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o
xìng

朝代:唐作者:王勃浏览量:1
kōng
yuán
zhuó
chūn
xián
lán
qīn
xiǎo
jìng
liǔ
cháng
huā
guāng
shī
湿
fēng
guī
yǐng
shū
shān
rén
zuì
wéi
wèi
绿
zūn

译文

在空旷无人的园子里,我独自饮酒,放声歌唱我孤独天亲的苦闷,在这美丽的春天里,我以不问世事的闲居为题,来赋诗作文。泽兰逐渐地把人行小道遮被了,河边柳也把长长的水渠笼罩着。雨后天睛,闪光的花仍然是湿漉漉的,风停了,树影不乱动了,反觉叶子稀疏了。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没有酒,有负这大好春光啊。

逐句剖析

"空园歌独酌":在空旷无人的园子里,我独自饮酒,放声歌唱我孤独天亲的苦闷,

# 独酌:乐府杂歌谣辞有《独酌谣》,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陈后主序曰:“齐人淳于髠善为十酒,偶效之作《独酌谣》。”

"春日赋闲居":在这美丽的春天里,我以不问世事的闲居为题,来赋诗作文。

# 闲居:指潘岳《闲居赋》。《晋书潘岳传》:“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

"泽兰侵小径":泽兰逐渐地把人行小道遮被了,

# 泽兰侵小径:谢灵运《游南亭》诗:“泽兰渐被径。”泽兰,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叶对生,茎叶芳香,秋季开白花。

"河柳覆长渠":河边柳也把长长的水渠笼罩着。

# 长渠:长的沟渠。,河柳:即柽,又名观音柳、三春柳,落叶小乔木。

"雨去花光湿":雨后天睛,闪光的花仍然是湿漉漉的,

# 花光:花的色泽。

"风归叶影疏":风停了,树影不乱动了,反觉叶子稀疏了。

# 叶影:树叶的影象。

"山人不惜醉":我不怕喝醉酒,只怕酒杯里没有酒,

# 不惜醉:不顾醉。,山人:隐居在山中的士人,作者自况。

"唯畏绿尊虚":有负这大好春光啊。

# 虚:空。,绿尊:酒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郊兴》是唐代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聚焦春天雨后的郊野景致。王勃运笔轻盈疏朗,巧妙勾勒出诸多滋润且鲜丽的色彩,像灵动的画笔绘就清新明净之境,将自然景物与自身的兴致、情趣以及内心感触完美相融。诗中满溢着诗人醉心于山林田园的闲适之感,还有那份因亲近自然获得的满足与恬淡心境。同时,诗作也委婉地折射出王勃仕途不顺的忧愤与失落,字里行间暗藏着他归隐田园、远离纷扰的决心,于诗意悠然中蕴含着复杂深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650~676/684),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辑本《王子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应该创作于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期间,即672年到674年。此前,唐高宗李治下旨将王勃逐出沛王府,遭此变故,王勃内心悲苦、愤懑,对现实的不满开始滋生蔓延。待他任职虢州参军后,又因与同僚相处不融洽,频遭排挤、厌恶,这使得他原有的负面情绪愈发浓烈,严重到常常难以排遣,无奈之下,他只能借诗酒抒发内心郁闷,寄情山水以寻得片刻欢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歌描绘了春天雨后郊野滋润鲜丽的色彩与清新明净的意境,将自然景物与诗人醉心山园的闲适恬淡之情融为一体。通过轻盈疏朗的笔触,既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又曲折表达了仕途失意的忧愤及归隐之志,在写景抒情中实现了物我交融的效果。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首联“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诗人将自身仕途失意后的孤寂落寞“空园”“独酌”,与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春日”形成鲜明对比,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在这春日山园中,既有自然之美,又有诗人复杂心境,二者相融,开启下文对春景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动静结合:颔联远景描绘,“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侵”字赋予静态兰草动态,展现春日兰草蔓延的缓慢过程,是平面上春的舒展;“覆”字呈现出河柳茂密覆盖河渠的静态繁荣,构建立体春景,动静相衬、远近交织,全方位勾勒春意蓬勃。远近结合:颈联近景聚焦,“雨歇花光湿,风停叶影疏”,先写春雨停歇这一动态转静态的节点,后捕捉花光“湿”润、叶影“疏”朗的静态画面,又以“湿”“疏”蕴含的光影变化暗示微风轻拂、日光透洒的动态,近景处的动静转换细腻入微,与颔联远景配合,使春景层次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联“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点明全诗情境基调,王勃仕途受挫,春日里便寄情于山园游赏,以解心中烦闷。颔联将笔触伸向远景,着意刻画春景静态之美。“侵”字用得极为精妙,它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春日来临,生于水泽畔的兰草,如同被春之使者驱赶着,一天天、一步步,缓缓蔓延至泽边小径,仿若春意在大地上徐徐铺展。而“覆”字同样出彩,它描绘出春意渐浓,柳条仿若受了春的鼓舞,卯足劲儿生长,变得愈发繁密,层层叠叠地覆盖在河渠上方,恰似春意在天地间搭起一座绿意盎然的立体舞台。这一“侵”一“覆”,从平面到立体,将盎然春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温柔包裹。颈联则转换视角,聚焦近景,呈现春景动态风姿,着力凸显春之秀丽。王勃观察入微,描绘花光、叶影时用词奇巧,“湿”字形容“光”、“疏”字状摹“影”,打破常规却恰到好处。春雨初歇,雨势不大,转瞬日出,花瓣上不见积水,却在日光轻抚下更显润泽,故而“花光湿”,这“湿”字精准捕捉到花的娇艳,“光”字又赋予其灵动神采,二者相得益彰。风止之际,日光穿透叶影,疏朗清透,一个“疏”字,把光影变幻拿捏得恰到好处,尽显春日生机。红花映绿树,春风拂春雨,无边春色扑面而来,令诗人沉醉其中。尾联“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水到渠成地抒发诗人内心感受,直白袒露其对春光的痴迷眷恋,他毫不吝啬沉醉于这大好春色,只怕酒杯空了,辜负这良辰美景,足见诗人已与春光融为一体。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里,景物和诗人的兴致、感触完美融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诗的前三联起着铺垫尾联的作用,它们描绘出种种景象,营造出特定氛围,为尾联情感的抒发筑牢根基;而尾联又可视作前三联的拓展延伸,将前三联中潜藏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升华。特别要提及尾联,其表意委婉曲折,含而不露,韵味悠长,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让人反复咂摸、体悟其中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下字厚实(“河柳”句下)。

明顾璘《批点唐音》

# 赋景语清润可爱(“河柳”句下)。

清董诰《全唐风雅》

# 大体清安,写生深润。自初唐绝技后,人但从高、岑起,且不知此,况望企及?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钟云:“雨去”“去”字妙,才于“花光湿”“光”字有情,若直言雨,则湿在“花”而不在“光”矣(“雨去”句下)。谭云:“湿”言光,“疏”言影,即不寻常(“雨去”二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下一篇:唐·方干《赠美人四首》

猜你喜欢