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hào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nán
fēng
chuī
shān
zuò
píng
qiǎn
tiān
hǎi
shuǐ
wáng
táo
huā
qiān
biàn
hóng
péng
xián
huí
qīng
máo
cōng
cēn
qián
jiāo
chūn
yáng
liǔ
hán
xiāng
yān
zhēng
rén
quàn
jīn
zhī
shén
xuè
wèi
níng
shēn
wèn
shuí
làng
yǐn
dīng
dōu
shì
shàng
yīng
xióng
běn
zhǔ
mǎi
xiù
zuò
píng
yuán
jūn
yǒu
jiǔ
wéi
jiāo
zhào
zhōu
lòu
cuī
shuǐ
chán
chú
wèi
niáng
shèng
shū
kàn
jiàn
qiū
méi
huàn
shēn
绿
èr
shí
nán
ér

译文

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

逐句剖析

"南风吹山作平地":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

"帝遣天吴移海水":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

# 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虹虹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帝:指宇宙的主宰。

"王母桃花千遍红":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

# 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列子》等),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见《汉武帝内传》)。

"彭祖巫咸几回死":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

# 巫咸:一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相传他发明鼓,发明用筮占卜,又会占星,是神仙人物。,彭祖:传说他叫篯铿,是颛顼的玄孙,生于夏代,尧封他在彭地,到殷末时已有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事见《神仙传》、《列仙传》)。《庄子·秋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又《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青毛骢马参差钱":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

# 参差钱:马身上的斑纹参差不齐。《尔雅·释畜》第十九:“青骊驎驒。”注云:“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骢。”,青毛骢马:名马。

"娇春杨柳含缃烟":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

# 含缃烟:形容杨柳嫩黄。浅黄色的绢。缃,一作细。

"筝人劝我金屈卮":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

# 屈卮:一种有把的酒盏。,筝人:弹筝的女子。

"神血未凝身问谁":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

# 神血未凝身问谁:酒醉时飘飘然,似乎形神分离了,不知自己是谁。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

"不须浪饮丁都护":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

# 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又乐府歌有《丁都护》之曲。王琦注云:“唐时边州设都护府……丁都护当是丁姓而曾为都护府之官属,或是武官而加衔都护者,与长吉同会,纵饮慷慨,有不遇知己之叹。故以其官称之,告之以不须浪饮,世上英雄本来难遇其主。”,浪饮:一作乱舞。

"世上英雄本无主":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

#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惠文王之弟,善养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任赵相。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指挥抗秦,坚守三年,后楚、魏联合,击败秦军。

"有酒惟浇赵州土":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

# 玉蟾蜍:滴漏上面玉制的装饰。可能诗人写的这种漏壶就是蟾蜍形状的,水从其口中滴出。李贺另有《李夫人》诗云:“玉蟾滴水鸡人唱。”,漏:古代的计时器。

"卫娘发薄不胜梳":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

# 发薄不胜梳:言卫娘年老色衰,头发稀疏了。,卫娘:原指卫后,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的宠爱。《汉武故事》:“上见其美发,悦之。”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或即侑酒歌女。

"看见秋眉换深绿":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

# 换深绿:画眉。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画眉,因与浓绿色相近,故唐人诗中常称黛色为绿色。如李贺《贝宫夫人》:“长眉凝绿几千年。”《房中思》:“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绿。”深,集作新。,秋眉:稀疏变黄的眉毛。,看:一作羞。

