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半夜催金柝":山城之中,半夜里传来敲击金柝的声音,
# 金柝:古代军中巡夜所击之器,即刁斗。此指夜间更声。,半夜:一作“夜半”。
"酒醒孤馆灯花落":在旅馆中酒醒后,只见灯芯上的火花落下。
# 孤馆:旅馆,客店
"窗白一声鸡":窗外天色渐白,传来一声鸡鸣,
"枕函闻马嘶":靠在枕头上,听到了马的嘶鸣声。
# 枕函:即枕头。
"门前乌桕树":门前长着乌桕树,
# 乌桕:亦作“乌臼”。落叶树,实如胡麻子,多脂肪,可制肥皂及蜡烛等。
"霜月迷行处":在霜天月色下,前行的道路都变得迷离难辨。
"遥忆独眠人":此时我回想起那个遥远的独自入眠的人,
"早寒惊梦频":想必在清晨的寒冷中频频从梦中惊醒。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词。词中描绘了作者深夜羁旅于山城孤馆,在寂寞、凄凉的氛围中,遥忆地下亡人的情景。全词借景抒情,营造出孤寂哀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亡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羁旅漂泊中的凄苦心境。
2. 分段赏析
《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上片通过一系列景象描写,生动呈现出羁旅山城、思念亲人、辗转难眠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是半夜,地点是山城,“催金柝”营造出一种单调而又略带紧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孤寂凄凉的基调。“酒醒”写出了作者睡前借酒浇愁,“孤馆”强调了其独自羁旅的孤独,“灯花落”则增添了几分落寞与凄凉。“窗白一声鸡,枕函闻马嘶”,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一步渲染彻夜无眠的况味,窗外天色渐白,鸡鸣声和马嘶声传来,更加衬托出作者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深夜到黎明。整个上片未加过多修饰,却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羁旅愁思图,不着一个“愁”字,却处处可见愁绪。下片着重刻画孤馆周围的环境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门前乌桕树,霜月迷行处”,描绘出门前乌桕树在霜月映照下的朦胧景象,“霜月”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迷行处”不仅写出了景色的迷茫,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惆怅。“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直抒胸臆,点明了作者遥忆地下亡人,因早寒而惊梦频频,“早寒”既指天气的寒冷,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凄凉,“惊梦频”则突出了作者对亡人的思念之深,以至于在梦中也不得安宁。下片,将孤馆的凄凉、作者的愁梦频惊以及对亡人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哀伤。
上一篇:清·秋瑾《杜鹃花》
下一篇:清·沈德潜《过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