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过江山":眼前尺幅之间掠过重重江山,
# 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万点长淮树":长淮两岸万点绿树郁郁葱葱。
# 长淮:淮河。
"石上水潺潺":石上溪水潺潺流淌,
"流入青溪去":一直汇入青溪向前奔去。
# 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六月北风寒":六月时节北风凛冽,
"落叶无朝暮":落叶不分昼夜飘零。
"度樾与穿云":穿过树荫踏过云雾,
# 度樾:经过树荫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荫树木。
"林黑行人顾":山林漆黑行人频频回望。
明清时期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
吴伟业(1609~1671?),明清时期文学家。字骏公,号梅村,别号灌隐主人、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入清后,官至国子祭酒。吴伟业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江左三大家”。其诗众体皆工,题材多样。律诗沉博工丽,格调正大,音节谐和,缠绵真挚而不失雄健,兼有杜甫、李商隐的神髓;七言歌行最为后人称道,善于将色泽浓丽的笔法融汇于铺叙之中。其诗在格律上广泛学习前人,形成自身特色,世称 “梅村体”。代表作品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二首》《永和宫词》《圆圆曲》等。另有诗文《梅村家藏稿》、传奇《秣陵春》、杂剧《临春阁》《通天台》等。今人辑有《吴梅村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词。词中描绘了远山丛树渐去渐远、石上清泉潺潺汇入青溪的景象,以及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山道时风寒林黑、晨昏难辨的感受。借苍茫旅途的山水景致与季节反差,营造出时空变换中的孤寂氛围,虽未明写“旅思”,却通过远山、清泉、寒风、深林等意象的勾勒,将旅人独行的苍凉况味与心魂的漂泊感自然流露,尽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抒情妙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运用夸张与具象结合的手法,将辽阔江山浓缩于“一尺”视角,又以“万点”描摹长淮树影,空间层次分明;“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镜头拉近,以“潺潺”叠词绘溪水流动之态,视听交融间暗藏旅途轨迹。下片笔锋陡转,“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打破季节常理,营造萧瑟氛围,凸显时光流逝的无序感;“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聚焦行人穿越林樾、云间的艰难,以“林黑”渲染阴森,“顾”字刻画其回首张望的细微动作,将旅途的孤寂、迷茫与心魂漂泊,尽数融于反常景物与行人动态之中,不着“旅思”二字,却让情思在矛盾的景致中自然流淌。
上一篇:清·屈大均《鲁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