"二十男儿那刺促":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

# 刺促: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浩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以沧海桑田之变为引,慨叹自然永恒与生命短暂;中间八句借酒抒怀,宣泄怀才不遇之愤懑,暗讽当世难觅贤主;末四句转写时光催老,抒发明主难逢、及时行乐之思。全诗直抒胸臆,言辞新颖,行文节奏跌宕起伏,恰似情感的波澜,二者相互契合,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杂曲歌辞·浩歌》是李贺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彼时李贺年方二十,虽满腹才学却困顿科场,屡试不第的境遇令其心生郁结,遂以长歌抒怀,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人生的哲思熔铸于诗篇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七言古诗。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衰老、壮志难酬的感怀,表达了诗人虽深知人生艰难,却仍劝人把握当下、珍惜少壮时光,莫为不可改变之事徒增烦恼的豁达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运用战国时期平原君的典故,“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赵国公子赵胜,以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众多。“买丝绣作平原君”用唐代诗人李贺对平原君的敬仰,以购买丝线绣出平原君像这一行为,表达对平原君礼贤下士的推崇,渴望当世也有如此敬重贤才之人。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诗中“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描绘春游时骏马、杨柳的明媚春色,与后文“神血未凝身问谁”“世上英雄本无主”的悲慨形成鲜明对比。春光的柔美反衬出诗人对生命短促、怀才不遇的愤懑,以乐景强化了人生无常的哀愁。对比:“王母桃花千遍红”与“彭祖巫咸几回死”形成强烈对比。仙桃千年一开,彭祖仅活八百,仙凡寿命的悬殊反衬出人类生命的渺小,凸显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体悟。借古讽今:诗中“买丝绣作平原君”与“世上英雄本无主”等句,借对平原君礼贤下士的推崇,以及对英雄无主的感慨,将古代贤君与当下压制人才的掌权者、朝廷作比,以古喻今,尖锐批评现实中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黑暗世道的不满。

3. 分段赏析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起笔便如神工开天。南风似有摧山裂石之力,轻轻一拂,山峦就化作平野;天帝一声令下,水神天吴便将浩渺沧海搬移。这般想象,跳出凡人视角,以超自然的“神力”,写尽世事变迁的无常。宋人刘辰翁评“从‘南风’一句便不可及”,这“不可及”,正在于李贺以豪放笔触、雄奇景象,把“沧海桑田”的抽象感慨,具象成山崩海移的震撼画面。而在这惊世骇俗的英气里,又藏着诗人对人生短促、命运难测的凄伤——山河都能被轻易改易,渺小如人,又该如何把握自身?“佚荡宛转”间,侠少年的疏狂与敏感灵魂的哀伤。“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借仙界与尘世的时间错位,写生命之叹。王母的桃树,三千年一开花结果,花开千遍,已是难以计量的漫长;可彭祖、巫咸,即便堪称人间长寿极致,在“千遍红”的仙界时间前,也早已消逝无数回。这里藏着两层对比:明面上,是仙人世界的永恒长寿,对照凡人生命的短暂脆弱;暗地里,又以彭祖、巫咸这些“凡人长寿代表”,衬出普通大众生命更短促的事实。层层嵌套的时间对照,把“人生几何”的古老命题,推到读者眼前——连长寿如彭祖,都敌不过仙界桃花开落,何况常人?生命的短促与无常,被这奇妙对比衬得触目惊心。诗中五至八句,偏要在游春盛景里,剖出孤独与焦灼。“青骢连钱”,骑着毛色如钱纹交错的名贵骏马,本是快意畅然;“垂柳金烟”,新柳裹挟浅金烟霭,满是春日娇柔。众人驻马休憩、杯酒言欢,可李贺却在喧闹里陷入沉思。歌姬捧着鎏金酒盏趋近,他望着春光,却突然惊觉:这绚烂春色,正像自己的青春,看似鲜活,实则如逝水匆匆。“神血未凝身问谁”,这诘问,是形神尚未相融的迷惘——热闹春景越鲜活,越衬出他对生命流逝的焦灼。乐景反写哀情,把“欢娱”与“哀伤”拧成麻花。诗中“不须浪饮丁都护”,关于“丁都护”,或为参与宴饮之人,或为民间“丁都护好酒”故事。但李贺笔锋一转,说“莫要因不得志就狂饮消愁”,看似是劝人劝己“清醒面对世道不公”——有才者不被重视,本就是混乱世道的常态。可这“清醒”里,藏着更深的愤懑:明明知道有才难展是常态,可自己偏又深陷这困境,道理越明白,愤懑越难平。“世上英雄本无主”,“无主”二字,暗戳最高统治者——英雄难遇明主,实则是朝廷不识人才、压制人才。“买丝绣作平原君”,表面是敬慕古代贤君,实则借古讽今,骂当下掌权者连“重视人才”的边都不沾。字里行间,痛恨自己空有才华,青春却在失意中白白消磨,怨愤如暗流涌动。末四句收束全篇,“玉蟾蜍”(铜壶滴漏)的水滴声,被形容成“呜咽”,这不止是水声,更是诗人被岁月催逼的愁绪呜咽。可突然话锋一转,说“要及时行乐”——“羞见秋眉变新绿”,既怕负了歌女情意,更怕负了自己青春。既然世间难寻平原君这般识才明主,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不如放纵于歌舞美酒、骏马春光。二十岁的少年,本该意气风发,却要靠“放纵”来对抗世道不公。这看似狂放的主张,实则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绝望,以消极反抗的姿态,向黑暗世道发出最无奈的呐喊。那些“神血未凝”的迷惘、“形神难融”的焦灼,最终都化作这声绝望的嘶吼。

