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xiǎo
tíng
guò
chūn
jiāng
jìn

朝代:唐作者:冯延巳浏览量:2
xiǎo
tíng
guò
chūn
jiāng
jìn
piàn
piàn
huā
fēi
zhé
cán
zhī
píng
lán
zhǐ
zhī
táng
xiāng
nuǎn
zhū
lián
juǎn
shuāng
yàn
lái
guī
jūn
yuē
jiā
kěn
xìn
sháo
huá
shí

译文

雨过春天即将逝去,中庭里落花飞舞,独自折下残枝,依靠着阑干沉默无语,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居所里熏香暖暖珠帘卷起,燕子双双归来。约定的归期,人的青春年华又能有多少时光。

逐句剖析

"小庭雨过春将尽":雨过春天即将逝去,

# 小庭雨过春将尽:一作中庭雨过春将尽。

"片片花飞":中庭里落花飞舞,

"独折残枝":独自折下残枝,

"无语凭阑只自知":依靠着阑干沉默无语,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 凭阑:凭栏。

"玉堂香暖珠帘卷":居所里熏香暖暖珠帘卷起,

# 玉堂:居所的美称。

"双燕来归":燕子双双归来。

"君约佳期":约定的归期,

# 君约佳期:一作后约难期。

"肯信韶华得几时":人的青春年华又能有多少时光。

#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春。,肯信:能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小庭雨过春将尽》是五代词人冯延巳的作品。上片写花枝已残而独折取,其云白知者,当别有思存;下片写知貂华之易逝,则君宜早归,警告之切,正相忆之深。全词以春残燕归为比兴,于温婉辞色间深埋时光惊心、相思蚀骨之力,所谓“劝君早归”愈切,愈见“相忆之深”入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词人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善辨说,能文章,工书法,尤长于词。其词多写男女离情别恨,语言清丽,善于借景抒情,词风婉约,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等颇有影响。代表作品有《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谒金门·风乍起》等。 宋人辑为《阳春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惜春怀人词。诗人以景写情,通过暮春残景与珠帘双燕的意象对比,婉转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时光易逝的哀婉、对佳期难守的隐忧,以及身处繁华却孤寂无依的生命体验。

2. 写作手法

烘托:“小庭雨过春将尽,片片花飞”雨后庭院落红纷飞,春光凋零,直接以残败之景烘托“春去人孤”的哀婉氛围。衬托:“玉堂香暖珠帘卷,双燕来归”。“玉堂香暖”描绘富贵闲适的生活场景,珠帘高卷本应象征欢愉;燕子成双归巢,反衬主人公形单影只,凸显“人不如燕”的凄凉。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庭中景。以景浸情,雨丝初歇,小庭湿雾氤氲,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落红狼藉,枝头残花犹带水痕,簌簌随风零落成一场无声的春祭。镜头缓缓推近:女子素衣独立,指尖轻颤,折下一截枯瘦花枝,花瓣半萎如褪色的胭脂,她凝睇片刻,将残花斜簪鬓边,似欲锁住最后一缕春魂。继而登楼倚栏,任风卷衣袂、乱红拂面,却始终垂首缄默——这一连串动作,从“独折残枝”到“无语凭阑”,皆是留春无计的徒劳注脚。暮雨、飞花、残枝、孤影,如墨渍层层晕染,将“春尽人孤”的怅惘浸透画面,更以“只自知”三字剖开她无人可诉的隐痛,至此,景语皆为泣血心语。下片镜头转换到室内,以乐衬哀,雕梁玉堂内暖香缭绕,珠帘半卷,透进一线天光,忽见双燕翩跹穿帘而入,交颈呢喃于旧巢,羽翼轻蹭间尽是缱绻。女子蓦然仰首,眸中映出双燕叠影,指尖无意识攥紧阑干,直至骨节发白——这“玉堂香暖”的富贵闲适、“双燕来归”的圆满相依,皆成刺目反衬。她耳畔恍然回响“君约佳期”的旧誓,而眼前空帷寂寂,燕归人未归。一句“肯信韶华得几时”,似自嘲似诘问:燕巢可岁岁重筑,而红颜岂能再少年?镜头最终定格于她唇角泛起的苦笑,窗外暮色渐沉,双燕巢中交眠,唯她独对烛影,任珠帘摇曳的碎光将孤身剪作一地残章。

4. 作品点评

生命的轨迹本就如白驹过隙,我们无力拉长它的轴线,却能以炽热的爱情、丰盈的生活为墨,将生命的画卷染得绚丽斑斓。在词的艺术世界里,冯延巳与温庭筠恰似双生花,却绽放出截然不同的色彩。温庭筠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层层叠叠的空间意象,而冯延巳词则氤氲着浓郁的时间意识,在岁月的流转中编织情思。​冯延巳善于将爱情中的缱绻苦闷与生命的短暂忧患熔铸一炉,那些被相思灼痛的字句间,悄然流淌着对时光易逝的喟叹。当读者沉浸于词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时,亦会被其牵引着,透过情感的迷雾,窥见生命脆弱而珍贵的本质。这些词作宛如警钟,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提醒我们要在如露如电的人生里,珍视每一寸光阴,以蓬勃的生命力在有限的岁月中书写璀璨篇章,让青春与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华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谢书》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牛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