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枝间白花":往日里,柳树那金色般的枝条上点缀着洁白的花朵,
# 白花:杨花柳絮。,金枝:暗喻亡明的皇族。
"只今摇落向天涯":可如今,它的枝叶纷纷飘落,仿佛要飘向那遥远的天边。
"条空不系长征马":柳树枝条稀疏空荡,已无法系住那远行出征的战马,
"叶少难藏觅宿鸦":树叶稀少,很难为那些寻找栖息之所的乌鸦提供藏身之处了。
"老去桓公重出塞":就如同渐渐老去的桓温再次率军出塞征战一样,
# 桓公:即恒温,东晋大将军。,老去:一作“垂老”。
"罢官陶令乍归家":又好像是罢官后的陶渊明刚刚回到家中。
# 乍:刚刚,初。,陶令:即陶渊明。
"先皇玉座灵和殿":从前先皇的御座还在那灵和殿中,
# 灵和殿:比喻明朝的皇宫。
"泪洒西风日又斜":在西风吹拂中,我不禁泪水洒落,而此时夕阳又已渐渐西斜。
# 泪洒西风日又斜:南史宋武帝植蜀柳数株于灵和𣪫前唐李商隐诗肠断灵和𣪫先皇王座空。日又:一作“向日”。
明清之际思想家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本名绛,字宁人,号亭林,学者称其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早年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积极参与抗清起义,失败后游历华北等地,不忘复国。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与归庄有“归奇顾怪”之称。其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著名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音韵训诂等都有研究。其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的乾嘉学派有很大影响。主张“经世致用”,提出“舍经学无理学”等观点。政治上,他要求君主分权而治,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文学上,他要求作品为“经术政理”服务。其诗学杜甫,风格苍凉沉郁、慷慨悲壮。代表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朝代更迭的悲叹,寄托了作为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以及自身壮志难酬、欲建功立业而不得的愁苦与无奈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此联通过今昔对比,描绘出秋柳的巨大变化。“昔日”的柳树,金枝玉叶,白花相间,何等繁茂美丽,象征着往昔的兴盛繁华,或许也暗示着明朝曾经的辉煌。“只今”则笔锋一转,如今的柳树已枝叶凋零,飘向天涯,展现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景象,寓意着明朝的覆灭和如今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朝代更迭的感慨。颔联“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进一步渲染秋柳的萧条。枝条空疏,无法系住长征的马匹,叶子稀少,难以让寻找归宿的乌鸦藏身。这两句从侧面写出了秋柳的衰败,同时“不系长征马”也暗示着英雄不再,匡复明朝的事业已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叶少难藏鸦”则更增添了几分冷落、孤寂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颈联“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老去桓公”指东晋的桓温,他北伐时看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长得粗壮,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借桓温来感慨时光的流逝和英雄迟暮。“罢官陶令”指陶渊明,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此处以陶渊明自比或比当时的一些文人,暗示在朝代更迭之际,自己或一些有气节的文人不愿屈身事清,只能像陶渊明一样选择归隐,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和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尾联“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将视角转向皇家宫殿灵和殿,先皇的玉座依然在灵和殿中,但时过境迁,明朝已经灭亡。诗人在西风中泪洒灵和殿,面对夕阳西斜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明朝先皇的怀念和对故国灭亡的沉痛哀悼之情。“西风”和“日又斜”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伤情绪,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上一篇:清·乾隆《柳浪闻莺》
下一篇:清·纪映钟《兵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