著名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发生在嘉兴的真实历史事件,情感真挚而悲切,不仅哀悼了诗中所提及的那位主人,作者还将自己的身世、情感、懊悔、人生态度以及当时的思想感受都融入了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借嘉兴鸳鸯湖畔昔日宴饮繁华与后来烽火萧瑟的景象,写出了世事变迁、繁华落尽的凄凉,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个人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中散弹琴竟未终”引用嵇康的典故,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因遭诬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曲终赴死。诗中以此类比吴昌时政治失败后仓促被杀的结局,暗示其悲剧性。“山公启事”指山涛任吏部尚书时,每推荐人才必写启事陈述理由。此处用该典故,写周延儒虽如“山公”般有势力,却无法挽救吴昌时,因其自身不久也遭诛杀,凸显局势的不可逆转。还化用白居易写关盼盼的典故,关盼盼为守节拒嫁而独居燕子楼,诗中“红粉知非旧日楼”借此事,写勺园红粉佳人流散、楼阁易主,体现世事变迁的凄凉。

3. 分段赏析

首段“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四句,成为对南湖风光最具代表性的描写,载入了嘉兴的历史文献。描绘南湖春日景致,很难有比这四句更出色的了。诗中写南湖边芳草绵延至天际,一眼望不到头,当时岸边并无太多建筑,满眼都是绿色草地。春天来临,碧草连成一片,仿佛天地相接;旧历二月正值春分前后,大约是阳历三月下旬。“好放船”意为适合驾船出游,前人认为这三字用得精妙,尽显别墅主人的气度,若换成“好摇船”便失了韵味。南湖风光如何?只见柳叶在细雨中轻摇,雨丝细密,打在柳叶上如同起舞;桃花嫣红,笼罩着一层轻烟,更添美感。“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讲的是顺治九年,诗人重游昔日友人吴昌时的住处。南湖寂静,黄莺掠过。他回想起十年前,大约在崇祯十六年,自己乘小船从苏州来此拜访刚从北京返回的吴昌时。这便是诗的第一段内容。第二段,描绘了十年前的情景:“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回想当时前来此处,别墅的主人正过着奢华的生活,摆下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临水的楼阁中,欢声笑语随着风飘散开来。主人家中有戏班,用歌舞来迎接到访的客人。“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鸲鹆。”那时歌舞喧闹,一派欢乐的景象。“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说的是酒饮罢时已至夜晚,南湖之上满是灯火,欢乐了一整天的人们沉醉着返回。需要说明的是,如今的南湖已没有上述这些景象了。所以,南湖若想发展得好,成为一个可供消费、游玩的名胜,夜晚有游船是必不可少的。明朝和清朝时的南湖,夜晚都有游船开行。清初的陈其年,也是一位著名诗人,他所写的《鸳湖烟雨楼感旧》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园都在、水边林下。不闭春城因夜宴,望满湖灯火金吾怕。十万盏,红球挂。”这表明,当时南湖之上满是灯火,热闹得连负责夜间巡逻的金吾都感到忌惮,城门也因此没有关闭,由此可见明末嘉兴南湖的繁荣程度。这也是吴梅村最初来到南湖时所见到的景象。陈其年对南湖景色的描写或许有夸张之处,但即便夸张了百倍,湖上有一千盏灯,也足以说明南湖的热闹。明朝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南湖时提到,嘉兴人喜欢谈论烟雨楼,虽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但烟雨楼确实不错,湖上船只往来不绝,尽管奢靡之风日渐浓厚,可南湖也愈发繁荣。明朝的嘉兴实际上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明末,因为这个地方的生产力没有受到破坏,而且丝绸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交通也更为便利,最重要的是大运河的畅通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再看第二天的情景:“更出红妆向柳堤”,意思是索性不在家中演戏,而是到南湖岸边表演。这第二段,讲述了竹亭主人、复社骨干吴昌时当时的享乐生活,这样的描写并非是要指责他,因为当时江南这一带还算得上是一片乐土,人们都在享受着太平时代的欢乐。第三段“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直上长安路”,描绘的是吴昌时的经历。吴昌时与吴伟业为同科进士,他们的主考官是明末曾两度担任宰相的宜兴人周延儒。这几句写出吴昌时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也为了东林党复社的政治目标,前往京城做官的情景。“长安富贵玉骢骄,侍女薰香护早朝。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待归桡”,讲的是吴昌时此次赴京,是为复社拥戴周延儒再次出任宰相。吴昌时先是担任礼部主事,后来升任吏部文选司郎中,职位相当于如今的组织部干部司司长,然而就在这一年他遭遇了败落。这一段刻画了主人当时的得意处境,那时他已能掌控重要权力。第四段,“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描绘了吴昌时在政治上遭遇失败,转眼之间便遭杀害的情景。凄冷的风声伴着萧瑟的日光,悲凉的氛围笼罩四周。这里运用了典故,即便像周延儒这样有势力的人,也无法挽救吴昌时,因为周延儒不久之后也被处死了。“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这几句是说,主人在京城被杀时,身上还穿着朝服,死后连葬在北邙山的一小块土地都无法留存。再看嘉兴的园林,原本的白杨树已成了别人的财产,勺园的房屋也被没收,曾经的红粉佳人也已四处流散。这里吴梅村化用了白居易写关盼盼的典故。吴梅村的诗作多选取重大题材,且带有悲剧色彩,他诗中的深意往往蕴含在典故之中,表面看似浅白,背后却藏着诸多深层内涵。就像陈寅恪所说,这首诗里还隐含着吴梅村与秦淮名妓卞玉京之间的联系。“烽火名园窜狐兔,画阁偷窥老兵怒。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描写当初声名远扬的竹亭别墅变得荒芜,荒草长得很高,狐狸、兔子在园中窜动。经历了巨大的变故后,别墅的主人被皇帝处死,崇祯皇帝也自缢身亡。诗人来到这里,想要进去看看,却只能在楼阁外偷偷张望,看守的老兵见状便发怒阻止。由此可见,房子里住进了满清的士兵。不仅园林换了主人,连朝代和社会都已全然不同。第五段“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讲的是顺治九年吴伟业重游旧地,故人已然不在,烟雨楼也已无存,心中满是迷茫与惆怅。“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人生的苦与乐都已成为过去,回忆往事只觉痛心惋惜。他又自我劝慰,即便要感叹古人,也不必为石季伦那般富贵之人哀伤,不如学学陶渊明饮酒自遣。最后“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小人物处境危险且不安稳,诗人的朋友正是因贪图富贵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就连当初杀害他朋友的人也未能善终,吴伟业感叹在那样的时代,没有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便崇祯皇帝也不例外。由此他得出结论:世间之人饱尝各种风波苦难,无论是追求名利富贵,还是为国家奔走效力,最终大多没有好结局。吴伟业心中满是悲伤,既为朋友哀叹,也为自身命运感慨。过了两三年,他到北京做官,受了不少委屈,内心也在自责。吴伟业到最后甚至说自己“竟一钱不值,何须说”,可见他内心的痛苦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忱《叹燕》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