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加长矣":年龄又增长了啊。
# 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看马齿可知马的年龄,故常以为谦词,借指自己的年龄。
"向天公、":向着上天、
# 天公:天帝。
"投笺试问":递上笺书试问,
# 投笺:上书意。笺,文体名,属奏记类。
"生余何意":生下我究竟有何用意。
"不信懒残分芋后":真不信像懒残和尚分芋那样,
# 懒残分芋:懒残是唐代和尚明瓒的别称。明瓒居衡山,性疏懒,常食众僧吃剩的饭菜,故时人称为懒残。他曾经煨芋给李泌吃,并说:“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富贵如斯而已":人生的富贵不过如此罢了。
# 如斯:如此。
"惶愧杀、":实在惭愧啊、
# 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极度。一作煞。,惶愧:惶恐羞愧。
"男儿坠地":身为男儿降生世间。
# 坠地:落地,指出生。坠:一作堕。
"三十成名身已老":就算三十岁成名,也已觉身心衰老,
"况悠悠、":何况如今岁月悠长、
# 悠悠:众人,常人意。
"此日还如寄":这日子竟像暂时寄居一般。
# 如寄:像寄身于人,不自主、不自立。
"惊伏枥":惊觉自己如伏枥老马、
"壮心起":壮志却重新燃起。
"直须姑妄言之耳":姑且随便说说罢了。
#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语出《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会遭逢、":总会有机会遇上明主、
# 遭逢:遇到、碰到。,会:恰巧,适逢。
"致君事了":辅佐君王成就大业后,
# 致君: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拂衣归里":便拂衣归隐故乡。
# 归里:回故乡。,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手散黄金歌舞就":挥洒手中的钱财安排歌舞娱乐,
# 就:完成。,黄金:泛指钱财。
"购尽异书名士":买下所有珍奇的书籍和延揽名士。
# 异书:珍贵或罕见的书籍。
"累公等、":还要劳烦诸位、
# 累:麻烦。
"他年谥议":日后为我议定谥号。
# 谥议:亦作“諡议”。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
"班范文章虞褚笔":用班固、范晔那样的文章,虞世南、褚遂良那样的书法,
# 虞褚:指虞世南和褚遂良。,班范:指班固和范晔。
"为微臣、":替我这微臣、
# 微臣:卑贱之臣。常用作谦词。
"奉敕书碑记":奉旨书写碑记。
# 奉敕:奉皇帝的命令。
"槐影落":槐树影落下时,
# 槐影落:末句一作“千载下,有生气”,或为丙午原作,“槐影落,酒醒未”当是作者晚年所自订。
"酒醒未":酒还没醒呢。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自寿词。描写了三十岁生日时的自我抒怀,表现了对自身三十岁仍未得志的牢骚与怅惘,又不失积极进取的壮志,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期盼,又通过调侃死后诸事显露出豁达幽默的态度。
2. 写作手法
想象:“投笺天公”打破常规,以与上天对话的荒诞感,放大对命运的惶惑与不甘,将内心的迷茫外化为具象行为,新奇而有力。下片对未来的畅想更显夸张:“手散黄金”“购尽异书名士”,乃至期盼“班范文章虞褚笔奉敕书碑记”,以极致的荣华图景,既坦露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又带自我调侃的戏谑,让理想的虚妄与现实的失意形成张力。这种想象不拘礼教,甚至直面死后谥议,打破封建文人的忌讳,使情感表达更率真,也暗显壮志难酬的无奈。化用:上片“惊伏枥,壮心起”,直接化用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将曹操诗中老当益壮的豪情,转化为自身三十未立业却不甘消沉的自勉,既显壮志,又藏功名未就的苍凉,贴合词中复杂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马齿加长矣”起笔,就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在这种感慨里,不难感受到对命运的一丝惶惑。正是这份惶惑,让作者突发奇想,要写封信给上天,问问让自己来到这世上究竟有什么意义。全词都围绕“生余何意”这四个字展开,这是贯穿全词的核心意脉。“不信懒残分芋后,富贵如斯而已”等四句,解释了要给上天写信的原因。“懒残煨芋”说的是生活相对贫苦。辛弃疾闲居不得志时,还能过“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的日子,“痛饮酒,熟读《离骚》”按《世说新语》的说法“便可称名士”,苏轼也觉得有肉能解馋、有竹能避俗。但对那些既想攀附权贵、又想做风雅隐士的封建文人来说,这种像“煨芋黄粱”般的清贫生活,实在让人“惶愧煞”。不过要注意,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常爱“哭穷”。看到别人步步高升,就对自己的相对清贫格外不满,其实他们并没穷到像劳苦大众那样只能靠杂粮糊口。要是真穷到范进卖鸡那般,别人报喜说中举了还以为是骗他,也就不会有“男儿堕地”的感慨和对“富贵如斯”的叹息了。这种“哭穷”反映在诗词里,就成了以清贫彰显儒生品格的特点。郑燮《满庭芳·赠郭方仪》写“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破瓶残酒,乱插小桃英”,就直接用白菜、红盐、破瓶残酒的“孤清”来描绘“儒家风味”,这首词里的“懒残煨芋”在思想和艺术上也该这么看。“三十成名身已老,况悠悠、此日还如寄”,顾贞观当时正好30岁,这一年他中举后被提拔为秘书院典籍,但从词的内容看,这词大概写在中举前。三十本该立业,却功名未就,所以才有日子像暂时寄居般的感叹。社会的压力逼着读书人想早日身居高位,可这并不容易。于是作者写下“惊伏枥,壮心起”,化用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句意,给自己打气。总的来说,上片表达的心态很复杂:愧疚中带着不甘,激昂里藏着一丝苍凉,急切追求功名的心里又夹杂着一事无成的消沉。但整体基调是奋发的,所以下片转而抒发功名理想。“直须姑妄言之耳”是下片的出发点。他随便说说的,无非是黄金、歌舞、珍奇书籍、名士相伴、死后谥号这类荣华富贵。他的自许很高,甚至想让班固、范晔那样的文章大家,虞世南、褚遂良那样的书法名家,奉旨为自己写碑记。但字里行间也透出一股张狂的俗气。辛弃疾也写过一首表达“致君”理想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同样想“致君事了”,同样想留“生前身后名”,但辛弃疾把收复中原的大业放在首位,名声是依附于国家民族大业的,而顾贞观所想的不过是“富贵如斯而已”。虽然顾词也有以议论入词的特点,气势也豪迈,和辛词有相通之处,但思想境界的差别,最终决定了作品价值的不同。然而现实很残酷,尽管顾贞观说得如此豪情万丈、如此“狂妄”,他却没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功业,47岁就回乡读书直到终老。中国封建社会里这样的知识分子数不胜数,这是他们的悲剧,或许也是儒家思想的悲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富贵的人写自己的生活,反倒不像顾贞观这样张狂。南朝梁代的庾肩吾在《侍宴宣猷堂应令》里写“炉香杂山气,殿影入池涟。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弦”,没一个金玉字眼,没有一点张狂气,却把帝王大臣在宫苑宴游的气派写了出来。
4. 作品点评
读这首词,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种相当常见的知识分子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这就是阅读这首词的意义所在。
# 梁汾寄汉槎塞外“季子平安否”二首,久已脍炙人口。又“生日作”一首亦极工,与稼轩“干骑弓刀,挥霍遮前后”未能别其优劣也。词云云。
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
下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