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荒径一冲泥":再次寻找荒僻的小路,一路冲破泥泞,
"谷口墙东路不迷":到了谷口墙东的路上就不会再迷路了。
"万里河山人落落":万里河山之间人烟稀少,
"三秦兵甲雨凄凄":三秦大地兵甲森严,又逢雨幕凄迷。
"松阴旧翠长浮院":松树荫下旧日的翠色长久地浮现在庭院,
"菊蕊初黄欲照畦":菊花的花蕊刚刚泛黄,将要映照田畦。
# 蕊:一作芯。
"自笑漂萍垂老客":自己嘲笑自己如同漂泊的浮萍,年纪已老,
"独骑羸马上关西":独自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前往关西。
明清之际思想家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学者称其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早年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积极参与抗清起义,失败后游历华北等地,不忘复国。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与归庄有“归奇顾怪”之称。其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音韵训诂等都有研究。其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的乾嘉学派有很大影响。主张“经世致用”,提出“舍经学无理学”等观点。政治上,他要求君主分权而治,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文学上,他要求作品为“经术政理”服务。其诗学杜甫,风格苍凉沉郁、慷慨悲壮。代表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这两句诗中“重寻”表明诗人再次寻找道路,“荒径”点明道路的荒僻,“一冲泥”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雨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谷口墙东路不迷”则说明诗人最终找到了熟悉的道路,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颔联:“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这两句诗中“万里河山”展现出广阔的天地,“人落落”则强调了人烟稀少,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三秦兵甲”描绘出兵甲森严的景象,“雨凄凄”则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压抑。颈联:“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这两句诗中“松阴旧翠”描绘出庭院中松树的翠色长久未变,“长浮院”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菊蕊初黄”点明季节,“欲照畦”则生动地表现出菊花即将映照田畦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尾联:“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这两句诗中“自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嘲笑,“漂萍垂老客”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同漂泊的浮萍,年纪已老。“独骑羸马上关西”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独自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前往关西,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上一篇:清·陈维崧《怅怅词》
下一篇:清·乾隆《堤上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