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明":秋风掠过,
"秋风白":秋野明净,
# 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塘水漻漻虫啧啧":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 啧啧:虫鸣声。,漻漻:水清而深。
"云根苔藓山上石":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
# 苔藓:青苔。,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冷红泣露娇啼色":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 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荒畦九月稻叉牙":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
# 叉牙:参差不齐。,荒畦:荒芜的田地。
"蛰萤低飞陇径斜":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 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
# 石脉:石缝。
"鬼灯如漆点松花":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 点:一作“照”。,如漆:明亮如漆。,鬼灯:磷火。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秋夜南山田野图,从明澈的秋野、娇弱的冷红,到荒畦稻子、低飞蛰萤,再到幽咽泉水、鬼火般的光亮。表达了诗人对独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以及潜藏其中的孤独怅惘,尽显幽冷凄清又别具一格的意趣。
2. 分段赏析
开篇极具特色,巧妙汲取古代民间歌谣起句的形式,采用“三、三、七”的句法。诗中接连出现两个“秋”字,读来语调明快且轻盈,尽显活泼之感。而长句中连用“漻漻”“啧啧”这两个叠音词,前者清越,后者低浊,一高一低,一扬一抑,节奏感强烈,宛如灵动的音符跳跃在字里行间。这般词句,能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仿佛正身处一片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中。此时,夜空高悬着皎洁的明月,秋风悠悠拂过,视野里塘水澄澈深碧,耳畔边虫声细微清晰,一幅有声有色、充满诗意的秋日田野图就此铺展在眼前。诗的四、五句将笔触转向山间。山间云雾缭绕,仿若轻纱漫舞,岩石之上布满了层层苔藓。那些娇柔的红花在凛冽的秋风中瑟瑟发抖,花瓣上凝聚的露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一滴滴缓缓落下,恰似少女在幽咽悲啼时滚落的泪珠。至此,原本幽美清朗的意境中,悄然飘来一丝淡淡的哀愁,这缕愁绪如同轻柔的烟雾,开始向四周徐徐蔓延,最终如轻纱一般,将整个画面轻柔笼罩,为其染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色彩,让人心生怅惘。六、七句进一步深入,细致描绘田野景致:“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在深秋的九月,田间的稻子早已熟透,枯黄的茎秆杂乱地交错横陈,呈现出一派衰败之象。几只蛰伏的萤火虫,在低垂的暮色里,沿着蜿蜒的田埂缓缓飞行,身后拖曳着黯淡的青白色光点,仿佛在昏暗中努力勾勒着微弱的轨迹,为这片荒芜的田野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凄清。到了八、九句,诗境再度递进,展现出一个幽冷、凄清,甚至带着些许阴森恐怖的氛围。从石缝间潺潺渗出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沉闷而幽咽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远处,鬼火闪烁着诡异的绿荧荧的光,那光色如黑漆般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若隐若现,好似松花在黑暗中悄然游动。通常而言,泉水总是给人带来愉悦之感,人们常用“清澈见底”“明净透亮”“淙淙作响”“潺潺流淌”“叮咚悦耳”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它。然而,李贺却独辟蹊径,选用“滴沙”一词,精准地刻画了此处泉水既清幽又略显滞涩的形态与声音,这种独特的表达极具艺术个性,其色调与整首诗营造的画面完美契合,毫无违和感。而诗的末句所描绘的景象,堪称幽冷之极。“鬼灯如漆”,那阴森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不寒而栗;“点松花”三个字,又在这死寂之中融入了一丝生命的微光,使读者在感受浓重“鬼气”压迫的同时,又能捕捉到一丝别样的美感,体会到一种幽冷清绝、难以言喻的独特意趣。
3. 作品点评
李贺《南山田中行》独具魅力。开篇借“三、三、七”句法与叠词,勾勒秋野生机。随后笔触渐深,从山间冷花到田野荒稻、蛰萤,再到幽泉鬼火,以奇谲想象、绮丽用词,营造出幽冷凄清又不乏奇幻的氛围,尽显其诗歌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张力。
# 贺乐府七言,如“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撕晓无迹”、“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飔然”、“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百年老鸮成木魅,啸声碧火巢中起”、“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照松花”、“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等句,皆鬼仙之词也。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此长吉平正之作。
唐李贺《李长吉集》引黎简
# 此秋田月夜时也。佳魄皎然,野风爽朗,水静蛩吟,苔深花湿,芳蕙低垂,流萤历乱,石泉声细,磷火光微。陇上行吟,情思清绝。
清王琦《昌谷集注》
# 东坡有语:岁云暮矣,灯火青荧,时于此间,得少佳趣。刘贡父戏之,以为夜行失路,误人田螺精家。此诗亦似陆机入工弼墓,然而妙。
清姚文燮《李长吉诗集批注》
上一篇:唐·杜甫《立春》
下一篇:唐·李商隐《富平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