4. 作品点评

李贺这首《浩歌》以独特的语言构思构建出超凡意境,令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艺术张力。诗中本该充满春日生机的场景——骏马踏青、柳色初萌、宴饮欢愉——却始终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郁雾霭。这种将明丽春光与内心孤寂交织的创作手法,恰是李贺诗歌最引人入胜的特质。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传统借景抒情的框架,开篇即以神话意象构建沧海桑田的奇幻图景,随后转入现实中的斑斓春色,看似跳跃的笔法实则暗藏深层关联:眼前的繁华恰是触发人生幻灭感的现实根基。“神血”句开始抒发身世之悲,与开头呼应,表达悲愤,全诗结构活而不乱,行文回环曲折,感情起伏,达到艺术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跌荡愁人,杰特名言(“世上英雄”句下)。刘云:亦不知何从至此(“卫娘发薄”句下)。刘云:从“南风”起句,便不可及。跌荡宛转,沉着痛快,豪侠少年之度,忽顾美人,情境俱至,妙处不必可解。

明高棅《唐诗品汇》

# 李贺诗:“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得非黄金铸范蠡之意邪?

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

# 徐渭此篇雕率相半。周珽曰:一粒慧珠,参破琉璃法界。真腹有笥、腕有鬼、舌有兵,乃有此诗。陆时雍曰:“买丝”二语,苦而脱。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毛泽民诗:“不须买丝绣平原,不用黄金铸子期。”本李贺、贯休诗话。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 诗意只在“世上英雄”、“二下男儿”两句耳。前后无非沧桑、驹隙之感,此之谓“浩歌”。

清黄周星《唐诗快》

# 读《昌谷集》,去其苦涩怪诞,割锦斗草之句,自有长吉真面目。如此数章(按指《浩歌》、《高轩过》、《苦昼短》、《将进酒》),可以撷其菁华、佩其膏馥矣。

清吴震方《放胆诗》

# 变徵之声,读罢辄欲起舞。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

# 长吉“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上”,语极爽快。然不及高达夫“只今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之澹永不尽。

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读之令人下泪;但李王孙何致作此语?金雷琯送李汾诗云:“明日春风一杯酒,与君同酹信陵坟。”虽共此机轴,亦自可悲。

清阮葵生《一瓢诗话》

# 此篇又与《天上谣》不同。彼谓人事无常,不如遗世求仙;此则言仙亦无存,又不如及时行乐。但得一人知己,死复何恨?时不可待,人不相逢,亦姑且自遣耳。

唐李贺《李长吉诗集批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

下一篇:唐·杜奕《忆长安·三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