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郁然孤峙者":试问那高峻葱茏、孤独耸立着的郁孤台啊,
# 郁然:忧伤、沉闷的样子。郁孤台因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孤台下清江水》词而出名。
"有谁来、":有谁会来、
"雪天月夜":在这降雪天气的月下。
"五岭南横":五岭在南边横卧,
# 五岭:山名。位于江西、广东交界处。五岭的确指,有三说,一说是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其它两说不录。
"七闽东距":七闽在东边屹立,
# 七闽:今福建全省和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地。
"终古江山如画":自古以来江山像画一样美丽。
"百感茫茫交集也":各种感慨迷茫地交织在一起,
# 百感茫茫交集也:《世说新语》载:“卫洗马新渡江,形神憔悴,语左右曰:‘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
"淡忘归、":我凝神站立忘了归去、
# 淡:原义“安”,这里引申为凝立;一作憺。
"夕阳西挂":夕阳已在西边悬挂。
"尔许雄心":这样的雄心壮志,
# 尔许:如许,这样。
"无端客泪":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泪,
"一十八滩流下":顺着十八滩流淌下去。
# 一十八滩:赣江在赣县、万安县境内有十八滩,其中惶恐滩水流最险急。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借郁孤台雪天月夜的孤峙之景、五岭七闽的江山如画,以及夕阳西下、滩流奔涌的景象,描绘了山河的壮阔与历史的悠远,营造出苍茫的氛围,表达了复杂的感慨与客居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下阕“百感茫茫交集也”,词人不借景物、故事迂回,直接袒露心绪。将内心复杂堆叠的感触,以简洁文字直白呈现,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前途难测的茫然,毫无保留倾吐,让读者直观触摸到他情感的炽热与挣扎,是直抵人心的情感迸发。对比:“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以天地间永恒宏大的江山,对比个人渺小无常的身世。历史长河里,江山恒美,人却困于现实失意,宏大与渺小的碰撞,凸显出理想难酬的无奈,强化了情感落差。化用:“百感茫茫交集也”化用《世说新语》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一句,借其中表达的复杂心绪凝练自身感受;末句“一十八滩流下”化用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境,借前人词句传递的情感,寄寓自己的客居之泪,引发读者共鸣。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憺忘归、夕阳西挂”,“憺忘归”营造出安闲想留下的“乐景”,可词人实际满心百感交集的愁苦。用表面的“乐”衬真实的“哀”,以悠然场景反衬怀才不遇的无奈客泪,让愁苦滋味更显深沉。设问:“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思考郁孤台的孤寂,同时为后文抒发作者自身的孤独感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问句开头,“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一开篇就营造出天地广阔、形单影只的孤寂景象。“郁然孤峙者”指的是郁孤台,据清同治《赣县志》记载,它在文笔山,又名贺兰山,因山岗高耸、独自矗立而得名。“为问”二字很有意味,顾贞观乘船行于赣江,孤身一人,满心话语无处诉说,只能把郁孤台当作倾诉对象,向它发问,何等寂寥!“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三句,写的是郁孤台的地理环境:南面横卧五岭,东面靠着福建,自古以来这片江山就像画一样秀美。历史视角下的宏大与个人身世的渺小形成对比,更显出顾贞观此时复杂难言的心情。下阕“百感茫茫交集也”直抒胸臆,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的句子。“百感交集”已说尽心情的复杂,“茫茫”更添茫然无措。有才华却没处施展,前途迷茫,怎能不让顾贞观满心忧愁?“淡忘归、夕阳西挂”两句,词的情感稍显上扬,可看作是顾贞观的自我安慰。“淡”是安的意思,屈原《九歌·山鬼》中有“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的句子。“淡忘归”是说安闲得忘了回去,可实际上顾贞观心中正百感交集,并不安闲。这种前后对比,更反衬出他的无奈。最后三句“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是全词的精华,一改前面沉郁的笔调,像大江奔涌般爆发出强烈的情感。“尔许”是如此的意思,“无端”是无缘无故。既然有这样的雄心,又为何会无缘无故落泪?正如理想美好,现实却残酷。这里表现的正是顾贞观心中志向与现实遭遇的矛盾,这种矛盾让他无比悲痛,于是在旅途中泪水不停,全都滴进了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