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汉槎宁古塔":在沙碛之中放牧公羊,
# 吴汉槎: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四年谪戍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
"以词代书":用词作代替书信,
# 书:书信。
"丙辰冬":丙辰年的冬天,
#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年)。
"寓京师千佛寺":住在京城的千佛寺,
"冰雪中作":在冰雪纷飞中写下了这篇作品。
"季子平安否":季子你平安吗?
#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便归来":如果能归来,
"平生万事":平生经历的种种事情,
"那堪回首":又怎能让人回首啊!
"行路悠悠谁慰藉":漂泊在外的路途遥远,谁能给予慰藉呢,
# 慰藉:安慰之意。,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行路:过路人。
"母老家贫子幼":母亲年老,家里贫穷,孩子年幼。
"记不起":已经记不起,
"从前杯酒":从前一起喝酒的情景了。
"魑魅搏人应见惯":鬼怪捉弄人应该是常有的事,
# 魑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总输他":但总是斗不过,
"覆雨翻云手":那些反复无常、玩弄手段的人,
#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冰与雪":在冰天雪地中,
"周旋久":已经周旋很久了。
"泪痕莫滴牛衣透":不要让泪水浸湿了牛衣,
#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看看在天涯海角,
"依然骨肉":骨肉团聚,
# 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肩,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几家能够":还能有几家人?
"比似红颜多命薄":比起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
"更不如今还有":现在的情况还不算太糟。
"只绝塞":只是在这极远的边塞,
#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寒冷艰苦难以忍受。
#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载包胥承一诺":二十年来像申包胥一样坚守承诺,
# 廿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盼望能有乌头马角般的奇迹出现,最终能将你救出。
#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置此札":把这封信,
# 札:信札,书信。
"君怀袖":放在你的衣袖里。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友情词。作者以词代书信,通过“季子平安否”的泣血叩问,倾诉对流放友人吴兆骞的深切牵挂,揭露科场案冤屈与戍边苦寒之痛,更以“廿载包胥承一诺”的决绝誓言,展现生死不渝的友情坚守与营救挚友的悲怆热忱。
2. 写作手法
用典:“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一句,巧妙熔铸春秋申包胥泣血救楚与燕太子丹“乌头马角”得归的典故。作者借“乌头马角”(乌鸦头白、马生龙角的传说)喻指即便前路如神话般渺茫,仍坚守营救友人的不渝誓言,彰显破釜沉舟的救友决心。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沉痛自白式笔触起笔:“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一个“亦”字如榫卯般紧承前章,非泛泛喟叹之语。继而由己及人展开对照:“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此处反用杜甫“李杜齐名真忝窃”的谦抑句意,以“杜陵野老”自比,借李白流放夜郎(中道遇赦)的典故喻指吴兆骞谪戍宁古塔的遭际——“僝僽”二字从《楚辞》“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的怨悱中化出,道尽友人在朔风苦寒中辗转憔悴之苦。词人虽未身陷流放,却以“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的双重叩问,将悼亡之痛与知己远别的悲戚熔铸一炉,以反问收束更显肝肠寸断。“千万恨,为兄剖”如尺素交心般直抒胸臆,恰如《古诗十九首》“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的恳切,自然收束上片的情感洪流。下片以干支纪岁起兴:“兄生辛未吾丁丑”,至作词时两人皆逾不惑之年,却同叹“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化用《世说新语》中顾悦“蒲柳之姿,望秋而落”的典故,以“共”字呼应上片“曾不减”的同病相怜,将个人遭际升华为时代文人的集体隐痛。继而以“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的恳切规劝,暗合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辩证思考,语重心长中暗藏对友人生命本体的关怀。“但愿得、河清人寿”化用《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古老叹息,既盼黄河水清喻指政治清明,更以“海屋添筹”的民俗意象祈愿友人顺遂归乡。对友人诗作,词人以“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预言——“空名”二字道尽封建文人“文章憎命达”的苍凉,而吴兆骞流放期间《秋笳集》中“雪窖冰河惯履过,每言塞北似江沱”的悲壮诗风,恰印证了词人对其文学史地位的精准预判。末句“言又尽,观顿首”严守明清尺牍格式,以“顿首”的拜帖礼仪收束,与开篇“我亦飘零久”的孤愤形成“起承转合”的章法呼应,宛如一幅在苦寒中展开的文人精神画卷。
# 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 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 二词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此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三
上一篇: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下一篇:清·乾隆《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